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楷模王启民》:
他也可以留在北京,理由是已经确定恋爱关系的陈宝玲家就在北京。更何况,母校也需要他,希望他留校成为一名教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他终于向陈宝玲说出了自己还想回到大油田的想法,并试图说服她和他一起去。他知道他这样做是自私的。
不出王启民所料,陈宝玲的志向不在荒郊野外的东北,她是学静态地质的,她想成为地质科学家,在地质理论上有所建树。凭陈宝玲的成绩和她的智慧,这理想的实现指日可待。
陈宝玲也试图说服他,她知道想说服他是件极难的事。这么长时间的相恋接触,她深知他是一个认准了的事就很难改变的人。
两个热恋的人由情感的高温变成了理智的冷却,两个人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陈宝玲见他滴水不进,不得不单刀直人:“你知道留北京多么不容易,别人想留都留不下,而我们却有条件留在北京……”
“北京有油田吗?搞石油的人不去油田,能有什么发展前途?”
“前途……在北京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里是首都,各方面条件都好,人才济济,学科领域超前……你不觉得干事业会事半功倍吗?”陈宝玲滔滔不绝地说。
但她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善于争辩的王启民,这样的争辩只能使他越辩越明,越辩越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的正确。
“成就一番事业?那是什么事业!天下的事业很多,你能个个都去成就?你学的是什么?你学的是石油,丢下专业,去干别的,干到最后也只能是人家的尾巴!人家都是扬长避短,你倒反过来扬短避长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松辽固然艰苦,可我们到了那里就是排头了!”辩论到最后,王启民更坚定了去东北的决心。
陈宝玲见王启民去意已决,再规劝也无济于事,突然觉得问题严重,若是真跟他走,再想回到北京可是蜀道之难了!那个年代户口就是定身针,户口定到哪儿,人就定到哪儿,从此就是一辈子。就算去松辽能成就一番事业,而她象征身份的北京户口从此就永远消失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不是她一个人能决定的,她必须让两位老人出面再帮忙拿拿主意。她和王启民相恋这么久,每次到她家王启民对二老都很尊重,她看出王启民很听二老的话。
这天回到家中,陈宝玲就把两人面临的情况向父母讲了。
其实早在去年冬天他们实习完从东北回来时,细心的母亲就从他俩的言行中猜出几分端倪,只是陈宝玲不说,她也不便直接问,只能侧面探询:
“宝玲,你们去实习的地方怎么样呢?”
“很好呀,领导对我很重视,在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部长还点名让我回答问题呢……”陈宝玲掩饰着什么。
“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我问的是那里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也很好呀……”陈宝玲当然不能告诉母亲那里伙食不够吃,土豆都得当饭吃,王启民在野外半夜饿得睡不着觉,把白菜根捡回去用刀削成薄片用水煮了吃。
“挺好?挺好你和他怎么变得又黑又瘦的?才8个月,整个变了个人似的……你写信地址留的是什么农场?我怎么觉得像个劳改农场呢?”
一被母亲说破,陈宝玲一肚子委屈就涌了出来,变成了眼里噙着的泪水。说真的,从小到大,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她还没有遭过那样的罪。当时她不愿向二老诉苦水,是因为她觉得王启民比她还苦还难,他父亲刚过世,腰又时常隐隐作痛,她不想再让母亲给他添堵,就顺着王启民应付家里。
“不是什么劳改农场,那是因为保密,领导才要求那样写。那里虽然艰苦,可学石油的不去那里实习还能去别的地方实习吗?”
听她这样讲,母亲便也无话可说了。母女俩都知道那只不过是去实习,一切都暂时过去了。
可是现在,面临的是毕业分配去那里,要在那里扎根一辈子,就和实习是两回事了。她把那里的真实情况向二老讲了。这样的生活环境不要说和首都北京比,就是和别的其他三线城市比也是天壤之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