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东琪学术自传(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5479249
  • 作      者:
    作者:陈东琪|责编:徐依然//黄奕瑕//颜明辉//黄昱//梁雪莹|总主编:张卓元//高培勇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与传统的自传有所区别的是,陈东琪先生从个人学习经历入手,围绕学习展开人生画卷,讲述了其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向周围的能人学习、向历史精髓和未来趋势学习的经历。一步步走来,作者通过学习充实自身,了解世界,探索真理并取得成就,个人关于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也在学习点滴中娓娓道来。

本书的读者对象广泛,既适合对经济学或陈东琪个人经历、学术成就感兴趣的人阅读;又以其平实的语言、真实可感的内容,吸引对学习或生活存在困惑的人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陈东琪:1955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从1983年发表经济学论文至今,一直从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发展,以及体制改革、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中的一册,由经济学家陈东琪撰写,以第一人称叙述,以学路为主题来写学术自传。他从求学岁月、研究经济学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为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坚守人生梦想等五个角度讲述了他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了解世界,探索真理,为人生梦想而奋斗,为家、为国、为民努力做贡献。

学路起伏但初心未变,从从田间到中南海,从爬格子到敲键盘,陈东琪的心里,一直想的是让人民变富,让国家更强;他的行为,一直做的是使市场化改革落地生根,使宏观经济稳中求进。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生产队会计,我不断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农民的劳动怎么只能创造这么一点点价值?一个依土而生的人,怎么这么不值钱?是农民懒惰吗?不是,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拼死拼活,不停劳动。为什么农民只能劳而少获,甚至劳而贫困呢?问题在哪里?解决之道在哪里?带着这些令人心酸的问题,我一边思考,一边劳动,试图找到一条让农民、让国家走出贫困的路径。

我想,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在于小天地,不在于人民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内部修修补补,更不在于农民的加倍努力,而在于国家发展的大气候变化,在于彻底改变农村生产方式,在于全面解放农业生产力,在于根本突破“计划一统天下”大格局。

我也想,在既定的大气候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每一个人都做出改变,都努力去突破传统惯性思维的束缚,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总有一天,小气候的小变化可以累积为大气候的巨变。我意识到:要改变大气候,扭转大格局,就要每一个人都来改革,都来突破传统、突破惯性、谋求创新。

带着这种思考,我一直找机会走出农村。当时我内心的想法是,湘潭人多地少,如果我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人会像我一样离开土地,走出农村。一方面,留下的人能多一块地;另一方面,出去的人可以带回新思想、新知识,为家人、为天底下所有农民带来新变化,带来一个富足的未来。在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分割的年代,农村孩子想要走出农村,只有三条路可选:顶父母的职,进城,吃商品粮;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报名参军。前两条路,我没有条件,没有关系,走不通,我只好走第三条路。我积极报名参军,但后来大队领导告诉我:“脚板太平,不宜当兵。”听了他的话后,我突感失望,顿觉走投无路。忽然有一天,生产队队长张笃玉叔叔向我报喜讯,说是公社要我参加三线建设,我喜出望外,内心感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74年初的一天,天高云淡,喜鹊声声,我用一根竹扁担挑着两个小木箱,第一次不舍地离开父母,告别家乡,奔向湘西,参加怀化—麻阳谷达坡段的枝柳铁路建设,投身军队式的集体生活,与田关云、史树仁、石立明一起打夯、抬石头、打炮眼,与谭叔云、李石泉、林朝晖一起在危险的工地做宣传工作。那时,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每天起来的目标和信念,就是尽快打开涵洞,架起桥梁,铺上铁轨,让山区农村和外界连通,让山里的人走出来,让外面的人走进去。

麻阳路窄人稀、山高水深,比湘潭老家更苦、更穷,几乎与世隔绝。我在这里一年半,呼吸着湘西山区的新鲜空气,感受到落后农村的贫穷,感受到山区农民的困境和他们渴望走出困境的心情,感受到这里既要抓紧通路、通电、建城,也要在生产方式和深层制度上变革、求新。40年后的一天,我去怀化讲学,路经麻阳谷达坡站,特意停下来,看着那里穿山而过的现代化铁路和公路,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用手机通话,看着改革开放给麻阳谷达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一种奇特的成就感油然而生。40年前,我在这里,和我的连队战友,修过铁路、建过桥梁、砌过涵洞,流过汗、受过伤,写过鼓舞士气的工地标语和快报诗文。也正是在这里,我被推荐到湘潭师范专科学校读教育专业,开始了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转变,开启了从体能贡献到思想贡献的人生征程。


展开
目录

壹  求学岁月 / 1

一 我的童年 / 2

二 初学的记忆 / 7

三 中学理想 / 13

四 劳动经历 / 17

五 湘潭师范的时光 / 21

六 枫叶红了的时候 / 24

七 玉泉路读研 / 28

贰  研究经济学理论 / 35

一 创建东欧改革经济学 / 36

二 研究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 41

三 对国有制改革的思考 / 48

四 土地合股制构想 / 53

五 提出稳中求进思路 / 59

六 哈佛大学的收获 / 66

七 创立强波经济理论 / 73

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 81

一 参加1991年11次专家座谈会 / 82

二 设计市场型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 93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体系 / 101

四 在教学中研究宏观调控 / 106

五 构建高效政府理论 / 112

肆  为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 123

一 从学术到政策 / 124

二 寻找避免大萧条之路 / 131

三 追求高质量发展 / 137

伍  坚守人生梦想 / 147

一 精神的力量 / 148

二 人生追梦 / 154

附录 / 157

附录一 个人简历和重大活动 / 158

附录二 学术代表作 / 161

附录三 奖项和荣誉 / 18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