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视角读清史/新视角读二十六史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41121
  • 作      者:
    作者:宋玉山|责编:金硕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新视角读清史》为《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之一种。作者依据《清史稿》和《清实录》的记载,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讲述清朝故事。对一些流传不够完整的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
作者简介
宋玉山,男,1956年3月生,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共党员。历任山东省茌平县王老乡乡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茌平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巡视员,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具有多项研究成果,被载入由江泽民题名的《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中一篇篇简明扼要的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贯、脉络清晰,能引导读者快速了解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大众人群,特别是中学生。基本特点是:忠于原著,丰富史料;以史为鉴,启迪人生。作者撰写的每一篇历史故事,都有正史依据,非虚构。
展开
精彩书摘
清朝尚无正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关于清朝的史书很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熟的正史。
所谓正史,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按照纪传体形式编写;二是由官方修撰或认可。人们熟悉的“二十五史”,都具备这两个特点。正史作为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历来受到人们重视。
许多关于清朝的史书公开发行,得到认可,但不是按纪传体形式编写的,不属于正史。《清史稿》是官方按纪传体形式撰修的,符合正史特点,但只是史稿,不算成书。所以,清朝迄今尚无定稿的正史。
《清史稿》虽未成书,但官方组织大批人员,花了十几年时间撰修,积累了丰富史料,受到史学界重视。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在北洋政府时期设馆编修的,记载了上至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下至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清朝的兴衰过程、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尽在其中,史料十分丰富。
1912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各种原因,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4年,经袁世凯批准,官方成立了清史馆,开始编修清朝历史。修史工作由赵尔巽负总责。
赵尔巽,山东莱州(一说奉天铁岭)人,汉族,进士出身,在清朝时任翰林院编修,做过朝廷高官。赵尔巽先后在安徽、陕西、甘肃、新疆、山西、湖南、江西、四川任职,最后官至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忠于清朝,反对共和,清朝灭亡后,他隐居青岛不出。部
袁世凯当上总统以后,多方拉拢有名望的人,邀请赵尔巽担任民国官职。赵尔巽表示忠臣不事二主,予以拒绝。
后来,袁世凯请他出任清史馆馆长,负责撰修清史。赵尔巽欣然答应,对人说:“我是清朝官,修清史仍然是为清朝做事,义不容辞。”
赵尔巽对撰修清史很积极,当时国力衰微,经费极为紧张,他克服重重困难,很快将清史馆筹建起来,投入工作。
赵尔巽聘请一批史学家和文人参加清史修撰,前后有三百多人。这些史学家和文人,很多是清朝旧臣遗老,有些人脑后还拖着辫子。总纂柯劭吝,山东胶州人,当过溥仪的老师,对旧主怀有感情,就坚决不肯剪辫子。由这样一些人编纂清史,其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可想而知。
经过十四年辛勤工作,完成了清史初稿。全书共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八百多万字,在历代史书中规模最大。
清史初稿完成时,袁世凯早就死了,又逢国内军阀混战,战火纷飞,因而无人过问。赵尔巽已经八十三岁了,来日不多,于是赶紧刊印了一千多部,匆忙问世。
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说,此书作为史稿披露,属于急就之章,并非成书,所以取名《清史稿》。在《清史稿》刊印当年,赵尔巽就死了。
《清史稿》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清朝的《清实录》《清国史》和清廷档案,内容庞杂,史料丰富。
《清史稿》最大的问题,是在政治方面。《清史稿》基本上是由清朝旧臣遗老们写的,他们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具有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正统的思想,这种思想倾向,不可避免地在《清史稿》中流露出来。所以,在当时国民政府中,有不少人提出,要禁止《清史稿》发行。另外,由于没有进行系统性修改,书中存在许多错误,诸如遗漏、重复、颠倒、文理不通等现象。
《清史稿》只是史稿,不是成书,其价值是不能与“二十五史”相比的。不过,《清史稿》修撰者出于史学家基本的职业道德,总体上能够尊重史实,《清史稿》的真实性仍然高于一些野史笔记。
《清史稿》刊印以后,国内战争持续不断,先后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很少有人关注《清史稿》,也没有人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之后,学者张其昀、萧一山、彭国栋等人将《清史稿》略加修改和补充,形成了《清史》,但影响不大。
……
展开
目录
总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魏礼群
前言
1 清朝尚无正史
2 清朝兴衰历程
3 两度兴盛女真族
4 十三副遗甲起兵
5 重振建州打根基
6 击败九部联军
7 创立八旗制度
8 统一女真建后金
9 发布反明七大恨
10 萨尔浒之战显神威
11 宁远惨败抱憾而逝
12 努尔哈赤的儿子们
13 聪睿绝伦皇太极
14 征朝鲜稳固后方
15 出奇兵偷袭北京
16 反间计冤死袁崇焕
17 推新政大清兴盛
18 战松锦摧毁明朝防线
19 被俘降清洪承畴
20 开国宰辅范文程
21 两强相争福临渔利
22 多尔衮摄政掌权
23 李自成进京灭明朝
24 吴三桂献关降清军
25 击败义军占中原
26 进军江南夺天下
27 汉臣助清灭南明
28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29 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
30 顺治有无当和尚
31 康熙智除螯拜
32 平定三藩之乱
33 统一宝岛台湾
34 击退沙俄侵略
35 三征噶尔丹
36 六次下江南
37 两度废太子
38 雍正登基之谜
39 雍正兴利除弊
40 吕留良大案
41 雍正死亡之谜
42 宽严相济乾隆帝
43 十全武功有功过
44 《四库全书》传后世
45 康乾盛世达顶峰
46 清朝大兴文字狱
47 六巡江南耗巨资
48 贪得无厌的和玮
49 机敏诙谐纪晓岚
50 正直廉洁刘罗锅
51 世界发生巨变
52 大清故步自封
53 马戛尔尼访华
54 由盛转衰嘉庆帝
55 白莲教起义
56 天理教造反
57 稀里糊涂刺杀案
58 丧权辱国道光帝
59 林则徐禁烟
60 鸦片战争爆发
61 三元里抗英
62 改良先驱龚自珍
63 魏源睁眼看世界
64 山河破碎咸丰帝
65 洪秀全金田起义
66 太平天国势力大盛
67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8 第二次鸦片战争
69 慈禧人宫初露峥嵘
70 辛西政变慈禧登台
71 曾国藩剿灭天国
72 左宗棠收复新疆
73 李鸿章组建水师
74 张之洞兴办洋务
75 洋务运动谋求自救
76 同光中兴回光返照
77 镇南关大捷
78 中日甲午战争
79 英名长存邓世昌
80 英名受污刘步蟾
81 戊戌变法革新图存
82 戊戌政变皇帝遭囚
83 戊戌喋血六君子
84 光绪是被毒死的
85 义和团运动
86 八国列强侵华
87 伟大先驱孙中山
88 民主革命蓬勃兴起
89 革命党人大起义
90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91 汪精卫刺杀摄政王
92 末代皇帝溥仪
93 辛亥革命清朝崩溃
94 清帝退位皇制终结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