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居正摄政(尊主庇民与治体用刚)(精)/中国古代大政治家的治国智慧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31573
  • 作      者:
    作者:马平安|责编:窦忠如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描写张居正对农业与商业之间的互辅互利、相互依托的关系认识得既清楚又透彻,眼光之犀利为管仲以后所仅有。他进一步指出:“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商农并重的经济思想,在以重农抑商为传统的中国农本社会里,不能不说是一种真知灼见。本书以史为鉴,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努力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为构建当今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张居正执政期间,面对明王朝出现的财政困难、政治腐败、边防松弛等状况,以其缜密而又远见卓识的谋略和果敢魄力,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在整顿吏治方面,张居正实行“考成法”,通过有效的层层监督,使政令得以顺利推行;经济上,以“清巨室,利庶民”,充实国库为原则,清查田赋与实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以强兵固边为目的,整饬守备,巩固边防。张居正改革以整顿吏治为重点,目的是“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其实质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朝廷办事效率,以改变明王朝长期积存下来的文恬武嬉、政务懈怠的现象。通过其强有力的改革,暂时解决了明王朝积重难返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张居正的改革,就那个时代看,是非常成功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明王朝国家治理的历史上,张居正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政治人物。
张居正曾经说过:“夫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①这话是张居正说给别人听的,但从某种程度而言,亦未尝不可以将此看作是他对自己的勉励之语。
诚然,人类社会上的事情全是由人自己来完成的,但人又分三六九等,不同能力、不同愿望的人,做成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同。普通人只能做普通的事情。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完成千载流传需要历史传承的大事情。
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把握了历史机遇的“非常之人”。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面对明朝中期日益凸显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危机,张居正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改革中,始终坚持安民固本的原则。
一般而言,在中国传统政治时代,“安民固本”不过是一种政治理想而已,统治者常常将此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够认真践行的却是寥寥无几。但张居正居然做到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张居正认为,民是天下的根本,国家施政应当着重维护民众的利益,只有大多数“民”的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安定。他说:“自古虽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①可见在他看来,民生才是治理的根本,“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②。在此思想基础上,张居正提出了“固邦本”的政治主张。
张居正确实道出了中国数千年王朝兴亡的基本规律:民安则国安,民乱则国乱,民反则国亡。民众才是决定政治兴衰、改朝换代的主人。所谓“固邦本”,就是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张居正说:“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①治国理政的要害,莫过于使民安定;使民安定的要处,则在于体察与解决他们的疾苦。为此,张居正执政后,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运用强大行政手段改善民众生计问题,缓解已处于剑拔弩张的社会矛盾。
张居正力主实行省征发、轻关市,以利农商的发展经济政策。他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这里,张居正对农业与商业之间的互辅互利、相互依托的关系认识得既清楚又透彻,眼光之犀利为管仲以后所仅有。他进一步指出:“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②张居正商农并重的经济思想,在以重农抑商为传统的中国农本社会里,不能不说是一种真知灼见。
在张居正以前,虽然也有人提出“重商”的理论,但他们始终没走出商是末富的理论。只有张居正才真正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恢复了“商”本该应有的地位。因为他的影响力,新兴的工商业者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P1-4
展开
目录
总序 治理国家需要以史为鉴
前言 精于谋国社稷之勋
第一章 明初中期的中枢运作
一、明朝初期的集权方略
二、内阁权力上升与变化
第二章 统治危机呼唤改革者
一、明朝中期的社会危机
二、嘉靖、隆庆年间的社会改革
第三章 张居正的治国改革主张
一、《论时政疏》的改革主张
二、《陈六事疏》的治国气象
第四章 张居正主政的政治基础
一、冯保、张居正与高拱的争斗
二、最高统治集团铁三角的形成
第五章 对万历皇帝的倾心培养
一、对万历皇帝的“日讲”
二、对万历皇帝的“经筵”
第六章 针对官吏不作为的猛药
一、核名实课吏职
二、禁私学抑异说
第七章 万历新政中的激烈斗争
一、击退逆流
二、围绕是否“丁忧”的较量
第八章 增加国库收入的良方
一、清丈田粮
二、一条鞭法
第九章 在北部边防上的建树
一、选将练兵积饷修守
二、封贡通市改善蒙汉关系
结语张居正治国论
一、政治改革:以整饰吏治为核心
二、经济改革:清查田赋与实行一条鞭法
三、军事改革:外示羁糜,内修战守
四、结论
附录
一、主要参考书目
二、张居正行政大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