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上下)(精)/吴钩说宋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8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61023
  • 作      者:
    作者:吴钩|责编:梁桂芳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宋史热”推手之一、“中国好书”作者吴钩重磅新作

吴钩是著名宋史畅销书作家,主张“重新阐释宋朝”“讲好中国故事”,其代表作为“吴钩说宋”系列,目前已畅销近50万册,其中《风雅宋》获得了“2018年中国好书”。

二、切入角度较为独特,填补市场空白

同类书大多侧重评价王安石变法,或多或少忽略其具体过程和细节,如相关人物(特别是宋神宗与王安石)的互动,以及新旧党间的冲突和争斗。本书旨在放下成见与立场,着重展现变法的细节,并阐释那段历史何以惊心动魄;再基于史实,以大历史视角,重新审视这场重大变革的逻辑与得失。

三、双主角叙事,还原追梦搭档、默契君相真实的面貌

本书还原了变法的缘起、经过、细节和结果,尤其着重展现变法总导演王安石与最有力支持者宋神宗关系的动态变迁——他们如何成为彼此最坚定的依靠,如何设计和推进变法,如何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抵制——有血有肉地还原了一对由共同理想和信仰连接、直面挑战、勇于承担的有为君相。

四、从大历史视角解读王安石变法的具体细节,点明宋朝文明何以迷人

本书彻底讲透变法的过程和细节,如变法的举措是什么?如何设计?如何推行?如何改进?历史进步意义在哪里?让你彻底了解为什么熙丰变法会被认为是近代化的转型,为什么王安石会被认为是“现代穿越过去的人”,以及为什么宋代文明活力十足,远超其他朝代。

五、勾勒变法浪潮下的文官群像,绘就古今改革浪潮冲击下的众生相

面对国穷民困、外敌窥伺的窘境,是抱残守缺、固守传统,还是大刀阔斧地改革?士大夫们选择不一。迂腐的士人死守传统、但求少变,权贵集团不希望利益被触碰,锐意革新的政治家勇往直前。立场各异的他们,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论辩、争斗,绘就一幅古往今来在改革浪潮下的众生相,点明了改革为什么难。

六、重现宋代党争起源,解析北宋帝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党争恶化、共治传统丢失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本书详细交代了王安石退隐、宋神宗去世、司马光主政后的详情,清晰展现了北宋是如何从仁宗时的“君子和而不同”恶化到“对反对派赶尽杀绝”,最终走向无可挽回之终局的。

七、从王安石变法的历程,读懂古往今来改革成功的关键

王道理想需要皇权护航,皇权却不一定承载得起王道理想。这就是封建时代的变革悖论。我们或许可以从其得失中,悟到一些改革的秘诀。最顶级的学问、思想与政治能力?老板与同僚的鼎力支持?稳定、不受干扰的政治环境?这可以为大小机构和组织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八、赠送“烧脑版阅读指南”,让你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不迷糊

    随书附赠的精美长卷——“王安石变法人物图”,如屏风、如奏折,身处宏大历史舞台中的纷繁人物,一览无遗。


展开
作者简介

吴钩,宋史研究者,历史图书畅销作家。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宋朝文明,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著有“吴钩说宋”一系列宋史作品,含《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宋仁宗:共治时代》。其中,重点介绍宋人生活的《风雅宋》一书出版后好评如潮,拿下了含CCTV“2018年中国好书”在内的众多大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时期的重大改革,它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利民还是害民?抑或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引发的争议至今不断。但无可否认的是,变法的许多举措极其前卫,甚至领先了时代近千年! 1067年,20岁的宋神宗赵顼接手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帝国:内因三冗问题而财政困顿,外有辽国、西夏等势力虎视眈眈。该如何处理危机?司马光、张方平等保守派主张循旧路,节流到底。唯王安石,从开源的角度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大纲,深深吸引了天子。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围绕富国、利民、强兵,逐一推出变法举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民生等诸多领域,尤以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最具颠覆性,体现了近代才出现的国家经营思想。书中对这些变法举措的出台、推行、争议作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但变法损害权贵利益,挑战传统观念,引发满朝攻讦。书中细腻还原了保守派与变法派间火药味十足的攻防战,生动展现了北宋治国精英的群体面貌——既有宋神宗、王安石的积极进取,也有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保守乃至迂腐。 本书摒弃过往以全知视角点评历史的做法,力图带领读者回到现场,跟随主角们一起经历那段跌宕起伏的不凡过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八章 第二节 唐坰狂骂王安石

 

继司天监亢瑛之后,熙宁五年春夏,判大名府韩琦的属官、管勾北京国子监王岩叟也上疏抨击王安石,措辞的火药味特别浓厚:

 

