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过眼云烟(董其昌的鉴赏世界)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5255526
  • 作      者:
    作者:姚东一|责编:赵秦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姚东一  艺术学博士

2012年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2017年江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9年访学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现工作于常州工学院。研究兴趣为晚明书画与社会。出版个人作品集《嬉兮》。

 

展开
内容介绍
董其昌不仅是晚明重要的书画家,并且是第一流的鉴赏家、收藏家。而对其鉴赏收藏活动的学术研究很少。本书正通过海量文献的考证、梳理、解析,从历史、社会的和董其昌个体心理等多重视角审视其鉴赏行为。着力描绘了晚明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博雅生活,铺陈出董其昌鉴赏活动的环境氛围。细数董其昌在苏、嘉、杭、松江、新安等地的鉴藏交游和交易事迹,从社会视角探究其鉴赏行为中的社会性。再以法书和绘画作品为观察对象,考察董其昌对法帖的趣味选择和对唐宋元山水的审美倾向,解析其呈现在鉴赏中的感性化、主观性以及对山水画史重构的过程。重新审视其艺术风格的成因、南北宗和引禅入画发生的多元背景。所附“董其昌书画鉴藏编年事辑”和“董其昌过眼书画一览”,是尤可珍贵的重要文献整理。是一本立足学术性又不失趣味性,可读性,既有鉴赏价值、又有学术分量的研究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和会雅集 

    不断的搜古,董其昌的足迹游历渐丰,过眼书画愈多,但过程中的快乐甚至是沮丧也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毕竟很多时候也不是所求皆得,也会“求之数载,不得一观”,如在题跋巨然《山寺图》时言:

    此卷在梁溪华氏家,余求之数载,不得一观,今为公甫所有,得展玩竟日,其墨法笔法,不可以格数辄较量也,卷末诸名手论之备矣,余何容赘,甲辰六月三日,过南湖观,因题,董其昌。

虽如此,此时书画的流通实则似畅通的流水,因需而转,因好而收,不断的雅集和会让此道中人乐此不疲,身在其中,董其昌也不例外,尽管此时参与书画收藏和流通者为数众多,各种身份角色也往往同时集于一人身,但也仍有偏重,因其不同的身份角色出现不同的流通交换方式。为方便了解,大致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交换互易,多发生在文人士夫的雅集上,也称其为和会。和会中物物交换是常见方式,也是一直存在的一种交易方式,如宋代米芾曾以砚山和苏仲容交换得到一座宅子,成为此后的海岳庵。和会也是晚明书画藏家之间交易古董、书画最常见的方式。当时古董和书画并没有截然分开,藏家之间经常会用一方绿端砚交换唐拓的法书,或一个汝窑花瓶换一幅花鸟画。另一种是购买购卖,多发生与书画商人或大估的交易中,也就是用银钱直接买卖。但此分类不能截然,不少时候书画商人之间、藏家之间、或者藏家和商人之间也会组织和会相互交换,当然有时也直接购买,在具体情况中也难以严格的区别。可想董其昌在收藏中就参与过许多的和会,在跋《国诠书善见律》中言:

余为史官时,友人以此卷求题,爱其楷法遒媚,余和会,不可得,已于黄坐师学士硕宽堂再见之,流传入新安汪宗孝手,三十年始收之箧笥。观其行笔结构,皆褚河南冢嫡,非宋以后书家所敢望也,以赵文敏正书校之,当有古今之隔,识者不昧斯语,董其昌跋,时年八十。

从题跋可知,董其昌早年就见过此法书,但当时和会时不可得,其后该作品几经辗转,最后终于还是被董其昌收入箧中。在跋赵孟頫《春郊挟弹图》时又说:

    赵吴兴挟弹走马图,余以丙申岁得之武林,是时又有支遁洗马图,亦吴兴笔,今皆与好事者相易古画,盖予好山水,于画马非所习,我用我法耳,董其昌戊申重题于雪浪轩。

其中赵孟頫的《挟弹走马图》是“余以丙申岁得之武林”,究竟是如何而得,从大估手中购买?与人相易?或是朋友送得?没有言明,又云“今皆与好事者相易古画”,很显然,此处提及的赵孟頫马图董其昌已经易出,其中换得了什么古画,仍不可知。相互易画时究竟是换到什么作品,有时董其昌也会说明,如在跋赵孟頫《头陀寺碑》中言:

