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元祐大时代(从庙堂博弈看北宋转衰之路)(精)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4150124
  • 作      者:
    作者:祁新龙|责编:彭莘//王彦龙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祁新龙,甘肃陇南人,历史学者,作家。主要从事宋史、先秦史研究。出版有《宣和四年》《景德元年》《建隆元年》《王旦传》《天下一人:宋徽宗传》《我的故乡在湫山》《北关纪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捋着北宋元祐前后十余年时间轨迹,以诸多庙堂重臣的政坛行迹带动重大历史事件,以具体到月的时间节点打通时代大事记,对元祐年间的朝局变化、人事任免、派系党争、对外关系、治国方针等进行了全景式的梳理以及抽丝剥茧的呈现。这一时期,随着宋神宗的去世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以司马光、文彦博等为首的旧党重新把控朝政,并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对以王安石、章惇、蔡确等为核心的新党进行了疯狂反扑,新、旧党和朝臣之间的相互攻讦、打压、弹劾此起彼伏。以苏轼、范纯仁等为代表的正直之士,也处处遭受排挤,有效的治国措施难以实施。新与旧、忠与奸、君子与小人的论争不绝于耳,各种力量的博弈不断改变着朝廷的政局走向,也一步步将北宋拉向衰亡的边缘。而在朝廷之外,各地天灾人祸不断,吐蕃、西夏随时伺机入侵等,也使得北宋王朝内外交困,疲于应对……一局又一局的较量,一轮又一轮的反转,元祐时代的故事与人物,如此与众不同,耐人寻味!
展开
精彩书摘

 

楔子

宋元丰八年(1085)正月,首都汴京到处呈现出一派新年的热闹氛围。街市行人如织,四野如市。放眼望去,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都市的繁华吸引着市民的眼球,“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东京梦华录·卷六》。。忙碌了一年的开封人,放下一身疲惫,沉浸在新年的节日中,享受着少有的清闲、恬淡、舒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很多人投入这项娱乐中。

不过,这种新年的氛围并未蔓延至皇宫深处。正月初一,按照惯例,群臣要先贺正旦,然后宋神宗给群臣赏赐财物,新年才算正式开启。但这一年的正月初一,群臣没有上早朝贺正旦,因为神宗病了。其实,神宗非新疾,而是已沉痼数年。病因是几年前宋夏永乐城之战。当时宋军战败,数万宋军、十数万民夫丧命。那是宋朝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败绩。高梁河之战、澶渊之战、三川口和好水川之战都无法与那次大屠杀相比较。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神宗就病了。强烈的自责,让神宗数年不能释怀,最终酿成大病。元丰七年(1084)秋宴,神宗招待群臣、诸王。起初大家都觉得现场氛围和谐,君臣同乐。然而,酒过三巡,当众人再看神宗时,惊奇地发现神宗端着酒杯的手僵在半空,酒洒到了龙袍上,“手弱觞侧,余酒沾污御袍”《老学庵笔记·卷七》。。皇帝似乎中风了。

也就是从此时起,神宗身体每况愈下。到第二年春节,神宗病危。国家只能暂时由三省、枢密院宰执坐镇。不久,有内侍官传来消息:皇帝的病更加严重了,“春正月戊戌,上寝疾”《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一》。。三省、枢密院长官急于弄清楚皇帝的病情。于是,当天下午他们进宫问安。

神宗的病情很严重,但精气神还在。这是三省、枢密院长官的直觉。他们只是问候了一声,不愿意多打扰被病魔折磨的君上。不过,宰执们依然很担忧,他们祈求神宗安康,同时也在心底做着最坏打算。次日,他们再次进宫问安,并打算在大庆殿设消灾祈福道场七昼夜,为皇帝祈福。宰执们向神宗征求意见,此时,神宗已无法说话,只能用点头或摇头表示肯定与否。宰执们目睹皇帝病重,不敢回家,留宿宫中。

即便做了这些,神宗的病依然毫无转好迹象。宰执们商议后,决定实施大赦,让上天切实感应到朝廷的诚心。他们向危病中的神宗请示,神宗点头示意可以大赦。正月初九,一道大赦天下的诏书传遍朝野内外。举国上下都希望神宗可以好转,毕竟他才三十多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纪。此后,大臣们在景灵宫诚心祈祷,并设坛祭祀,向天地、宗庙、社稷祈祷,为神宗安康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上苍似乎还垂怜着这位君主,一连串的举措下来,神宗身体有所好转。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还亲自处理了一些政务。比如,御辇院上疏,请给皇太后配备仪卫队,神宗同意了。神宗还打算开科取士,让户部侍郎李定权知贡举。《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一》。

