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张中国大书桌/发现李庄
0.00     定价 ¥ 124.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0128943
  • 作      者:
    作者:岱峻|责编:王雪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岱峻,文史学者,祖籍四川资阳,定居成都。著有《发现李庄》(三次再版,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初版获《中华读书报》2009年百佳优秀读物;增订本获《光明日报》2021年十大好书),《民国衣冠》(中华读书报2012年百佳优秀读物),《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凤凰传媒2013年“十佳”读物、南京图书馆2014年“陶风奖”十大好书),《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商务印书馆2017年十大好书),《照人依旧披肝胆 入世翻愁损羽毛——刘雨虹访谈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寂寂无名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它在这段历史的切片中群星闪烁,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发现李庄》(三部曲)重拾抗战时期学人颠沛流离又壮怀激烈的岁月。用旧照片、档案、史料、书信讲述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组等机构的战时往事,追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学者大师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勇毅与温情。 《发现李庄:一张中国大书桌》描摹了陈寅恪、李济、傅斯年、梁思永等学者在李庄的生活片段,种种情景宛若眼前,大师性情跃然纸上,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的交织,还原一辈有血有肉的学人。
展开
精彩书摘

傅斯年与他的两只“水母”

 

                   

傅斯年(1896—1950)的公信力,为学界熟知,甚至已为大众话题,比如组建与世“争豪”的史语学派,赢得盛誉;刚直不阿,敢于犯上,弹劾两任行政院长,拒不“入彀”,等等。笔者更关注宏大叙事与公众视野之外的那个傅斯年。在他那豪雄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柔韧的心,有着近乎赤子般的童真,其如胡适所言:“他的感情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1950年,傅斯年弃世。“死并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罗曼·罗兰)哀大恸深,历久难泯,莫过在逝者生前游动的两只“水母”……

 

一、喜筑爱巢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挣脱旧樊篱,营筑新爱巢。

那道旧樊篱是祖父傅淦在1911年送他的成人礼。那年腊月,在鞭炮唢呐声中,傅斯年与聊城丁馥萃女士拜堂成亲。彼时他16岁,还在读天津府立一中;夫人长他3岁,是县绅丁理臣的长女。丁傅两家是街坊也是世交。一对红绣球,宛如无形镣铐,锁住少年青春梦。

山东聊城傅家,有过钟鸣鼎食的前尘旧梦:先祖傅以渐是清朝第一个状元。有清一代,傅家科考高中者不计其数。傅斯年的曾祖傅继勋曾在安徽为官多年,李鸿章、丁宝桢都出自其门下。傅继勋之后,子孙远仕途,多以教书为生。傅斯年的父亲傅旭安,清末举人,任山东东平龙山书院院长,39岁殁于任所。其时,傅斯年9岁,弟弟斯岩出生才7个月。一门老小,全靠老祖父和傅斯年的母亲李太夫人照顾。一次闲聊,学生何兹全请教老师傅斯年,何以懂得人情世故,淡然道:“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

同乡同学聂湘溪曾介绍他的少年事:“孟真四岁即和其祖父同床共寝,每天破晓,尚未起床,便口授以历史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系统地讲到明朝,历时四年,一部二十四史就口授完毕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研究历史的兴趣,其后能成为历史学家,委以历史研究所所长的职务而有所成就,是与其家学渊源分不开的。”

1919年3月傅斯年在《新潮》杂志上发表过一首新诗:

 

三月的雨,接着一日的晴。

到处的蛙鸣,野外的绿烟儿蒙蒙腾腾。

远远树上的“知了”声;

近旁草底的“蛐蛐”声;

溪边的流水花浪花浪;

柳叶上的风声辟呖辟呖;

高粱叶上的风声吵喇吵喇;

一组天然的音乐,到人身上,化成一阵浅凉。

野草儿的香,野花儿的香,水儿的香,

团团的钻进鼻去,顿觉得此身也在空中荡漾。

 

