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文化史十讲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61874
  • 作      者:
    作者:左玉河|责编:王世勇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文明在近代遇到了空前未有的挑战和严峻的文化危机,也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复兴机遇。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不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复活,而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不是笼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必须建立在中西文明沟通与融合基础之上,必须寻找中西文明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将西方近代文明的“新枝”,嫁接到中华传统文明的“老根”上。这是需要几代中国人完成的任务。遗憾的是,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没有能够在近代中国完成,而是落在了当代中国人的肩上。肩负着中华文明复兴使命的当代中国人,需要沿着前人的思想轨迹,在文化理论上开拓创新,继续推进中西文明的沟通与融合,加快建设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并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西学东渐与中华文明结构的变化
一、西方器物文明的输入
二、西方制度文明的介绍
三、西方近代文明的全面涌入
四、西学东渐对中华文明的强力冲击
五、中华文明基本结构的变化
第二讲 晚清时期的中西宗教文明碰撞
一、明清之际中西文明的最初相遇
二、反洋教背后的文明冲突
三、流言传播与文明之间的误解
四、“灭洋”背后的文化情结
五、“孔子加耶稣”的模式
六、非基督教运动与收回教育权
第三讲 晚清时期的中西文化论争
一、同文馆招收科甲正途人员研习天文算学之争
二、修筑新式铁路之争
三、民权论与君主专制的冲突
四、平等观念与纲常名教之争
五、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
六、“欧化”与“国粹”之争
第四讲 民国时期的东西文化论争
一、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之争
二、新旧思想能否调和之争
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引发的论战
四、学衡派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
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六、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的论战
七、战时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
第五讲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一、“西学中源”说的提出
二、“西学中源”说内涵的扩大
三、“西学中源”说的两面性
四、“中体西用”论的最初表述
五、“中体西用”论的经典表述
六、“中体西用”论的影响
第六讲 从“醉心欧化”到“全盘西化”
一、“欧化”思潮的兴起
二、胡适与“全盘西化”的提出
三、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
第七讲 晚清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一、太平天国的反孔排儒
二、甲午以前士林的儒学观
三、康有为的孔子观及孔教构想
四、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订孔”论
五、科举停废与儒学社会根基的动摇
六、“非圣排孔”思潮的兴起
第八讲 尊孔读经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一、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
二、袁世凯的尊孔复辟
三、《新青年》的反孔批儒
四、尊孔读经与恢复“固有道德”的努力
五、梁漱溟、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家的兴起
六、熊十力、冯友兰对传统儒学的新阐释
七、贺麟的“新心学”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第九讲 近代中国的中西文明差异比较
一、中西文明的接触与最初比较
二、戊戌维新前后的中西文明比较
三、五四文化论争中的东西文明比较
四、五四以后文化论争中的东西文明比较
五、中西文明既有“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
第十讲 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转变
一、夷夏之辨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二、义利之辨与重商思潮的兴起
三、公私之辨与个性主义的兴起
结语 保持健全的文化心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