皇帝看起来好多了,群臣在庆幸之余,依然不愿让他过多操劳。目前神宗的身体健康胜过一切。正月二十四,神宗病情忽然加重,再次卧榻。三省、枢密院长官搞不清皇帝病情明明已好转为何又莫名加重。当他们进宫看望时,神宗才透露了个中缘由。原来,由于近日身体好转,卧床多日的神宗振奋之余,在皇宫里进行锻炼。可能还出了一身汗。做完运动的神宗却忽略了一个因素:当时是三九天气,出汗了就要保暖。于是,神宗再次着凉。

宰执们暗暗觉得情况不妙,他们一边操持国事,一边与皇帝商议政事。宰相王珪隔三岔五就进宫请安,也向神宗征求政事意见。神宗尽管卧病榻上,但毫无放松理政的意思。他还颁布了一条命令:“非召赴阙者,有奏陈事,权令进入,并至视事依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一》。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得是多么要强的一位帝王啊!

不过,这种要强也加速了他的病情。朝中的御医已无法减轻神宗的病痛,朝廷不得不向民间求助,“诏河南、大名、颍昌府,郓、青、扬、邓州守臣访诸通医术者,乘驿赴阙”。

群臣不再叨扰皇帝,希望他能安心养病。然而,偏偏这时候又发生了几件事,扰乱了神宗的心神,进一步加重其病情。第一件事是发生在二月十七日夜里的一场大火。着火的地方是开宝寺旁礼部贡院。火势很大,瞬间蔓延至周围建筑。尽管消防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并扑灭了火,但损失依然不可估量,更要命的是,在这次火灾中,承议郎韩玉、冀王宫大小学教授兼睦亲广亲宅讲书翟曼、奉议郎陈之方、宣德郎太学博士马希孟等数十人被大火吞噬。神宗听闻此事后,沉寂不语,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场火灾对神宗的健康一定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件事是二月二十日,神宗年仅七岁的第五女(追封惠国公主)去世。《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一》。这件事对神宗的打击要比火灾更大,谁能忍受在危病中眼见子女病故又无能为力呢?神宗的悲痛不用想都能猜得出来。

神宗的病情急转而下。所有人都清楚,这时候搞打醮、祭祀等已是尽人事听天命了。皇帝不可能再恢复如初。宰相王珪建议,尽早立储,并由皇太后权同听政。等到神宗康复后,一切一如既往。神宗答应了首相所请。得到许可后,王珪马不停蹄去请示高太后,向高太后陈述了自己与皇帝的计划。但高太后似乎不太愿意接受。王珪不得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三恳求,高太后这才答应了宰相所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一》。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做这些都是以防万一。朝臣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皇帝驾崩是迟早的事。因此,要在这天到来之前,确定皇位继承人,这样才能稳定朝局、安抚人心。

然而,尽管神宗同意了册立太子之事,但宰执之间意见很难统一。加之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把水搅浑,因此在此事上,朝臣们也形成了不同阵营。

事实上,从神宗得病伊始,朝中的各派势力就已在为自己谋后路了。眼下朝廷大臣有两派——新党(支持变法派)和旧党(反对变法派)。这两派都在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按理说,即便神宗去世,继任者也不能随意更改神宗之前的路线,这是尽孝。可谁又能保证这一点呢?若继任者不愿意沿着神宗制定的路线走,重用旧党,宋朝会不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呢?而一旦旧党得势,新党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际遇呢?因此,在无法预料的情况下,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两手准备,以应对未来朝局的变化。

最先出动的是以蔡确为首的新党。他担忧神宗为调和新旧党争,在弥留之际起用吕公著、司马光等旧党人,进而威胁到自己的相位。于是,蔡确决定先下手为强。

在实施计划前,蔡确找到了一个既是帮手也是同谋的邢恕。计划由邢恕出面操作,蔡确做幕后推手。

邢恕此人,出身并不显贵,但他很有能力,文章写得好,喜欢借古喻今,谈论国家大事。史称他“博贯经籍,能文章,喜功名,论古今成败事,有战国纵横气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一》。。然而,邢恕此人虽有能力,但为人狡诈钻营,以利益最大化为毕生追求。起初得到王安石赏识,后来王安石发现其人品行不佳,就把他外放了。吴充任宰相期间,邢恕由此得到朝廷重用。此后,蔡确看到神宗喜欢邢恕,就大力举荐,邢恕由此得到晋升,邢恕与蔡确之间便建立起某种“关系”。即便如此,邢恕也没闲着,他到处结交达官显贵,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往上爬。

现在机会来了,蔡确要在神宗病危之际做一件大事。蔡确秘密会见邢恕,并向邢恕全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

