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礼记·大学》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高尚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礼记·大学》里的这句话被后人简单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华儒家思想中的精髓之一,也是无数有志之士的人生信条。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代的仁人志士,他们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展现了深厚的爱国精神。其中,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杰出的一位。
林则徐出身于贫寒之家,但他从小勤奋读书,无论寒冬酷暑,他常常挑灯苦读至深夜。苍天不负苦心人,林则徐14岁便考中秀才,20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并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林则徐并非只专注于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倾心于经邦济世之学,并逐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林则徐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良好的家风。林则徐的父母从小教育他要恪守做人的本分,要多读书、立远志。林则徐谨遵父母的教诲,并将优良的家风传承给后人。他叮嘱儿子要慎守儒风,勿贪利禄,勿恋权位,勿荒弃学业。他在教育子女方面留下的齐家格言至今被世人传颂。
林则徐为官一生,廉洁奉公。在清代官场贪腐成风、物欲横流的大背景中,林则徐深知人心贪欲的危害,他一方面对官场的贪腐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在官场留下了许多清正廉洁的佳话。
林则徐主政一方,勤政爱民。他为官36载,历官14省,经手办理断案、水利、赈灾、漕运、盐务、禁烟等诸多事宜,事事关系民生。他在不同的职位上,无不殚精竭虑、尽职尽责,连道光帝都称赞林则徐:“从未有如此认真者!”他体恤民间疾苦,勇于为民发声,在江苏任上,冒险为民请命,民众称颂他为“林青天”。
林则徐匡时济世,生死为国。当鸦片泛滥、祸害全国之时,他临危受命,不顾个人安危,承担起禁绝鸦片的重任。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后,他深谋远虑,一方面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另一方面积极了解国外的世界,购买并仿制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成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之第一人”。在他被革职查办、遣戍边疆之后,他依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诗句,以60岁高龄在新疆艰苦的条件下修建水利、勘查土地,在风大沙多的新疆南北行程两万余里,勘地69万亩,为新疆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林则徐的一生跌宕起伏、荣辱历尽,他最终实现了古代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抱负。他是中国古代志士仁人中的杰出典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如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