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功勋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572929
  • 作      者:
    作者:余玮//吴志菲|责编:程文静//杨晨叶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读懂他们,就能读懂科学家精神,读懂新中国历程,读懂新时代强音。


展开
作者简介

  余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共青团中央《中华儿女》首席记者、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出版有《荣归》《本真毛泽东》《魅力周恩来》《邓小平的最后岁月》《只此青绿》等畅销专著。部分作品为中学语文课文及语文试卷阅读考试范文,多部作品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

  吴志菲,红色励志作家。出版有《触摸红墙》《中南海大讲堂》《墙上的集体记忆》《红歌纪事》《中国经济前沿报告》等,大量作品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作家文摘》《读者》等刊发或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位位功勋级的科学家,没有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可能关乎中国某个领域的走向。全书主要介绍了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于敏、张伯礼、吴孟超、郑哲敏等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探寻着他们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打拼的真实细节,记录着那一个个影响中国科技进程的科研诞生的传奇及背后的人的非常履历,还原他们闪亮光环背后的本色。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励更多的读者传承科学家精神,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建功立业。


展开
目录

钱学森

夫人眼中的“中国导弹之父”

 “平易、谦和、淡泊,他从不追求什么名和利” / 003

 “祖国与民族,一直在他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 009

 “他多次‘失踪’,每次‘失踪’总是给祖国人民带来惊喜” / 012

 “他更喜欢贝多芬的作品,我俩生活得富有情趣” / 015


彭桓武

天殷嘱我重斯文

 病弱儿·明星学生·两弹元勋 / 022

 海归“守门人”不惑之年的情书却是缺点清单 / 025

 被公安屡逮的大科学家日常怪事多 / 029

 资深院士当学生补习生活自理课程 / 032


程开甲

传递中国科研正能量

 销声匿迹在“死亡之海”的岁月 / 044

 “核司令”的深厚底蕴源自名师名校的熏陶 / 048

 随和而严谨的科学大家与他创建的“小科学院” / 054


吴文俊

“数学机械化之父”的圆满句号

 不言退休的“数学机械化之父” / 061

 “吴方法”打造数学机械化“吴家军” / 064

 “吴公式”主人的生活不“公式” / 066


吴良镛

先人居之忧而忧

 匠心妙手让古都添新韵 / 074

 “人民建筑师”缘起一个城市的危垣残壁 / 076

 “人居之父”致力中国城乡建设 / 080

 读万卷书、谋万人居 / 083


吴孟超

肝脏外科的“一把手”

 神奇的手:一次次让生命的希望重新点燃 / 092

 成功的“手法”:从操割胶刀到持手术刀 / 095

 难得的“种子选手”:差一点与手术台无缘 / 099

 德艺双馨的手足情:实事求是才是“晚节” / 103

 永远的“新手”:在一个又一个“第一”中推陈出新 / 105


郑哲敏

“驯服”炸药的爆炸力学泰斗

 深受父亲影响的富庶顽童 / 112

 师从两“钱”的不解之缘 / 115

 要干“出汗”与“爬坡”的工作 / 121

 健康长寿的秘诀与走向成功的秘籍 / 125


于敏

一个曾经绝密了28 年的名字

 隐姓埋名的岁月 / 132

 三次死里逃生后站在核前沿 / 136

 “国产土专家一号”的忠孝两全 / 139

 戏院门前等退票的“核界诸葛” / 144    


张存浩

多次的转轨与不变的梦想

 “科技报国”成为一生的追求 / 151

 多次“转行”成就“两料先驱” / 154

 挚爱古典音乐的院士挂念的是科研 / 156


袁隆平

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

 一篇科研论文问世的背后 / 163

 科学的春天里成了“老大哥” / 167

 “农民本色”依旧的“富翁” / 169


屠呦呦

低调的“青蒿素之母”

 领衔科研课题攻关 / 177

 17 个字给世界一个惊喜 / 182

 迟到数十年的荣光 / 187

 严谨而坚毅的“马大哈” / 191

 “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 195


钟南山

“院士医生”逆行而上的背后

 “如何做人”是他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人生财富 / 203

 当“小白鼠饲养员”是他医学启蒙的第一步 / 208

 研究痰使他走上呼吸疾病治疗的“正道” / 212

 抗疫勇士也是社会活动家 / 217

 耄耋的“中年人”谈养生 / 219


王选

顶天立地的人梯

 一鸣惊人:“领跑人”原本是个“局外人” / 227

 独辟蹊径:无人区最能出成果 / 233

 顶天立地:从逐鹿书斋到决战市场 / 237

 乐为人梯:给你我的肩 / 239


王小谟

把雷达“搬”上“空中司令部”

 “老母鸡”在质疑中成为“空中雄鹰” / 250

 以人生之远谋推国家之宏谟 / 256

 在悠扬婉转的京腔京韵中笑对病魔 / 261


张伯礼

中医战疫的“人民英雄”

 师者:最喜欢的还是别人喊我“张老师” / 270

 勇者: 我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 / 274

 医者:“清零”于我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 279

 仁者:道德情操和爱心在我眼里比医术重要 / 284

 学者:我觉得“中医西医孰强”的争论很无聊 / 28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