原来,蔡确料到神宗很难挨过这个春天,因此他想拥立新皇,为自己捞取更多政治资本。不得不说,这的确不失为高明之计谋。放在任何朝代,拥立之功都大于一切。新皇即位,必将重用拥立之人。不过,此前首相王珪已征得神宗同意,择日册立皇太子。难道蔡确不知道这件事?他当然知道。可若拥立太子之事由王珪主导,拥立之功必然归于王珪,就与他蔡确没多大关系了。蔡确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蔡确想另立储君。因为此时,储君还未最终确定。只要他先下手为强,未来还是他的时代。显然,王珪主张拥立的六皇子延安郡王赵佣不是合适人选,绝不能将首功拱手让于王珪。这时候,亟须另外物色一个储君人选,这样主动权才能重新回到蔡确手中。

蔡确打算立雍王(赵颢)、曹王(赵)中任何一位为储君,因为宋朝有兄终弟及的先例。这两位王爷均是神宗之弟,都过而立之年,又是高太后的亲儿子,完全有资格充任储君人选。在蔡确、邢恕看来,高太后肯定乐于让她生的儿子继承皇位。他们的依据是,高太后对这两个儿子很是疼爱,一直将他们留在宫中居住。

然而,想要拥立二王其中一位,就得做好规划。若拥立之事一旦泄露,那可是谋逆之罪。蔡确决定派邢恕出面,先疏通各种关系,向二王透露自己的计划,若二王中有人愿意参与此事,整个拥立就成功了一半。再通过运作,最终实现拥立之目的。不过这件事显然不能直接与二王商议,蔡确认为要先试探高家人的态度,只要高家主张拥立二王,其他人也就翻不起多大浪花。而与高家人联络的任务,就交给邢恕了。别看邢恕职位不高,却在多年京官经营中结识了很多人。比如,邢恕与神宗母亲高太后娘家侄子高公绘、高公纪私交甚笃。蔡确和邢恕这次的计划就打算从高公绘、高公纪二人入手,通过与他们建立联盟,进而与高太后结盟,拥立二王之一为储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高太后垂帘听政
高太后选贤
司马相公的忧郁
新旧党争初现端倪
“以母改子”神理论
三大毒瘤
旧党全部要回朝
第二章 旧党得势
韩维反对“一刀切”更张新法
吕公著反对司马光
废除保甲法是当务之急
旧党台谏的呼声
千古一帝宋神宗
新旧两党的初次较量
第三章 驱赶新党与讨论更张
台谏官的反攻
新党党魁被排挤
司马光对西夏的纵容
免役法利弊集体大讨论
难以止息的边境纠纷
驱赶奸邪与废除新法
台谏官与章惇的斗争
第四章 台谏官的胜利
安焘任职风波
废除新科举制度
韩缜陷入党争旋涡
苏轼反对司马光
废除新法和与西夏邦交同步进行
王安石去世
第五章 在斗争中更张法令
在乱局中治理国家
旧党台谏对政局的影响
高太后与台谏官共治
台谏官围攻吕惠卿
言论自由与限制的争议
宋夏纠纷进行时
第六章 废除新法运动
废除青苗法
王岩叟和朱光庭受宠
司马光的哀荣与旧党的危机
章惇再受责难
第七章 考题风波与党争
苏轼考题引发的争论
台谏官对苏轼的弹劾
打压蔡确的公与私
斗争永远在路上
台谏官与朝廷对抗
边境战争永无休止
朋党形成
第八章 延续的党争
暧昧的边防态度
贾易对苏轼的轮番进攻
苏轼自证清白
考题风波后续
台谏官的治国方略
无休无止的斗争
黄河复(改)道大讨论
第九章 元祐新拐点
刘安世其人其事
台谏官得势
“车盖亭诗案”始末
旧党驱逐朝中新党
台谏官与宰执的斗争
明堂大礼风波
“奶娘事件”引发的争议
第十章 后元祐时代
文彦博请辞
台谏官对邓温伯的弹劾
台谏官起内讧
边境问题新讨论
刘挚引起的新党争
新一轮斗争形成
苏辙与台谏系统的争端
第十一章 朔党离朝
苏辙离开台谏系统
宰执重新得势
赵彦若父子引发的党争
苏轼与贾易的再斗争
疑惑的旧党
无法根绝的党争
第十二章 最后的辉煌
章楶的御边策略
为哲宗立后
朝臣的担忧
南郊大典的信号
继续斗争与垂死挣扎
蜀党离朝的背后
尾声:哲宗亲政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吗?
大事记
元祐时期重要官员
参考书目
参考论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