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庆党史人物(第4辑)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715491
  • 作      者:
    编者: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责编:李浩强//段小佳
  • 出 版 社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按照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关于加强中共党史及党史人物研究宣传有关工作部署,组织重庆党史系统和社科界专家学者编写的重庆党史人物研究专辑。 本书的出版对牢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编选遵循“各个时期在重庆地区党史上有较大影响的职业革命家、中央领导人在重庆的活动片断,也兼收少数与党亲密合作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党外仁人志士”的收录标准,有15位党史人物传入选该书,他们分别是邓小平、朱德、宋庆龄、杨尚昆、汤慕禹、杨克明、陈锡联、刘仁、王璞、何其芳、饶国模、陈然、袁崑、罗广斌、邓平寿。
展开
精彩书摘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原名邓先圣,后改名邓希贤,四川省广安州望溪乡姚坪里(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父亲邓绍昌,清末就学于成都法政学校,后回家务农。生母淡氏,不幸早逝。继母夏氏,是嘉陵江船工的女儿。邓小平是家中长子,有3个弟弟、1个姐姐和2个妹妹。他5岁进私塾发蒙,6岁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人广安中学。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一书中说:“少年时期的父亲,自幼便资质聪明,在家里是个受父母疼爱的好孩子,在学校里是个勤奋用功的好学生。”作为父母疼爱的好孩子,这一时期,父亲对邓小平影响最大,可以说是他走上求学道路的领路人。
1919年秋,邓小平考人重庆留法预备学校。这时的重庆,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重庆的一些热心此事的社会名流贤达都出席了开学典礼,在典礼上,校长汪云松向学生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讲了何以要办留法预备学校,并送大家去法国。这是因为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世界学术发明多出于法国,我们以后到法国留学,不但要注重学术,也要注重社会观感,以便今后回来为本国的实业发展做出贡献。他告诫同学们说,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希望同学们刻苦努力地学习,特别是要过好语言关,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技之长。正式开课以后,汪云松还多次在学生中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非常关心学生成长,同时也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学生们存在的困难,他平易近人的真诚举动,赢得了邓小平和同学们的好评。在校期间,邓小平关心时事,积极参加当时川东师范、重庆联中、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反对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购买日货的学生运动。据他当时的同学江克明回忆:邓小平是“稍晚才进入这所预备学校的。他那时就显得非常精神,总是精力十分充沛,他的话不多,学习总是非常刻苦认真”。1920年8月,16岁的邓小平告别重庆,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走上了探索人生、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西南战役。刘邓大军在四野、一野等兄弟部队的协同配合下,采用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双重手段,对国民党的西南防线发起了强大的攻势。11月30日,重庆解放。进军大西南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终结。
1949年12月8日,邓小平率部进驻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方主帅。阔别重庆29年,嘉陵江没有改道,奔流不息的长江依然日夜流淌,可世事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返渝的邓小平百感交集。在百废待兴、政务繁忙之中,他想到了当年在重庆求学时的老校长汪云松先生。汪云松先生在清代曾做过四品道台,民国初期又当过重庆商会会长。1919年,汪先生不辞辛劳,筹措经费,创办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他从关心学校秩序、学生是否认真上课学习,到一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法国驻重庆领事对学生的口试以及体格检查、确定合格人数,到办理签证,直至最后送走毕业生,都是亲力亲为,极尽热心。从重庆赴法的青年学生,后来不少人成了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和卓越领导人,除邓小平外,还有冉钧、周贡植等。此外,聂荣臻、钟汝梅、帅本立等江津的学生,也是通过汪云松先生到法国领事馆办的护照。汪云松先生的这一份热忱,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到重庆后,邓小平曾派人去汪先生家里登门拜望,并请汪先生来自己住地见面。此后,邓小平又向中央推荐,让汪云松先生到北京列席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汪云松先生还被选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的监察委员、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面对这一切,汪云松先生感动不已,逢人便说:“小平真不错呀,我现在才真正晓得,共产党也不忘故旧。谁说共产党不念故旧,我看小平就是最切情理的人!”汪云松先生于1958年病逝,他留下遗言,将珍藏多年的珍贵文物悉数献给国家。对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共产党不会忘记!邓小平不会忘记1
1949年9月,邓小平在南京会见中共川东、川康地下党负责人时,得知重庆江北县王朴的母亲金永华卖田产1480石,将所得款项2000两黄金全部支持川东地下党作活动经费的事,十分感慨。王朴家是当地有名的乡绅,田地跨江北、巴县两县。在儿子的影响下,金永华在江北县复兴乡李家祠堂创办了莲华小学(后来莲华小学改办为莲华中学),作为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和培养革命人才的据点。同时,根据中共川东党组织的指示,在重庆创办了南华贸易公司,作为川东地下党的经济据点。地下党的负责人说,这笔巨款当初曾协议待重庆解放后归还。邓小平认真地听完汇报后指示说,重庆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按金价折合偿还。
重庆解放后,经西南局组织部申报,邓小平批准偿还这一笔巨款。金永华手捧这张按2000两黄金折价的巨额支票,听着经办此事的负责人讲述邓小平亲自批准还款的事,不禁热泪盈眶。她坚信儿子王朴(曾任中共江北工委书记、
展开
目录
邓小平与重庆
朱德在重庆的革命人生轨迹
忘我于“和平、奋斗、救中国”——宋庆龄在重庆
云水襟怀,松柏气节——杨尚昆传略
一颗早陨的将星——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红二军团参谋长汤慕禹烈士
红军高级将领杨克明
开国上将陈锡联
生命属于党和人民——刘仁传略
川东地下党领导人王璞
南浦芝兰何其芳——何其芳传略
红色巾帼饶国模
传播真理的坚强喉舌——陈然传略
投身革命终不悔,满腔热血铸诗篇——罗广斌传略
老红军袁岜
基层干部的杰出典型——邓平寿传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