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之洞在武昌/人物系列/武昌历史文化丛书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8241161
  • 作      者:
    作者:张继才|责编:李俊
  • 出 版 社 :
    武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张之洞是著名的改革家、教育家、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他的事功主要在湖北,事业的巅峰则在武昌。毛泽东曾经说过:提起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事业成就多在武昌,将张之洞的事功按照发展经济、昌明文教、建设市政等方面详细论述,可以揭示张之洞在武昌建树颇多的内在原因。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继才,1963年生,湖北监利人,历史学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获“湖北省高校十佳思政课教师”称号及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展开
内容介绍
《张之洞在武昌》对晚清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的事功加以梳理,按照兴办交通、发展经济、昌明文教、整军经武、建设市政几个方面,全面而详细地加以论述,认为张之洞在武昌的所作所为,不仅完善了省级行政管理职能,也完善了武昌城市功能,著作还从张之洞的为学、为官方面,揭示了他在武昌建树颇多的内在原因。著作除了利用现有出版的资料,还大量引用了清末的报刊资料,揭示一位封疆大吏如何为当地民众谋福祉,又如何为国家谋发展的史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兴办交通
世界文明,端赖交通。交通兴,则国强。张之洞重视交通建设,视交通为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劝学篇》中,他采取自问自答的形式,阐述铁路建设的重要性:“有一事而可以开士、农、工、商、兵五学之门者乎?日:有,铁路是已。”他说,古今中外都有重视交通的传统:“土之利在广见闻,农之利在畅地产,工之利在用机器,商之利在速行程、省运费,兵之利在速征调、具粮械。三代以道路为大政,见于周礼月令、左传、国语诸书。西法富强,尤根于此。”历史的机缘巧合在于,张之洞因为重视交通而极力主张修造铁路,因为在清末铁路大讨论中独辟蹊径而被清政府任命为湖广总督,督办卢汉铁路。于是,为了修造这条铁路,张之洞来到了武昌。
第一节修筑铁路
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上最早的铁路产生于1825年的英国。在中国土地上,最早出现的铁路是1876年英国商人擅自修筑的吴淞铁路,后来被清政府买回拆毁。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是唐胥铁路,通车于1881年。接着,就有开平铁路、津沽铁路等铁路的修筑,但里程都很短。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直到清朝覆灭的1911年,铁路里程还只有9292公里,与西方列强相比,差距巨大。中国铁路史研究却比较早,肇始于清末。早在1906年,曾鲲化就通过实地调查所得,著有《中国铁路现势通论》,其后又加增订,易名为《中国铁路史》,于1924年出版。该书在介绍中国铁路史上的风云人物时,首推李鸿章与张之洞,认为他们的功绩在于“首定经纶”。①该书的像页照片有多幅,第一幅就是李鸿章和张之洞的照片,题名分别是“铁路创办元勋李文忠公鸿章”“铁路主办元勋张文襄公之洞”。在其他铁路史著中,张之洞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其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一、主办卢汉铁路 在清末,最长的铁路当属卢汉铁路无疑。卢汉铁路方案的提出、实施,经历了一番波折。
