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入手的秦亡汉兴史】
本书展现了从秦朝衰败到西汉建国二十多年间的风起云涌。作者深入探究了秦朝及反秦义军各大阵营的成败得失,力图总结秦朝何以灭亡,汉朝何以兴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在叙事手法上,以汉高祖刘邦个人的命运起伏为历史进程的主线,又增加了作者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思考总结,所以既有可读性,又具备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激荡人心的英雄大时代】
这是天崩地裂、改朝易代、浓墨重彩的二十年,楚汉之间生死对决,精彩博弈。这是让人热血沸腾、让个性表露无遗的舞台,刘邦的手腕,项羽的勇武,秦二世的残暴,张良的谋略,李斯的奸诈,大泽乡刑徒的绝望抗争,赵高的指鹿为马……这些人物,这些事件,述说着那个金戈铁马、英雄际会的时代,见证着汉之勃兴、秦之将亡的时代大变局。
【资深作家精心出品】
本书作者晏建怀先生是中国作协会员、株洲市作协副主席,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者》《意林》等报刊发表和转载。 作者熟读秦汉历史,所写既言之有据,行文亦如流水般顺畅,时而令人拍案,时而令人深思,值得一读。
秦始皇东巡的消息,终于被张良探知,他获悉秦始皇东巡必经三川郡阳武县(治今河南原阳县东南),遂携无名英雄一起,经过反复侦察和仔细推敲,最后选择在阳武县博浪沙下手。为什么选择博浪沙呢?因为博浪沙的地理位置优越,驰道建筑高厚,两旁低洼,两侧青松掩翳,便于藏身,易于下手。而且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得手后也容易逃跑。
这天,张良与无名英雄一起,早早埋伏。两人屏气凝神,等到秦始皇车队一到,无名英雄纵身跃起,把那一百二十斤的铁椎猛地击向秦始皇的马车,马车应声而碎。张良和英雄见击中车子,以为得手,兴奋之余,逃命要紧,赶快分头奔窜,转瞬就没入芦苇丛中,不见了 踪影。
然而,张良高兴得太早了。秦始皇的马车是用六匹马拉的“天子六驾”,大臣的是“四驾”,秦始皇因多次受到行刺,故准备了多辆 “天子六驾”,是为副车,以此掩人耳目,确保安全。无名英雄这次所击,误中副车,刺杀失败。
秦始皇听到一声巨响,大惊失色,定神以后,才知刺客行刺,不禁恼羞成怒,喝令四外搜捕,但终于没找到刺客踪迹。又令当地官吏就近搜查,害得百姓鸡犬不宁,依然一无所获。秦始皇更是下令全国,开展为期十天的刺客大搜捕集中行动,结果刺客的毛发也没见着。秦始皇无法,最终不了了之。于是,复上车驾,继续东巡,再至海上,重登芝罘岛,又刻石立碑,歌功颂德自我吹捧一番,回去了。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他既是满腹经纶的帝王师,又是侠肝义胆的英雄汉,不但当时闻名天下,后世也拥趸无数,多少人赞其忠勇,叹其刺秦功败垂成。北宋大才子苏舜钦读《汉书》至此,便有由衷一叹。据宋朝人龚明之《中吴纪闻》记载,苏舜钦好读书,也好饮酒。年轻时,寄居岳父杜衍家,每夜读书,必饮酒一斗。杜衍是当朝宰相,也饱读诗书。他爱婿如子,却对苏舜钦每晚饮酒多达一斗深为不解,安排子弟暗中观察,一探究竟。某晚,苏舜钦端坐案前,研读《汉书》,当他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时,连连拍手,大声叹息道:“可惜没有击中。”于是,倒满一大杯酒,一饮而尽。杜衍听到子弟报告后,哈哈大笑道:“有这等下酒物,一斗不多啊!”
1.秦始皇的龙袍为什么是黑色的 / 001
2.秦始皇第一次东巡 / 003
3.行刺秦皇 / 007
4.张良之忍 / 010
5.历代帝王都喜欢干的一件事 / 012
6.游方术士改变了中国读书人的命运 / 015
7.历史有时也是太监缔造的 / 018
8.残暴的皇帝 / 021
9.借鬼举事 / 024
10.赤帝之子 / 026
11.吕雉入狱 / 031
12.沛公 / 033
13.江东子弟兵 / 035
14.吴广之死 / 038
15.张楚政权覆亡 / 041
16.刘邦遭遇“窝里反” / 044
17.薛城会议 / 046
18.赵高四招把李斯打入阴曹地府 / 049
19.骄兵必败/ 052
20.自取其祸/ 055
21.生擒王离/ 059
22.章邯降楚/ 061
23.高阳酒徒/ 064
24.四十六天的秦王 / 067
25.进京的姿态 / 070
26.鸿门宴因何而起 / 073
27.项伯报信 / 076
28.鸿门宴就是一场豪赌 / 079
29.项羽为何不称帝 / 082
30.韩信拜将 / 086
31.汉中对 / 091
32.还定三秦 / 094
33.陈平的三个贵人 / 097
34.英雄不问出处 / 100
35.“善将将”者 / 103
36.“竖子”何能成名 / 107
37.妙计降魏豹 / 111
38.薄姬的传奇人生 / 114
39.背水一战/ 116
40.谒者随何/ 120
41.王的伎俩/ 124
42.忠心抵不上流言 / 127
43.忠义英雄纪信 / 130
44.曹咎之“咎” / 132
45.书生技痒亦多事 / 134
46.单项选择 / 138
47.发小也坑爹 / 141
48.顾大局,赢天下 / 143
49.韩信的原则 / 146
50.树未倒而猢狲散/ 149
51.天下至贞数虞姬/ 152
52.宁死不肯过江东/ 155
53.项羽为何颠倒众生 / 158
54.打扫龙庭坐天下 / 161
55.齐人多死士 / 163
56.战场上英雄,忠义上狗熊 / 166
57.恩将仇报/ 169
58.戍卒娄敬/ 171
59.臧荼反汉/ 173
60.韩信造反是个伪命题 / 176
61.有谦让之风,懂进退之理 / 180
62.分封仇人 / 182
63.父与子 / 185
64.儒生之“谀” / 188
65.叔孙通的人才观 / 191
66.草原雄鹰崛起 / 193
67.韩王信的“三宗罪” / 196
68.白登山之围 / 199
69.刘敬的“三个点子” / 202
70.双簧 / 204
71.忠信比生命更重要 / 207
72.刘邦的“粗豪之习” / 210
73.直臣周昌 / 212
74.被“疑反”的陈豨 / 215
75.韩信必死 / 218
76.最厉害的嘴 / 221
77.“冤大头”彭越 / 225
78.莽汉中的义士 / 228
79.谋略家陆贾 / 231
80.多行不义必自毙 / 238
81.神人之助/ 241
82.衣锦还乡/ 244
83萧何自救/ 247
84.刘邦临终奇策 / 251
85.智者樊哙 / 254
86.陈平第七计 / 259
87.当“仁弱”遇到“狠毒” / 261
88.田生之谋 / 264
89.刘章的章法 / 267
90.比金钱更昂贵的是名节 / 270
91.天子也要好家风 / 274
92.王者不受私 /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