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周4次驾驶高铁动车组往返于哈尔滨和大连之间,退乘后又要驻守高铁信息台,为司机传递运行信息,还要抽出时间赶到哈尔滨职工培训基地给上百名学员讲解动车组驾驶课程。
他叫邢云堂,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路首席技师、铁路工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成长为传道授业的“总教头”,邢云堂在高寒高铁上奋力追梦,成就梦想。
46岁的邢云堂,火车驾龄足足24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他成为业内传说级人物。24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
有人说邢云堂心理素质好,“手指口呼”干脆利落,天生就是开火车的料。其实,他第一次见到火车是在十几岁时。那时,他生了一场急病,在赶赴哈尔滨就医途中,看着一身“铁甲”的蒸汽机车一路轰鸣驶进站台,这个山里娃的眼睛亮了,目光一刻都舍不得离开。
“震撼!”时至今日,邢云堂回忆起与火车的第一次邂逅,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我就想,我要是能开火车该多好!”
从那时起,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就成了邢云堂的梦想。
1991年,18岁的邢云堂怀揣着开火车的梦想,离开炊烟袅袅的村庄,考入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内燃机车乘务专业。4年后,他被分配到哈尔滨机务段,如愿成为一名火车司机。虽然牵引的是货车,时速最高80公里,但操纵机车拉着煤炭和原木气势磅礴地穿行在黑土地上,邢云堂的内心充满骄傲。
从驾驶东凤系列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邢云堂一直是业务尖子。2004年,他驾驶韶山型电力机车牵引着长大重载货车奔驰在京哈线上,货物总重5200吨,列车长度近1000米。当列车运行至陶赖昭至姚家间,机车8个电机突然坏了4个,牵引力少了一半。此时,列车运行时速已降至30公里,对标停车只有一次机会,剩余的牵引力根本支撑不起第二次启动。面对困境,邢云堂毅然下闸,一次停车成功。时至今日,当年同车的同事提起这段往事,还对邢云堂的操纵技术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待避、慢行……货车走走停停,有时一等就是七八个小时。邢云堂坐在驾驶室里,满怀憧憬地想:“啥时候车速能快点呢?翻一番就行。”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通过改造既有线、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京哈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00公里。
2007年,哈尔滨铁路局从管内电力机车司机中“海选”首批动车组司机,34岁的邢云堂与其他19名电力机车司机一路“闯关夺隘”,被选派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高铁理论知识。
由于动车组和模型稀缺,学校教授只能干巴巴地描述动车组的结构、外观。教材的语言专业、晦涩难懂,邢云堂拿出当年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犟劲,35天的学习时间,基本掌握了动车组相关理论知识。
一个月后,邢云堂“转学”去了广州东机务段学习实作:那里不仅有CRHl型动车组,还有X-2000型摆式列车。邢云堂白天上车实习,晚上研究动车组机械构造、电气原理,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学员们称这里为“魔鬼训练营”。上车前,司机给邢云堂倒了满满一杯水,运行途中,杯里的水竟然没有晃出一滴,邢云堂决心探个究竟。他全程站在司机后面,双眼紧紧盯着司机操作,不放过一个细节。
2007年初,邢云堂和伙伴们如愿取得了动车组驾照,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他的驾照上面写着“007号”。
“有本没车,瞪眼着急!”拿到驾照的邢云堂和伙伴们天天盼望着动车组开进黑龙江。他带着伙伴们辗转到沈阳、北京,参与CRH5型动车组的试验项目。其间,他和4名动车组司机负责CRH2型综合检测车的驾驶,每次任务结束,他们都要开个小会,做个总结。
2008年1月20日,哈尔滨铁路局首次开行进京动车组列车,邢云堂坐在驾驶室里,手握操纵手柄,踏上了寻梦之路。
2012年1月,我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迎来了第一台动车组试验车上线参与联调联试。新线路、新接触网、新信号、新车体,首趟试验挑战和困难不言而喻。在党支部大会上,平时沉默寡言的邢云堂掷地有声:“我是党员,我来跑第一趟!”首趟试验圆满完成,邢云堂给高铁司机打了样。
联调联试时,邢云堂上紧了“发条”:白天担当动检车值乘任务;夜间总结试验情况,制订第二天运行方案。次日5时,再次踏上值乘动检车的征程。在2月份低温试验中,每天从20时到次日凌晨的“鬼呲牙”时段,他驾驶着动车组在哈尔滨西至德惠间无数次地“转圈”跑,收集极寒天气下动车组运行的各种珍贵数据。几个月下来,他的体重下降了10多斤,一直用外用药“顶”着的痔疮也发展成了肛漏。
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主任关志军心疼地说:“直到一次退乘后,同事发现了他外裤上的一片污迹,一问他才说是肛漏。又是脓又是血的,隔着棉裤都渗出来了,同事们这才知道,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