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原名邓先圣,后改名邓希贤,四川省广安州望溪乡姚坪里(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父亲邓绍昌,清末就学于成都法政学校,后回家务农。生母淡氏,不幸早逝。继母夏氏,是嘉陵江船工的女儿。邓小平是家中长子,有3个弟弟、1个姐姐和2个妹妹。他5岁进私塾发蒙,6岁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人广安中学。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一书中说:“少年时期的父亲,自幼便资质聪明,在家里是个受父母疼爱的好孩子,在学校里是个勤奋用功的好学生。”作为父母疼爱的好孩子,这一时期,父亲对邓小平影响最大,可以说是他走上求学道路的领路人。
1919年秋,邓小平考人重庆留法预备学校。这时的重庆,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重庆的一些热心此事的社会名流贤达都出席了开学典礼,在典礼上,校长汪云松向学生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讲了何以要办留法预备学校,并送大家去法国。这是因为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世界学术发明多出于法国,我们以后到法国留学,不但要注重学术,也要注重社会观感,以便今后回来为本国的实业发展做出贡献。他告诫同学们说,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希望同学们刻苦努力地学习,特别是要过好语言关,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技之长。正式开课以后,汪云松还多次在学生中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非常关心学生成长,同时也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学生们存在的困难,他平易近人的真诚举动,赢得了邓小平和同学们的好评。在校期间,邓小平关心时事,积极参加当时川东师范、重庆联中、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反对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购买日货的学生运动。据他当时的同学江克明回忆:邓小平是“稍晚才进入这所预备学校的。他那时就显得非常精神,总是精力十分充沛,他的话不多,学习总是非常刻苦认真”。1920年8月,16岁的邓小平告别重庆,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走上了探索人生、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西南战役。刘邓大军在四野、一野等兄弟部队的协同配合下,采用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双重手段,对国民党的西南防线发起了强大的攻势。11月30日,重庆解放。进军大西南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终结。
1949年12月8日,邓小平率部进驻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方主帅。阔别重庆29年,嘉陵江没有改道,奔流不息的长江依然日夜流淌,可世事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返渝的邓小平百感交集。在百废待兴、政务繁忙之中,他想到了当年在重庆求学时的老校长汪云松先生。汪云松先生在清代曾做过四品道台,民国初期又当过重庆商会会长。1919年,汪先生不辞辛劳,筹措经费,创办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他从关心学校秩序、学生是否认真上课学习,到一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法国驻重庆领事对学生的口试以及体格检查、确定合格人数,到办理签证,直至最后送走毕业生,都是亲力亲为,极尽热心。从重庆赴法的青年学生,后来不少人成了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和卓越领导人,除邓小平外,还有冉钧、周贡植等。此外,聂荣臻、钟汝梅、帅本立等江津的学生,也是通过汪云松先生到法国领事馆办的护照。汪云松先生的这一份热忱,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到重庆后,邓小平曾派人去汪先生家里登门拜望,并请汪先生来自己住地见面。此后,邓小平又向中央推荐,让汪云松先生到北京列席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汪云松先生还被选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的监察委员、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面对这一切,汪云松先生感动不已,逢人便说:“小平真不错呀,我现在才真正晓得,共产党也不忘故旧。谁说共产党不念故旧,我看小平就是最切情理的人!”汪云松先生于1958年病逝,他留下遗言,将珍藏多年的珍贵文物悉数献给国家。对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共产党不会忘记!邓小平不会忘记1
1949年9月,邓小平在南京会见中共川东、川康地下党负责人时,得知重庆江北县王朴的母亲金永华卖田产1480石,将所得款项2000两黄金全部支持川东地下党作活动经费的事,十分感慨。王朴家是当地有名的乡绅,田地跨江北、巴县两县。在儿子的影响下,金永华在江北县复兴乡李家祠堂创办了莲华小学(后来莲华小学改办为莲华中学),作为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和培养革命人才的据点。同时,根据中共川东党组织的指示,在重庆创办了南华贸易公司,作为川东地下党的经济据点。地下党的负责人说,这笔巨款当初曾协议待重庆解放后归还。邓小平认真地听完汇报后指示说,重庆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按金价折合偿还。
重庆解放后,经西南局组织部申报,邓小平批准偿还这一笔巨款。金永华手捧这张按2000两黄金折价的巨额支票,听着经办此事的负责人讲述邓小平亲自批准还款的事,不禁热泪盈眶。她坚信儿子王朴(曾任中共江北工委书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