生平见赵承旨书,皆不及此卷,有右军之灵和,迥出怀仁圣教序远矣,过广陵,予友婴能吴君以宋张瑞衡卷易去,婴能善护持之,董其昌志。

    这次董其昌用赵孟頫《头陀寺碑》换得了张瑞衡卷。以上几个例子可见,这种和会相易的方式是董其昌获得书画的方式之一。又如在题赵孟頫《长林绝壑图》时言:“初藏余家,己巳中秋,越石以设色倪迂画易归,皆元画神品也。玄宰重题。”从题跋可知这次董其昌是和和王越石交换,以赵孟頫画易倪瓒画。

彼此交换相易是当时比较常见的方式,可以推想,这种交换或者是预期的,或者并没有预期,一般是一些同道中人相约聚会,各自出示所藏,相互赏鉴,如果看到对方有自己心仪的作品,便可以相互协商。又或者是就某一个系列的藏品进行有主题的和会,大概类似今天就某个主题的展品交易会,如对赵孟頫的马图,董其昌似乎就打算进行一场以马为主题的收藏,尝言:“余尝欲和会三赵画马为一家。三赵者,赵令穰、千里、子昂也。”122可见藏家也会有预期的进行和会,有一定的主题并且是有组织的进行。

预期的和会自不必说,随机的和会,也许就发生在一次雅集或聚会上,张丑就曾记录一次聚会中和友人相易书画的事:

岁丁巳之夏五,新安王仲交以伯时书画慈孝故事八则见示,初意盖欲得余跋以为传家精玩耳,及余徐阅之,见其画较《九歌图》尤细润而古雅,每则伯时亲书其事迹,且澄心纸本也,末用伯时龙眠印章二,押字一,皆奇伟,亦雅胜其平时,私心拟购之以自快,卒难发诸口,居倾之。余亦出书画纵观焉,属有天幸,仲交极喜余家赵子昂画卷,把玩至不忍去手,比时余欲得李图,王欲得赵画,坐客为之和会,彼此竟相易,自是御李斋名若益著,而伯时妙迹从此无双成有双矣。

从张丑的记录,本来新安王仲交携古画来意欲求跋,张丑见图后便想收藏,归为己有,但又不好直言,便出示自己的藏品,相互赏玩中,对方又中意自家赵孟頫作品,于是和会相易,促成了张丑的愿望,不失为一段佳话。

和会交易在董其昌的日常鉴藏中大概是极寻常的,有时甚至还不免遣书问询,如下一封手札就提到相互通告约会之事:

而倪玉川令小仆寻之,云在常州,常州不知在何处,今不佞以十五日至常州矣,倘玉川在无锡得其来会同观吴氏书画,甚便交易,幸足下遣人到其家问之,其昌生顿首。

信札中董其昌正在询问好友对方的位置,并告知自己到常州的时间,约定时间,为同观吴氏书画进行和会交易,可以想象,又是一场雅集交易等待开始。

和会的进行和开展,董其昌有时是组织者,有时是参与者。事实上,即便是在多种形式的和会中,董其昌也不是每次都可以顺利的交换到心仪的作品,易画双方需要协商一致,其间也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易画不得也时常发生,《珊瑚网》中就记董其昌想得沈周《阳冈图》却没有易得,汪砢玉有跋:

启南之画,故法大痴,亦是其本色,乃所图阳冈亭子,独作老米笔,苔点更圆活生动,尝闻翁积画盈箧,俱未点苔,语人曰:须清明澄澈时为之,盖山水林石家以点苔为眉目,古人极不草草,时董太史欲以子久山水相易而未果,乐卿记。”

