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圳口述史(科技篇下)(精)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737754
  • 作      者:
    编者: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责编:敖泽晨//靳红慧
  • 出 版 社 :
    深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第四季《深圳口述史》新书亮点:

1.精心遴选了99位在科技和法治领域有代表性的口述者,梳理了深圳举办高交会、扶持民营科技企业、争取立法权、调整产业结构、法治政府建设等重大事件,生动展示了深圳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续写新辉煌的壮阔历程。

2.在《深圳晚报》开设专栏刊载99期各界口述者的深圳故事,其中60名深圳科技创新的卓越贡献者讲述自己的科技寻梦故事,39名深圳法治建设的卓越贡献者讲述自己的法治故事。

3.根据“深圳口述史”的鲜活题材,拍摄《新枝》《础石》2集纪录片,每集25分钟。

4.从2021年8月2日起,除了在《深圳晚报》上开辟专栏,第四季《深圳口述史:科技篇、法治篇》还在深圳+、网易、人民网、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微信、微博等各大平台进行传播,传播量达4.7亿+,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深圳口述史》专栏荣获2021年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年度口述史项目”大奖,第四季《深圳口述史:科技篇、法治篇》音频版荣获“2022年度最佳电台奖”。

5.第一季《深圳口述史》曾荣获“深圳礼物称号”,同时荣获第二十九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深圳口述史·科技篇(下)》是《深圳口述史》第四季的一部分,由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主编。书稿围绕科技领域的代表性人物,讲述了30位来深建设者追梦、圆梦的故事,精彩再现了深圳科技的发展历史。书稿总体由人物简介+内容提要+口述内容组成,涵盖医学、教育、农业、材料、光学、计算机等行业,全面生动地反映了40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发展的奋进道路与辉煌成就。
展开
精彩书摘

节选一

公司成立没多久,龙岗区举办了一个技术交流会,我和团队带着方案参与了这次交流会,并向大家讲解了人工智能。会后,深圳龙岗一位民警找到我们,说如果能把我们的技术派上用场,会对找回丢失的孩子、打拐非常有帮助。民警的这番话,触痛了我们这帮理工男内心最脆弱的点,因为我们都有孩子,对于丢失孩子的痛苦感同身受。那段时间刚好是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电影上映,“打拐”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当晚,我们就开了个会,认为第一个应用场景应该落在安防系统上,人脸动态识别加大数据分析,以图搜图,助力民警去寻找丢失的那些孩子。

于是我们花了数天,弄了一个动态人像识别系统设计方案,可以开展大规模人像信息采集、搜索、布控和数据挖掘。

当我们第一次拿着这个方案去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洽谈合作时,龙岗公安分局的领导很是认同,他们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款智能产品来缓解监控视频的压力。此前深圳路面监控视频的采集和播放基本都是由人工操作的,成千上万的监控摄像头给人工监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我们这个方案,解决了过去的痛点。

借着这个契机,我们和龙岗警方合作,基于动态人像识别、处理器芯片技术、大数据挖掘和深度结合公安的应用场景,一起研发云天励飞的第一套产品“深目”。

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化落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根据场景的需要做大量的调整。比如说,此前城市的摄像头架设的位置都比较高,高的好处是单个摄像头可覆盖的范围更大,但弊端是无法拍清楚个体。当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深圳满大街跑,去找合适的摄像头点位,并且把摄像头的架设高度下降到3米,因为只有把摄像头的高度降下来,才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信息,这些细节信息才是对警方侦破案件有帮助的。

另外,在户外,光照、拍摄角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难以预测,这和实验室中的环境是两个极端,加上云天励飞面对的是自由移动的人、车等目标,要摸索出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样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方法,确实是一个难题。

因此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只能不断试错、不断纠正,再逐渐从经验中摸索,最终打磨出了“深目”这套产品。

“深目”于2016年初在深圳龙岗公安分局小规模上线,从前端108个抓拍相机到后台11台搜索引擎,到搭载云天深目1.0系统,再到2016年下半年升级到3000个前端的抓拍相机。

上线一年多的时间,它协助公安破获4000余起案件,涉及刑侦、组私、打拐、反恐等各个警种的应用领域,找回多名失踪儿童,将深圳龙岗打造成为全球“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示范区”。

尤其是2017年除夕,公安机关接到拐卖儿童的报案,通过“深目”系统落地查询轨迹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从除夕前一天男童被拐带,到第二天除夕从武昌火车站被解救,送回了父母的怀抱,整个过程耗时不到15个小时。这让“深目”声名远扬,也让很多人终于相信,人脸动态识别技术已经成熟,人工智能的时代要来临了。

后来,这套系统从龙岗区向深圳全市推广,继而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全国20多个城市,逐步推行商业化落地应用。

节选二

诞生于深圳这样一座海洋城市,中集骨子里天生带着一个海工梦。中集每发展10年就会考虑产业升级,而麦伯良的海工梦正是起源于1999年的产业升级考量。2002年中集收购大连新船受挫后,麦伯良并没有放弃寻找进入海工领域的机会。2007年,中集获悉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有出售企业的意向,便决定对它进行战略性收购。2008年开始分步收购股权,最后收购了全部股权。

面对新产业挑战和全球石油危机,中集把一家外资控股的地方小船厂变成了海工领先企业。已交付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我国建造同类产品的80%,服务于我国南海、挪威北海、墨西哥湾、巴西海域等全球主要深海油气产区。2012年8月中集参加挪威北海油气展,很多挪威家庭到我们为挪威建造的深水钻井平台Coslpioneer模型前合影,因为那时已有三座中集建造的钻井平台在北海峡湾钻井作业了,很多挪威孩子是第一次透过深水平台看到了中国的科技水平。