这一幅水接天连,晴霭照映的画图里,

只见得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

和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立在河崖堤上。

仿佛这世界是他俩人的模样。

 

诗前小序:“这是十五年前的经历,现在想起,恰似梦景一般。”那时,他还没走出梦靥。数月前(1918年11月4日),他发表过一篇题为《万恶之原》的随笔,断言中国家庭是“破坏个性的最大势力”,是“万恶之源”,因其家庭教育孩子“服从社会,好来赚钱”,“戕贱人性”,“奴隶生活”,他开出的处方:“独身主义是最高尚、最自由的生活,是最大事业的根本。”

婚后,丁夫人陪侍傅母家居。1913年傅斯年考入北大,六年后留学欧美,一去七年,直到1926年才回聊城省亲,那以后一直在外,再也没有跨进家门。他与丁夫人相处日短,文化不同,何来感情?但要休妻离异,对方贤淑孝道无过错,一场要取得胜利,又不能伤及对方的战斗持续多年,直到双方身心疲惫。1934年夏天,他终于拿到离婚契约。离异后的丁馥萃,一生未再嫁,身后无子女,极似大先生鲁迅的“朱安夫人”。                           

同年8月5日,傅斯年与俞大綵女士在北平结婚。牵线搭桥者俞大维,他是傅斯年留学德国的至交、俞大綵的长兄。绍兴俞家望族,祖父俞明云,即《鲁迅日记》中多处提及的“恪士师”,曾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甲午战争中曾协助唐景崧据守台湾。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嫡亲孙女。俞大綵兄妹八人,有后来的农学家俞大绂,英语教育家翻译家俞大絪、俞大缜,剧作家俞大纲。生于1907年的俞大綵回忆:“父母亲非常注重儿女的教育,长兄大维出国深造时,大纲与我才十一二岁,其他诸兄姐们,到十二三岁,均被送入学校住读。因大纲与我最幼,留在家中,延师先读国文,另有一位陈女士教英算。”俞大綵毕业于沪江大学外文系,性格活泼,兴趣广泛,骑马、溜冰、打网球样样出众。也静如秋水,自幼熟读诗词曲赋,小品文写得婉约细腻。傅斯年曾津津有味地向朋友夸赞而毫不掩饰。选择伴侣即选择生活,俞大綵自我定位:如果比学问,我真不敢在他面前抬起头,所以我愿意牺牲自己一切的嗜好和享受,追随他,陪伴他,帮助他。结婚之后他没有阻止我任何社交活动,但我完全自动放弃了……

新家稍一安定,傅斯年即从济南接母亲来北平。傅母姓李,有蒙古人血统。他侍奉母亲十分熨帖,俞大綵眼中:“太夫人体胖,因患高血压症,不宜吃肥肉。记得有几次,因我不敢进肥肉而触怒阿姑。太夫人发怒时,孟真辄长跪不起。……他窃语我云:‘我不是责备你,但念及母亲,茹苦含辛,抚育我兄弟二人,我只是想让老人家高兴,尽孝道而已。’”家有贤母,榻有良妻,胖乎乎的傅斯年乐于这边长跪,那边作揖。罗家伦评价他:“这几年可以为他高兴的就是他能和俞家八小姐大綵女士结婚,使他得到许多精神的安慰和鼓励。”

1935年,俞大綵诞下一子。按班辈排,“斯”以下应为“乐”字辈,傅斯年为儿子取名“仁轨”。罗家伦解释:“说到聪明的孩子仁轨的命名,确有一件可纪念的事,有一天孟真对我说,我的太太快要生孩子了,若生的是一个男孩,我要叫他作仁轨。我一时脑筋转不过来,问他说,为什么?他说,你枉费学历史,你忘了中国第一个能在朝鲜对日本兵打歼灭战的,就是唐朝的刘仁轨吗?”《旧唐书》中的刘仁轨出身寒微,“恭谨好学”,历仕高祖、太宗、高宗、则天皇后四世,古稀之年白江口海战,大败倭国水军,百济诸城,皆复归顺。此后900多年,倭军再未踏步朝鲜半岛。借古喻今,也是祈愿国运。