可以想见,雅集和会如同小型的书画赏鉴交流会,参与者多是文人、藏家或从事书画交易的文化人物,如果足够风雅,必然会在优雅的空间中进行,也许还会有燕乐歌舞,既是一场高雅的艺术博古会也是一种商业活动,而此举也更符合文人身份和品位。可能在和会鉴赏之余,有时也会进行创作笔会,对董其昌来说,见到新鲜藏品后,也往往会临写一番。癸丑年(1613)中秋,董其昌自家的书画船停泊在镇江,时有新安人黄中舍携惠崇《春江图》与董其昌相见,董其昌也拿出了他所认为的王蒙绝笔《青弁隐居图》,黄中舍瞠目叫好,于是二人两画相易,董其昌当下即临《春江图》,还没有临好之时,又有好友朱敬韬来,见其所临,便要抢夺。事见《大观录》卷十九《董香光仿惠崇册》。今天从董其昌在题跋中的记录,依旧可以想见当时文人雅士人共同赏玩的畅怀。

日复一日,拜访收藏或大估上门,赏鉴作品,参与和会,组织交易,似乎是董其昌的日常,揣摩董其昌易画时候的心情,也并不执着于物,不愿出手,如在题自画《秋兴八景图》第一幅时言:

余家错藏赵文敏画有《鹊华秋色卷》、《水村图卷》、《洞庭两山》二轴、《万壑松风》、《百滩渡秋水》巨幅及设色《高山流水图》,今皆为友人易去,仅存巨轴学巨然《九夏松风》者,今日仿文敏并记,庚申八月朔前一日。玄宰。

这也不由使人发问,既好之甚深,一旦收于箧中,又何故轻易转出?不执着于物,这种态度其实不仅表现在董其昌身上,不少其他藏家往往也会频繁的相互交易。考其原因,不免要观察此时文人和书画的关系,从经济角度来看此问题,似乎不能排除其中盈利的目的,但谋生之需要和收藏人数众多的原因外,文人对书画的态度也是值得注意的,此时的文士和藏家对书画的鉴藏似乎更多是为了赏鉴,而不仅是束之高阁的收藏。米芾曾言:

书画不可论价,士人难以货取,所以通书画博易,自是雅致,今人收一物与性命俱,大可笑。人生适目之事,看久即厌,时易新玩,两适其欲,乃是达者。

从董其昌的行为看,显然是米芾的追随者,赏玩大于占有,所谓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赏心雅事一直是文人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和表达。就书画的赏、鉴、藏而言,赏、鉴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大于单纯的藏,是故此时书画的流转畅通而精彩。从如上题跋可见董其昌曾经拥有不少赵孟頫画作,但几乎都不断易出,也可以说,正是书画交换的频繁,获观书画才会相对的容易,董其昌能经眼见众多赵孟頫书画才成为可能,而多次的把玩深究,也使董其昌自信的自言可以与赵孟頫相较:“余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弟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知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画则具体而微,要亦三百年来一具眼人也。”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初始
一、高濂的朋友们
二、董其昌的鉴藏
三、个案的展开
第二章 时代
一、香令人幽,酒令人远
二、予家所藏北苑画有《潇湘图》
三、论画以目见者为准
第三章 鉴藏
一、项元汴、韩世能和吴廷
二、阊门即事,昭庆寺的香市
三、松江故友
四、丹徒张修羽
五、汪石可玉和墨花阁
六、程季白和新安藏家
七、世家子弟和友人
八、和会雅集
九、购买购卖
十、董其昌的日常
十一、秋山图的故事
十二、尴尬和超脱
第四章 把玩
一、下真迹一等
二、诸家法帖
三、宋元名家画册
四、找寻王维
五、董源风格
六、米家山水
七、倪瓒和黄公望
八、偏爱和博爱
第五章 通变
一、因得闲仿此帖
二、兴至辄为此图
三、追忆和仿作
四、目击而道存
五、到家罢问程
六、以禅论画
第六章 启示
一、风雅的消费
二、感性大于理性
三、社会中的人
董其昌书画鉴藏编年事辑
附录
1、董其昌过眼书画一览
2、董其昌书画藏品表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