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妇产科奠基人(林巧稚传)(精)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847588
  • 作      者:
    作者:吴崇其|责编:郑建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著名医学家,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本书以她的成长背景为纬,详细记述了她在妇产科医学的求学、行医经历及在妇产医学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展现了林巧稚丰富多彩的人生、博爱的人文精神以及高尚的医德和精神情操。
展开
作者简介
吴崇其,男,1939年6月生。1962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曾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政策法规处处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他是中国卫生法学会主要创建者与学会章程的制订者,卫生法学研究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国家知名的卫生法学专家。自该学会创建至2018年连续四届担任中国卫生法学会秘书长以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副会长。2008年当选世界卫生法学会副主席,2013年世界医学法学会授予终身荣誉副主席,现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教育推进(海法)机构中国成员单位协调会主席,该理事会资深专家“二理一学”命题的创建者,著有“四论”学士论文。《医学法学》杂志创办至今连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编撰卫生法领域各类著作32部,设计、总主编出版发行1360余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讲述了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首届中科院院士中唯一的女院士、也是北京协和医院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林巧稚在妇产科医学的求学、行医经历、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新生儿溶血病手术,为妇产科研究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展现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博爱的人文精神以及高尚的医德和精神情操,以她的成长背景为纬,真实地展现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博爱的人文精神,以及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作品在对协和医院历史的梳理和对人物性格的发掘上精雕细刻,使人们得以走近和了解这位被誉为“万婴之母”。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出生
浩瀚无际的大海,失去了蔚蓝的光彩,只是灰白色的浪涛拍击着漫长的海岸,抛掷着雪白的泡沫。泡沫在那细细的沙砾上,慢慢地消散下去,润湿着沙土。
鼓浪屿像是沉睡的巨狮,任凭激浪嬉戏周身,不发出一声吼叫;海浪拍打在它的身上,溅起阵阵水花,砌成一圈一圈水的银墙、水的花环,终日不断。洁白的银环墙时隐时现地上下跳动,被它裹着的长青翠叶,像是沾在一艘银色的巨型舰艇的甲板上,与银环墙此起彼伏地迎着海浪的节拍,在歌唱,在跳舞。
即使在阴湿寒冷的初冬,鼓浪屿在悲哀的气氛里,也不失它自身的欢乐,始终傲然挺立着,笑迎海浪为它冲刷身上的污泥浊水,留下富有诗意的美。
自身的美,不怕厄运,不用装点。美,任何时候,终归是美!
一九。一年夏秋,吹人欲折的海风呼呼地向小岛袭击,一股腥咸的气味被送上堤岸,钻进小岛。常住这里的老人失惊了:“啊呀,多少年没有闻到这股怪味。”他们掰着手指,子丑寅卯地计算着:“怎么今年又有这阵怪味?”这种怪味难以忍受,于是乎,他们感慨地说:“总是天又要变了。”
其实,天已经变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世代久居的鼓浪屿,就在这阵海风的前后,一夜之间登上许多高鼻子蓝眼睛大胡子的洋人。“他们来干什么?”有人问。可是,谁也说不清楚。