展开
目录

序  / 001


板栗坳的北大文研所  / 002

一、战时复学  / 002

二、学在乡野  / 013

三、无一废品  / 028


李庄姑娘与外地姑爷  / 031

一、第一个成功的逯卓亭  / 032

二、素萱光涛成婚礼  / 039

三、十六岁的先生娘子  / 041

四、老好姐夫王志维  / 046

五、“羊街八号”的悲欣  / 048

六、杨志玖与马可·波罗  / 052

七、爬山豆,叶叶长  / 054

八、布衣疏食著青史  / 058


傅斯年与他的两只“水母”  / 063

一、喜筑爱巢  / 063

二、生下三年,走了一万多里  / 067

三、桂花坳:至味是清欢  / 071

四、归骨台湾岛  / 081

五、抱愧仁轨先生  / 088


董作宾携女友田野调查风波  / 092


傅斯年与李济  / 103


陈寅恪与李庄  / 115

一、史语所的台柱  / 117

二、与李庄擦肩而过  / 120

三、遥领贵在“领”  / 134


梁思永:我不奋斗啦  / 143


李庄的“太太客厅”  / 162


游寿:龙性难驯归东海  / 188

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188

二、栗峰四载 防微杜渐  / 193

三、兰芷当门 锄而去之  / 204

四、流年如云 故人入梦  / 209


曾昭燏:梦中悲喜沧桑泪  / 213

一、英伦求学 明珠自怜  / 214

二、洱海发掘团  / 225

三、考察彭山汉墓  / 228

四、坐镇李庄  / 230

五、“此亦怪事也”  / 234

六、迎接新生  / 240


庞薰琹与贵州苗艺考察  / 247

一、战时转身  / 247

二、入职中博院  / 250

三、贵州苗艺调查  / 252

四、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 260


尹焕章:七载安谷守藏吏  / 267

一、战火催迫 文物抢运  / 267

二、徘徊去复回  / 271

三、安谷七载护文物  / 274

四、有水井处有炊烟  / 280

五、才为所用留清名  / 283


居延汉简的劳榦时代  / 288

一、离迷雾里一灯明  / 288

二、吾心安处是故乡  / 291

三、柴门口劳家  / 293

四、居延汉简考释  / 300


向达:壮行西北  屈栖李庄  / 304

一、由滇迁川  / 304

二、首次赴西北  / 307

三、狭路相逢张大千  / 311

四、向家李庄遭困  / 319

五、第二次西北考察  / 325


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史研究  / 330

一、《师门辱教记》  / 330

二、太平天国与清代兵制研究  / 334

三、清代人口问题研究  / 336

四、殊途同归  / 340


栗峰老人王献唐  / 344

一、流寓渝州 客居栗峰  / 346

二、焚膏继晷 “钱考”“志稿”  / 351

三、往来鸿儒 相濡以沫  / 356

四、异乡休戚 家国恩仇  / 359

五、丹青妙手 信笔点染  / 361

六、无愧乡邦 已乎献唐  / 363


空谷出幽兰  深山闻俊鸟  / 366

一、古镇有庠序  / 367

二、栗峰一群熊孩子  / 373

三、大师办小学  / 378

四、一只丢失的小黑羊  / 387

五、要看新制度怎样诞生的  / 390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 399

一、写一本旷古未见的中国书  / 399

二、李庄十日  / 403

三、谨以本书献给——  / 411


迁台前后  / 417

一、盛会闻惊雷  / 418

二、沧茫去乡情 相见渺无期  / 420

三、时局如此 谁走死路  / 428

四、服务新政权 建设新中国  / 435

五、江山如此 痛切招魂  / 4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