还有一个发生在伏尔加河和里海的故事。2010年土库曼斯坦石油公司有一个招标总包建造Caspian Driller钻井平台,并在里海海域作业的合同。由于通往里海的航道限制,钻井平台无法整体运进去,国内一家很强的大公司前往考察了几次最终还是放弃了。中集海工投标小组在中标后签署了合同。按照建造方案,关键模块在烟台基地建造,由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阿斯特拉罕KB船厂完成主船体建造和调试交付。

2013年,当这座由中集海工建造的钻井平台准备交付之际,另一项挑战到来了:如何把平台运抵里海。每年3月10日,伏尔加河解冻进入旺水期,而6月10日进入枯水期。从阿斯特拉罕州到里海180公里的河道中有一些沙洲,到了枯水期船只很难通过。由于这类重大装备在俄罗斯办航运险手续非常耗费时间,平台拖到6月10日最后的航运时间关口仍未能起航。错过这个时间意味着要继续停滞一年,补交关税加上违约罚款,这个平台连成本都要赔光。我们必须走,但是走不了!

三十岁的项目经理急得连续几天睡不着,他对我说:“开始是造不出来,而造出来以后又运不出去。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跳进伏尔加河。”7月2日,终于可以离港起航了。那一年伏尔加河水位偏巧比通常高,我们立刻决定出发。这个项目在当地成为特大新闻,电视台现场转播。通过最大沙洲的时候,水深4.2米,而我们船的吃水4.1米,刚好擦着沙洲过去了。我觉得老天还是帮了我们。如果是往年,我们就困死在那里了。迈过这么大的坎真是奇迹,这是很难想象的事。几年来,这座平台在里海一直保持着钻井作业总分第一的地位,而这个年轻的项目经理也已成长为我国深海牧场装备领域的科技领军人物。

节选三

很快,我就迎来了破冰的机遇。多年前我曾与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有过接触,后来他在筹备这部电影时要找特效团队,因为特效要求很高,对标的是好莱坞电影效果,先是找了北京的团队,但他们做不了,然后就找到了我。

我先给他看了一下我们做过的类似案例,他看后认为我们做的东西比较接近他们要的效果,当下就决定要跟我签合同,把一批镜头交给我们来做。我赶忙说先不急着签合同,等我们先把测试效果做出来,你满意了我们再签合同合作。我笑称,这就是深圳创业者谈合作的真诚和服务。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共有7个特效团队,我们是其中的主力特效团队,我带领团队近50名成员历时半年参与制作了最为重要的几场大特效,出现在影片剧情高涨的大结局的“天劫云”便是其中之一。

“天劫云”的制作难度非常高。面积约九平方公里的乌云用传统的制作特效方式远远不够,需要上亿颗粒子组成,我们的电脑算力完全跟不上。这时我们扎根在深圳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云集,高科技人才集中,数字硬件算力强大,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寻求技术支持,最终找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团队。他们一听我们是做电影特效的,遇到了技术难题,二话不说就答应一起参与研究。这是在别的城市很难找到的特质,一群博士、硕士、研究员不图名利,满怀激情凝聚在一起跟我们搞创新。

经过研究,我们开发插件和增加算力来解决技术难题,最终实现电影中高难度的震撼视觉效果,不仅如此,大部分镜头都是通过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修改才达成的最终呈现。

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获得50亿元票房,更是取得了近十年以来动画电影的最好评分,也让我们在行业里名声大噪,此后我们又制作了《长津湖》《姜子牙》《急先锋》《新喜剧之王》《神雕侠侣》《照相师》等热门电影视觉特效,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展开
目录
崔军红
创新推动智慧海洋科技跨越式发展
苗向
企业与特区同行30载用心守护每一个人生命健康
刘伟平
坚持自主创新为深圳建设EDA产业高地赋能
王永锟
努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梅春雷
发展第三方供应链平台赋能实体经济
陈惠波
创新“电影+”示范模式将更多屏幕变为银幕
胡玮
城市建设的“数字魔法师”让市民感受科技的温度
陈宁
推动人工智能自学习自进化
鲁先平
怀揣梦想潜心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
黄源浩
投身3D传感产业扎根深圳实现创业梦想
陈清州
扎根实体经济引领深圳对讲机产业走向世界
黄勇峰
与“航”结缘以匠心守初心
厉伟
做创新创业的推动者
梁锐
投身新能源产业与城市共成长谋发展
周剑
让最好的智能机器人走进干家万户
王士杰
深圳第一代科创人助力光盘彩电产业腾飞
王国彬
致力于满足人们对家居生活的美好向往
励建立
怀揣着梦想的种子26年专注精密制造
黄云
以辅助者角色见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杜和平
持续创新民族品牌铸成中国IT长城
于亚
见证深企的“蛇口基因”传承与海工跨越式发展
王守仁
在干事创业的激情时代,投身火热的深圳创投
蔡翘梧
青春献给深圳医疗器械行业
毕亚雷
深圳已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城市
陈友
在深圳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的行业标杆
李坚
以赤子之心打造深圳的文旅科技“梦工厂”
徐建英
坚持自主创新助推深圳轨道交通制造业发展
聂华军
南下深圳三次创业用行动为数字创意产业添砖加瓦
张涛
坚守“发明家精神”用机器人给生活增添更多可能
陈湘宇
创业寻梦为深圳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贡献力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