鼓浪屿一下子增加了成倍的人,且不说吃用,就连拉屎撒尿都顿觉紧张。日子一长,便成了见面的话题:“简直是灾难,我说海风吹来一股怪味,都是大鼻子们带来的,灾难,灾难……”
就连鼓浪屿自身也在抗议:我承受不了这么沉重的负担,快把我压沉到海底去了,宁可同归于尽,也不愿忍受任人宰割凌辱的痛苦。
开始,大人孩子们都好奇地围观这些自命不凡的“客人”,就连林良英的妻子都挺着肚子,走出大门,看看这些未曾见到过的远方“客人”。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流逝,“客人”毫无归回的心意,相反,要中国人承认,他们才是这个小小岛屿上的“主人”。
离“八角楼”北边窗户不远的一块空场,是鼓浪屿不足干户人家共同保存下来,供大家玩耍、庆贺、聚会、设点摆摊做买卖的公共场所。
洋人一踏上鼓浪屿,一眼就看中了这块空场,全盘被洋人的头目占领了。他们用它建起了一个网球场。从此后,一条无形的绳索把中国人圈在这块场地之外。洋人在空场的四角钉上了中、英两种文字书写的木牌:“华人不得入内。”多少个黑夜已经过去,在曙光来临之前,埋得深深的木牌不是不翼而飞,漂泊在大海里,就是被劈得粉身碎骨,悲哀地躺在广场上。于是,一块埋得更深的牌子又竖起来了。究竟循环往复多少次,没有人做过确切的统计。
从此,老年人再也不愿去那个曾经留有无数足迹的空场,常常凑到一起:“不知是谁第一个让这些洋人到我们鼓浪屿来?”必经场地的住家,每当他们路过这块空场时,只要见到有打网球的人在场,都毫不留情地留住脚步,两眼喷出愤怒的火焰,常把正在打球的洋人吓得不敢继续打下去。每当路过看网球的人多时,洋人不仅不觉得这是在助兴,反而感到一种不可战胜的威慑!于是叽咕几句,捡起球飞也似的逃之天天。只有不懂事的孩子,常常新奇地在场外奔跑着,互相争着去捡滚出场外的网球,抛进场内。那些网球爱好者越来越尝到了孩子们捡球的甜头,对拼命跑在前头迅速捡到球,又用力准确把球扔到打球人手里的孩子,常竖起大拇指说声:“谢谢!”
“客人”总该有个期限。岛上的人们由好奇到观望,由等待到厌恶:“怎么还不走,几个月了,该回他们老家去了。”这种不满的议论像海浪一样,后波助着前波,向岛上的官府冲击着。然而,一个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由摆渡口不断向鼓浪屿涌来。“客人”非但没走,反而得寸进尺,成了处理小岛上一切事务最有权威的“主人”。美丽的鼓浪屿成了英国人出没、游览、歇脚的“圣地”,失去了它原来自由生存的光泽,不见了乡土火热的气氛,再也没有人去空场聚会了。一切庆贺、玩耍也由空场转向各家各户的屋里,成千人的热气,被无情地分割了。
十二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林良英吃完早饭,像往常一样,腋窝里夹一本英文书,书的里外是一大一小两个本本,没打招呼刚要出门,他妻子没头没脑地问丈夫:“良英,你今天还去吗?”良英不假思索地回答:“去哟,今天有我的课。”然后,他头也没回,走了。“唉!”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早在三更头里,一阵阵痛把她催醒了。她凭着自己已经生过两个孩子的经验,没有叫醒丈夫,心想恐怕要到下午才能生,等天亮再说吧。丈夫要去学校,她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既没有叫丈夫给不远的接生婆打个招呼,又没有说“你中午早点回来,我要生了。”
良英走后,妻子只是懒懒地依然睡她的觉。又一阵腹痛,把她从酣睡中疼醒,这才感到身边一个人没有,空空荡荡地叫人心里发慌。
一个新生命来到人间是那么急切,不管眼下做母亲的身边有没有助手,阵阵蠕动催促着自己尽早问世。这位母亲完全意识到自己要生了,匆匆地吃
展开
目录
一 出生
二 抗争
三 骤变
四 兴 旺
五 蒙学堂
六 卡林女校长
七 三个小伙伴
八 上讲台
九 赴试
十 进京
十一 豫王府官邸
十二 滑冰
十三 竞争
十四 《文海》奖学金
十五 抉择
十六 续聘的深思
十七 第一例手术
十八 出国之前
十九 大不列颠
二十 命中注定
二十一 豆芽菜胡同
二十二 根
二十三 创建妇产科
二十四 《林巧稚诊疗所》
二十五 重返协和医院
二十六 变
二十七 科学与公断
二十八 治病与救命
二十九 周总理的报告
三十 红橙橙的螃蟹
三十一 生命的青春
三十二 学无止境
三十三 护士的职责
三十四 园丁
三十五 人大代表
三十六 新生儿溶血症
三十七 探索癌的秘密
三十八 庐山行
三十九 故土情深
四十 奔赴上海
四十一 《祝你们一路顺风》
四十二 生育的奥秘
四十三 风雪街头
四十四 荆棘之路
四十五 困惑
四十六 公开的秘密
四十七 最后一个病人
四十八 春蚕丝一吐尽
林巧稚生平年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