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武威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精)/丝路百城传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352970
  • 作      者:
    作者:陈玉福//程勰|责编:简以宁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读陈玉福的《武威传》《张掖传》后记,深深感动之余,更唤起了我对河西文化深究细品并前往该地一探的愿望。他写过很多小说和影视剧本,多数畅销且反响很大,获奖无数。因《武威传》《张掖传》而与作者微信邮件电话交流无数,方知,这般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为了田野调查跑坏几个车轱辘、通宵达旦地阅读资料、苦思冥想叙事策略……除了这些,还得拥有一份对故乡的热烈深情,更需具备一种家国情怀以及综观天下纵贯历史的格局和视野,其作品才能打得开,收得拢,写得传神。

  武威(凉州)何以成为河西四郡之首,历史中她曾有过怎样的苦难与辉煌?作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的她如今的魅力和隐藏的危机何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过或正在创造怎样的传奇……《武威传》,给您提供了极佳的了解之径。


展开
作者简介

  陈玉福,武威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河西学院文学院教授,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九大代表,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第六届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出版长中短篇作品五十余部,一千多万字。其中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绿色誓言》入选建党一百年一百部红色经典作品系列;电视剧本《建军大业》获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电影剧本《八步沙》获中国电影优秀剧本奖;影视剧《八部沙》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作品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后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获一百部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本国家级扶持。另有多部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甘肃省委省政府文艺突出成就“荣誉奖”,第四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长篇小说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中国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等奖项。

  程勰,甘肃武威人,男,群文副研究馆员(高级),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武威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甘肃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凉州区领军人才,甘肃省第二届、七届基础科研成果奖获得者;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论文、杂文等作品;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文学作品集等多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本书以四大章“凉州”“民勤”“古浪”“天祝”四十多篇分专题全面叙写丝路重镇武威自古及今的历史、包容开放的气度以及这座城市历经的磨难和铸造的人文精神。武威从得名那一刻正式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丝绸之路上控扼咽喉的要塞重镇。所有属于河西走廊的故事里都有武威的身影,或直接参与、或间接影响,大凉州在武威凝聚起一座使人仰视的丰碑,独一无二,沧桑古朴。出生成长于武威的陈玉福继《张掖传》后,联手武威作家程勰为他们共同的故乡树碑立传,书写出一座兼容并包的硬朗阳刚之城,一座辉煌与落寞交替、覆灭又重生的边塞之城,兴盛之城。
展开
精彩书摘

  七城八景二十四门楼


  天宝十二年(753)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天宝十三年(754)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欢聚夜饮。然后便有了岑参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悬挂在城头角楼上的一弯明月照亮了整个凉州城,凉州方圆七里住着数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都擅长弹琵琶。岑参这首诗写的是自己在凉州河西节度府作客,欢聚宴饮的景况,同时写到了凉州的边境风格及民俗风情。“人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全诗格调豪迈乐观,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息,历经千年仍然深为人们喜爱。

  岑参诗里的“凉州”,指的就是现在的河西走廊,更具体一些便是武威。然而,目前还有争论,将“凉州”写作“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争论的焦点称“七里十万家”不是甘肃凉州的规模,认为唐代的凉州没有这种宏大的规模和稠密的人口。其实,唐前期的凉州是与扬州、益州等城市并列的第一流大都市。“七里十万家”,正是诗人将所见所闻通过诗歌勾画出的景象,让人们惊叹于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与风光。而下一句,就更见出是甘肃凉州了。凉州在边塞,居民中少数民族很多,他们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在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武威南城门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七“里”十万家,在很多时候被改成七“城”十万家,从诗词格律来看肯定改得不合平仄,但架不住人们认为七城要比七里更真实,仿佛不如此就不能凸显凉州有多大,凉州的城有多壮观。岂知,很多人并不懂得诗词意象,“七里”所包含的广义概念是远远高于“七城”这个狭义范围的。抛开诗词意象不论,单看凉州七城,实指当时武威郡治的姑臧城,即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武威市市区。自然,古代的七城相连,也未必大得过今日高速发展中不断扩展的城市面积,况且古人喜欢圈地围筑来造城,受工程技术与人力物力所限,造出来的城都不会很大。以凉州七城为例,史书记载七城规模是南北长七里,东西宽三里,折合今天的算法,面积约为五点二五平方公里。而今天的武威市区面积几乎是古代凉州七城的六千倍。 

  很多人一看数据就会觉得凉州很小,但在当时这已经是河西诸郡城中的最大规模了。两汉时,姑臧一直都是武威郡郡治和姑臧县县治。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武威处于丝路要道河西走廊门户的重要地理位置,这里客商云集,经济十分发达,其繁华程度仅次于长安,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面积也就相对需要增扩。前凉在武威建都,原姑臧城已经不能满足一个王权都城的需要,张茂时便开始陆续增建,在原来的城池基础上增筑了东、南、西、北四城厢。“城厢”是个冷僻的知识点,《明史·食货志一》说明:“在城曰坊,近城曰厢。”白话文释义就是城郊,靠近城池的地区。《武威市志》中介绍前凉增扩四城为:四城厢,长宽各千步,东面称东苑,西面为西苑;又在内城大修宫殿,其中最有名的一座叫谦光殿,“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四面各有一座配殿,东曰宜阳青殿,春季居之;南曰朱阳赤殿,夏季居之;西曰政刑白殿,秋季居之;北曰玄武黑殿,冬季居之。各殿所用器物均与殿色相同,富丽堂皇,名扬海内……


展开
目录

  序一:凉州印象 / 1

  序二: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喝彩 / 6


  第一章 凉州

  武功军威 / 11

  古台遗踪 / 18

  传奇张义堡 / 26

  凉州三明 / 40

  佛国凉州 / 57

  五凉之都 / 78

  五凉文化 / 87

  西凉乐舞与凉州词 / 94

  七城八景二十四门楼 / 108

  支撑了大唐门面的和亲公主们 / 123

  党争牺牲品才子李益 / 134

  先于李益有阴铿 / 144

  万里长城永不倒 / 154

  凉州会盟 / 169

  两大王碑中的凉州故事 / 176

  西夏碑与张澍 / 184

  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 / 195

  埋没于历史风尘中的凉州杨家将 / 209

  武威茶屋文化 / 223

  河西酒廊 / 231

  凉州贤孝与凉州宝卷 / 240

  凉州社火与凉州民歌 / 251

  别开生面的武威方言 / 263

  三套车及武威传统美食 / 274

  凉州风俗知多少 / 290

  石羊河母亲河 / 297

  四十里堡红色往事 / 310



  第二章 民勤

  民勤物阜瓜果飘香 / 327

  骆驼客 / 337

  瑞安堡 / 344

  苏武故事在民勤 / 353

  沙乡美食 / 361

  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 372


  第三章 古浪

  绿色誓言 / 383

  八步沙新愚公 / 391

  传承悠久的古浪县 / 399

  红色古浪 / 407

  古镇大靖 / 414


  第四章 天祝

  别样天祝 / 423

  今古乌鞘岭 / 433

  天祝古寺 / 444

  乌岭十八寨 / 453


  武威大事记 / 458

  参考书目 / 475

  后记:青春作伴好还乡 / 47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