王安石,性非忠良,心不造道,徒能著空文而欺世,谈高致以要君,可谓借凤羽翰以文枭音者矣。人以为凤,臣以为枭。天下皆知陛下所存则是求治之心,而安石所为乃召乱之本。陛下以腹心委安石,而安石不以腹心事陛下。自求死党,据满要津。司农曰布(曾布),强悍而险刻;中丞曰绾(邓绾),善柔而阴谗;曰向(薛向),剥下附上;曰起(沈起),很深;曰绛(韩绛),苛佞;曰绎(韩绎)、曰琥(张琥),险回忮忌;曰定(李定)、曰秩(常秩),藏奸包慝;曰坰(唐坰)、曰确(蔡确),狂诞轻狡;曰惇(章惇)、曰将(许将),阿谀辩巧;曰宦官昉(程昉),暴横凶忍,荼毒一方,威焰所向,人莫敢指;曰唯惠卿(吕惠卿),奸邪之才,又冠其党,虽持丧家居,而中外畏之犹若在朝。其下蜮狐山鬼,夜号窟居,以恐动人者,处处皆是,不足一一为陛下道也。

 

王岩叟,人如其名,是一个极其顽固的旧党中人,虽然熙宁年间他的年纪并不算老。与之前韩琦、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对新法的批判相比,王岩叟对王安石的抨击具有两个鲜明特点:

其一,一上来就是人身攻击,无限上纲上线,直接对王安石诛心;而韩琦等人对新法的批判尽管未必公允,毕竟还是“对事不对人”。

其二,首次列出一份所谓的王安石“死党”名单,将王安石诬为朋党领袖。后来王岩叟这批人得势,立刻便施展故智,弄出两份黑名单:王安石亲党、蔡确亲党,打入另册,榜之朝堂,开创了北宋时期以朋党整治政治对手的先河。

不过熙宁五年,王岩叟还人微言轻,掀不起风浪。

但八月,王安石遇到了一次疾风骤雨般的弹劾,发起者正是王安石一手提携、被王岩叟视为王氏“死党”之一的唐坰。我们以前讲过,唐坰以扬言“青苗不行,宜斩大臣异议者一二人”而引起神宗与王安石的注意,之后经邓绾举荐,任御史、谏官。谁也想不到,这个唐坰知谏院才半年,居然当面捅了恩主王安石一刀。

林希《野史》对这件事有十分详细的描述:八月廿六日,百官赴垂拱殿早朝,向神宗行礼后告退,再分班上殿奏事。第一班上殿的是两府执政大臣,他们刚欲奏事,谏官唐坰突然称有重大事情需面圣奏告。从来没有一名官员会这么唐突地越次请对,所以殿中大臣皆惊诧,神宗也一脸愕然,遣门使告知唐坰,让他他日再请对。

唐坰不肯,坚请上殿。神宗指示:等与大臣议事毕,再到后殿入对。唐坰却说:“臣所言者,请与大臣面辩。”神宗让门使再三传谕,唐坰伏地不起,坚请现在就上殿。神宗无奈,只好准许他入殿。

唐坰行至御座前,徐徐从袖中抽出一卷文轴,从容展开,准备开始念,但神宗说:“疏留此,卿姑退。”

唐坰说:“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于是将笏插在腰带上,展开疏章,目视王安石,朗声说:“王安石近御座前听札子!”

唐坰这个架势把王安石搞蒙了,一时回不过神来,迟迟不肯走上前。唐坰便呵斥道:“陛下前犹敢如此倨慢,在外可知。”

王安石悚然,往前踏出数步。

唐坰这才大声宣读札子,内容全是对王安石及新法的严厉抨击,罗列了王安石的罪状六十余条,其大略为:“安石专作祸福,布等表里擅权,倾震中外,引用亲党,以及阿谀无行小人;布在要地,为己耳目,天下但知惮安石威权,不知有陛下。新法烦苛,刻剥万端,天下困苦,即将危亡。今大臣外则韩琦,内则文彦博、冯京等,明知如此,惮安石不敢言。陛下深居九重,无由得知。王珪备位政府,曲事安石,无异厮仆。”

唐坰读到这里,盯着王珪看。王珪“惭惧,俯首退缩”。


展开
目录

序章 半生漫仕壮心在

第一节 少年游:初涉宦海

第二节 定风波:造福一方

第三节 倾杯乐:京师岁月

第四节 汉宫秋:英宗时代

第一章 少年天子坐建章

第一节 财政之困境

第二节 言官之意气(上)

第三节 言官之意气(中)

第四节 言官之意气(下)

第五节 边事与民生

第二章 还朝看拜富民侯

第一节 百废待兴

第二节 立讲坐讲

第三节 阿云之狱

第四节 郊赐之争

第五节 拓边蓝图

第三章 国柄今归王安石

第一节 阿云案再起争端

第二节 王安石参知政事

第三节 台谏官当头一棒

第四节 苏范交攻变法初

第五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四章 风起于“青苗”之末

第五章 纷纷争执成何事

第六章 欲毕其功于一“役”

第七章 规模新处见新功

第八章 山鸟无端劝我归

第九章 官营市易以利趋

第十章 难弭朝端谤箧书

第十一章 熙丰之际多诏狱

第十二章 欲绘清明上河图

第十三章 忽忽光阴况晚年

终章 元祐谏纸今最重

结语 以大历史的视角看王安石变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