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是上海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个昔日繁华而喧嚣的大都市,那一年却成为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殊死较量的战场。
这一年初始的元月23日,正值春节逐渐临近的日子,上海南市区的一条小里弄里,一户人家传来孩子响亮的啼哭声——三泰米行店员顾镜诗的家中出生了一个白胖的男孩,取名顾心怿。
新年得子,双喜临门。这对于一个家庭,本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而顾镜诗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乱世之年,物资匮乏,添丁如添嘴。家中日子本就过得捉襟见肘,顾镜诗只能咬牙辛苦打拼,努力劳作,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支撑家用,养家糊口。
顾心怿常听家中老人讲,顾家的祖上是从浙江省移民到江苏省嘉定县,原来祖父一辈家境还算殷实。后来因祖父身染陋习,吸食鸦片,导致家境逐渐败落下来,最后落得家徒四壁的境地。
家族的兴衰荣辱让顾镜诗过早地品尝了命运的艰辛,为了分担家中的负担,在大哥的一位朋友介绍下,只上过几年私塾的顾镜诗,便匆匆告别了三个哥哥,背上行囊,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在三泰米行做学徒。
民国时期跟人做学徒,老板不给发薪水,只管吃管住,学徒期满才有微薄的收入。顾镜诗生性聪慧,勤奋好学,每天起早贪黑跟着账房先生忙里忙外。乡下来的孩子,懂事、肯吃苦,账房先生很快就喜欢上这个手脚麻利的小伙子,经常指导他学习打算盘、练书法。加之顾镜诗平日为人热情、做事踏实、品行端正,因而在米行的店员中有着不错的口碑。米行老板也十分欣赏这位小伙子,经常私下里点拨他,使他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快提高。几年后,顾镜诗被晋升为米行的账房先生。
成为账房先生后,顾镜诗的薪酬有所提高,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是妻子钱汝华在小学教书,收入不高,加之顾镜诗每月还要向老家寄钱赡养母亲,因此家中仍只能维持基本生计。
由于顾镜诗平日里工作十分忙碌,妻子钱汝华在学校教书,每周课程安排得也很紧凑,顾心怿出生后,夫妻二人几乎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孩子,不得不请来钱汝华的父亲帮忙照料顾心怿。
顾心怿的外公钱猶桐,曾是清朝末代秀才。他年轻时便略通中医,思想开明,曾是嘉定安亭一带家喻户晓的儒生,有学识而不迂腐。在当地,他曾率先不让自己的闺女缠脚,并主动送女儿钱汝华去女子学校念书,这在那个年代的普通家庭中是十分鲜见的。
生活中,钱猶桐外貌斯文,性格却达观豪爽,乐于积德行善,慷慨助人。在上海照看顾心怿期间,街坊邻居家中有人生病时,都愿意请他帮忙诊治。每当别人有求于自己,钱猶桐总是二话不说,有求必应。把脉就诊,问医拿药,不厌其烦,而且分文不取。因此,钱猶桐在邻居中颇受尊敬。
对于顾心怿,钱猶桐更是疼爱有加,视他为心肝宝贝,平时十分呵护。小时候的顾心怿,是外公的“小尾巴”。外公离开一小会儿,他便开始四处找寻,缠着外公给他讲故事。
有钱人家虽然家里可以听收音机,但在顾心怿记忆中,却不如身处贫寒家庭的他听外公面对面讲故事来得生动。即使当下没听明白,还可以立刻向外公提出疑问,双方互动一番,场面十分热闹。印象中,外公总是微微眯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讲,顾心怿则趴在外公的膝盖上,听得如痴如醉,时常连吃饭的时间都忘记了。
最令顾心怿记忆犹新的,是外公讲的《岳飞传》。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钱猶桐向外孙讲这样的故事,其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好男儿只有常怀报国之志,才能不当亡国奴。尽管彼时顾心怿年龄尚小,无法全然理解外公的用意,但有血性的老人还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在学龄前的生活里,听故事成为顾心怿眼中,亲人给予的最高精神嘉奖。这些故事不但使他开阔了视野,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他许多人生道理。
童年的故事不曾停歇,战火也愈演愈烈。大上海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已被隆隆的炮声所取代,兵荒马乱的岁月,让这座繁华的都市恍然之间变得支离破碎。
深秋的一天,钱猶桐准备乘公交车去办事。在他收拾完包裹正准备出门时,没想到小外孙顾心怿哭闹着要跟着一起去,否则就不让外公出门。钱猶桐看孩子不听话,就训斥了几句,不顾顾心怿的阻拦执意出了门。可顾心怿一直撵到公交车站牌下,哭闹着要随外公一起上车。钱猶桐被孩子闹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取消了这次外出计划。
然而,就在这天傍晚,街上忽然炸开锅似地传来一个消息——有人看见一辆开往百货大楼的公交车被日军飞机误炸了,而这恰巧是钱猶桐准备乘坐的那辆公交车。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描绘着当时车里乘客的惨状。虽然当时上海经常有流血和死亡的事件发生,但当钱猶桐听到这则消息时,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不敢想象,假如自己真的乘坐了那辆公交,会发生什么后果。太侥幸了!顾心怿俨然成了拯救外公的“福星”,钱猶桐从此愈发疼爱这个小外孙了。
上海南市区在当时是战争的重灾区,这里经常有枪炮声轰隆作响,许多高大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满目疮痍,街道上污渍横流,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