1888年10月,津沽铁路通车后,李鸿章上奏,提出修建津通铁路,将津沽铁路延伸到通州,使唐胥铁路、开平铁路、津沽铁路和津通铁路连成一线。负责铁路事务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也积极支持这个计划的实施,所以,李鸿章上奏后很快得到批准。12月,中国铁路公司还制定了招股章程。殊不知,此计划却引起轩然大波。御史余联沅等上奏,提出异议,而其他朝臣反对之声也颇为强烈,甚至几乎是一边倒。有人声称,此条铁路一通,门户洞启,西方列强可借此迅速运兵到京;也有人指出,这条铁路与北运河平行,通车会导致北运河河运萧条,即夺民生计;还有人说修铁路毁坏田庐、坟墓,会导致众怒难犯等等。面对强烈的反对之声,清廷颇感棘手,先令军机大臣与海军衙门妥议具奏,后又令各省督抚、将军各抒己见,以备采择。结果,赞成者仅刘铭传一人,翁同□(特殊字)、黄彭年则主张在边疆修筑铁路,以便运兵;徐会沣主张修筑德州到济宁的铁路,以改善漕运。
在聚讼纷纷之中,张之洞另辟蹊径,于1889年4月2日上奏,请缓修津通铁路,改修卢汉铁路——从卢沟桥到汉口。
张之洞建议津通铁路缓修的理由是:
第一,津通相距畿辅咫尺,铁路修通利于列强觊觎,使我国失去海防险要。他说,如果畿辅遭遇敌军侵犯,势必拆毁铁路,修筑工事,所费甚巨,“筹款实属不赀”。
第二,津通一带以车船、行店、负贩为生者,至少有六七万人之众。铁路修建后,可解决就业的人口仅仅三千余人,因此此条铁路修筑的结果是夺民生计,况且,海边多仓场、坟墓,难以处置。
第三,津通铁路养路费所需过大,筹款较难,且大大增加屯防之费用。
第四,西方各国修筑铁路的目的是解决远离水口、陆行艰滞问题,但津通一带水、陆交通发达,似没有再修铁路的必要。
第五,津通乃京师门户,军事重镇,天津、大沽、山海关一带平时就应屯重兵,互相接应。否则,一旦有变,即使有铁路运兵,也是缓不济急。因此,能否镇守的关键并不在于铁路运兵。
张之洞主张修筑卢汉铁路的理由是:
第一,卢汉铁路内处腹地,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
第二,卢汉铁路南北长达两干余里,所经之地广阔无垠,民户散居,房舍、坟墓容易避开。
第三,卢汉铁路沿途车站很多,可以修筑支线,使内地四通八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四,卢汉铁路控八九省之冲,人货辐辏,贸易必旺,干线、支线纵横,各省旁通,四达不悖。
第五,卢汉铁路便于运兵,如果京畿告急,三楚、两淮之兵可以快速集结,如果内地告警,发兵征讨也十分快捷。
第六,卢汉铁路所经之处煤、铁矿丰富,以山西为最,铁路开通可以大开三晋之利源,永塞中华之卮漏。
第七,卢汉铁路东联海口,北贯京城。东南漕粮溯汀而上,两日抵达汉口,再以铁路运输于京,与以前运河入京所花时间相等。而且,还可以避免漕运中挑河剥运的浮縻。
张之洞的思考相当系统,从国防、经济、就业、民生多个角度立论,理由也十分充分,他的结论是:卢汉铁路是“铁路之枢纽,干路之始基,
展开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兴办交通
第一节 修筑铁路
一、主办卢汉铁路
二、督修粤汉铁路
三、督办川汉铁路
四、建造大冶铁路与武昌币厂铁路
第二节 开辟内河汽船航运
一、支持湘鄂善后轮船局
二、开辟汉水航路和其他省内航路
三、设立汉冶萍煤铁路矿厂专用轮船
四、发展武昌、汉口之间的航运
第二章 发展经济
第一节 改良农业
一、讲求农学
二、提振茶务
三、整顿蚕务
第二节 创建工业
一、为汉阳铁厂在武昌选址
二、建立纺织四局
三、创办其他企业
第三节 振兴商业
一、倡导制订“商律”
二、开办两湖劝业场
三、组织商品展览会、赛会
第四节 整理财税
一、整顿厘金
二、增辟税源
三、鼓励捐款
第五节 改革币制
一、铸造银币
二、铸造铜币、铜元
三、设立湖北官钱局,发行纸币
第三章 昌明文教
第一节 改革教育制度
一、设立机构
二、厘定学制
三、废除科举
第二节 改书院、兴学堂、派留学
一、改革书院
二、兴办学堂
三、开启社会教育
四、派遣留学生
第三节 发展新闻事业
一、支持《萃报》
二、创办官报
第四节 发展出版事业
一、支持湖北官书局
二、创建湖北洋务译书局
三、创建江楚编译局
四、创建湖北舆图总局
第四章 整军经武
第一节 编练新式军队
一、练陆军
二、建海军
第二节 创办军事学校
一、创办武备学堂
二、创办将弁学堂
三、创办武高等学堂
四、创办武师范学堂
五、创办武普通中学堂
六、创办陆军特别小学堂
七、创办湖北军医学堂
第三节 修筑军事设施
一、修筑凤凰山炮台
二、修筑军事训练和演习设施
第五章 建设市政
第一节 兴修堤工与改善市区交通
一、兴修堤工
二、改善市区交通
第二节 兴办警政与改良狱政
一、兴办警政
二、改良狱政
第三节 发展城市公用事业
一、建立邮政
二、设立电报、电话
三、创设电灯、自来水
第四节 完善省级行政管理职能与武昌城市功能
一、完善省级行政管理职能
二、完善武昌城市功能
第六章 为学与为官
第一节 集“中体西用”之大成
一、《劝学篇》的思想渊源
二、《劝学篇》的思想内涵
三、《劝学篇》的地位与影响
第二节 为官有术亦有道
一、随机应变,左右逢源
二、勤勉、务实、廉洁、惜才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