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文化和精神对当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想要了解炎黄始祖的远古传说,了解神农文化的精神内涵,都可以在本书中到答案。当然,本书并不是简单地记述传说故事,还对神农文化与世界格局的发展关系、未来如何传承弘扬神农文化以及如何将神农文化融入文化建设等相关议题做出辩证分析和论述。
第一章·炎帝神农人文始祖
拂去岁月的风尘,翻开历史的篇章,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自从盘古开天地,开创了人类历史,有三位上古人物被尊称为“三皇”,对促进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功高盖世,他们是——人皇燧人氏:是他发明人工取火,教人熟食,从而告别了远古人民“茹毛饮血”的历史;天皇伏義氏: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发明先天八卦,认识了天文地理,从而使人类掌握了自我生存的技能;地皇神农氏,他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用木制作未、耜,教民农业生产,又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从而使人类步入了健康生存发展的轨迹,这位地皇炎帝神农氏,用他的一生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
一、炎帝神农的远古传说
对于上古历史人物的炎帝神农,史书上没有太多的资料,仅留下了以下记载:《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未,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从这些历史记载中证实了一个事实:炎帝神农氏发明了未耜和五谷的种植。而从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对于先祖的深刻记忆和深切缅怀,彰显了中华远古文明的灿烂辉煌。
炎帝神农氏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作为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是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从他一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发明者、探索者,更是一位将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将理想与实践融为一体的践行者,因此从他行走的轨迹里,到处流传着他的传说,诸如陕西、湖北、湖南、山西、四川、云南等省,而且以湖北、湖南尤盛,这是因为炎帝神农氏生于湖北,故而盛传其生前故事;葬于湖南,则流传故事与葬礼密切相关。
主要有着以下传说:
(一)与民俗相关的传说
流传于湖南茶陵境内关于踩田的来历:古时候,禾苗插在田里,农民不知道要踩田。到安葬炎帝神农时,神农的灵柩抬经茶陵,抬棺的、送葬的,手拄哭丧棍、唱着丧歌在田垄里走过,把禾苗都踩倒了。谁知秋后,凡是被踩过的田,稻谷反而收得特别多。从此,茶陵农民每年插秧十天左右,便手拄木棍,口唱踩田歌谣,模仿孝子拄哭丧棍唱丧歌的样子,到田里踩田,踩松禾苑、踩死杂草。于是,踩田的习俗由茶陵传到其他各地,沿用到如今。
流传于湖南鄙县、茶陵赏狗抬狗风俗:一年秋时,人们好不容易培育的不多的谷种晒在山沟里的一块大石头上。当天正午陡然狂风大雨,山洪暴发,眼看晒在大石上的谷种就要被水冲走,这时神农喂养的大狮子狗从洪水中泅到石板上,在稻谷中打滚,身上沾满稻谷后又泅水回到神农身边。身上的谷子没有了,庆幸尾巴上的稻谷还留着。炎帝神农便将这些谷子一粒粒收集起来,交给人们耕种,使稻谷得以传延,经年终获丰收。于是,每年在人们吃新米饭的时候,炎帝神农想起了狮子狗抢救谷种的功劳,便亲手装了一碗新米饭给狗吃。从此世代相传,年年尝新时,家家户户首先用新米饭赏狗。
而抬狗的来历则是炎帝神农逝世后,有一年遇大旱,禾苗眼看就要旱死,面对灾难,人们想到只要祈求神农就会有办法,只是人们不知道炎帝神农升天去了哪里。这时有人想起了炎帝神农喂的狮子狗还在,只是狮子狗老了,走不动了。大家就用竹椅子,竹竿子扎成轿子,让狮子狗坐在上面,几个青年后生抬着狗满村跑一阵子,老天爷真的下了大雨,旱情解除,这一年又获丰收。此后,抬狗求雨变成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二)山川河流演绎的传说
随州五大水系之一的漂水,具有强力去污功能,传说水中可能富含治愈皮肤病的物质。漂水流经区域,有一长年澄清的深潭,也被演绎成一个美好的传说:
漂水河源于桐柏东山脚下,经过殷店烈山的地方,有一个深潭,传说是炎帝神农经常在这里沐浴和漂洗药材的地方。日子一长,深潭里的水,清澈见底,就是下瓢泼大雨,跟泥浆一样的山洪,涌到这里一下子变清,过了深潭。水色不变。这是因为炎帝神农尝百草,全身有解毒、防腐、镇污、避邪的功能。他还经常在这里漂洗药材,那些药草的作用渗进了水里,再多浑浊的水,也会变清。更神奇的是,有人长了恶疮或得了皮肤病,到潭下的河水中一冲洗,第一天止疼止
痒,第二天结疤,第三天掉疤,看不到一丁点痕迹。要是喝了这里的水,百病不生,再脏的白布,放在河里一漂,马上变得洁白。就是这个缘故,潭下沿河一带的人,才将这条河取名为“漂水河”。
而随州离炎帝神农洞不远处有山名为羊子山,山坡上屹立不动的一块块石头,宛如石羊。这一独特的地貌,人们也认为与炎帝神农相关:
据说神农出世后,三天能说话,五日能行走,七天长齐齿,三岁知稼穑之事,人们称他“龙子神童”。他智力超人,力气盖群。他每天赶着羊群上山吃草,自己就到处采摘野果子吃,并时常把果仁丢在羊粪上。第二年开春,他发现果仁都生根开花,不久就长出果实。他有时只顾观察这些植物去了,忘了去看管羊群。羊群常跑到别人的地里吃庄稼。人们就指责神农。神农十分恼恨这些羊群,随口骂了一声:“你们这些家伙,再糟害别人的庄稼小心遭雷打!”羊群哪听他的话呢!照样偷偷地吃庄稼。有一天雷雨交加,神农正准备把羊群赶回家,突然一阵炸雷把羊群都打死在山上,变成了一个个的石头。从此,人们就叫这座山为羊子山,又称常羊山。
(三)与地名有关的传说
谷城的来历:炎帝神农出生在烈山,长大以后成为烈山部落的首领。他在前往神农架采集中草药时来到谷城,发现这里东面有汉水滔滔,西南有南河滚滚,两水之间的冲积平原是天然的五谷生长之地。于是他就把自己千辛万苦获得的谷种留下一些,在这里试种。一年过去了,稻谷试种成功了,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新的生存希望。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人类始祖,便将这里取名谷国,这便是谷城最早的名字,后来才称谷城,意为产谷之地。
流传于湖北的神农与生姜故事,解密了“姜不折本”的奥秘:一次,神农在田间劳作,天气闷热,大汗淋漓后又遭暴雨浇淋,加之劳累过度,感觉到头昏眼花,四肢无力,高烧不退。他找到一处林地边坐下,病痛的折磨使他昏睡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慢慢地醒过来。他发现身边有一丛长得绿油油的植物,叶阔似竹叶,便拔了一苑,刮去根茎上的泥土闻了闻,有种芳香和辛辣的气味。他吃下一块根茎后,感觉头也不昏气也顺畅了,不一会儿,头上还冒出微汗,神志清醒,全身轻松。他认为这种根茎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因自己姓姜,便取名“生姜”。意思是它救了姓姜的人的生命。从此,生姜这种植物有了特殊功能,每年将母姜种到地下后生出子姜,子姜长大后,母姜完好无损,不腐不烂,继续能食用,母姜就是“本”,子姜不折损母姜是因为它救了神农的缘故。
(四)与神农架的相关传说
在神农架和湖南茶陵,都有一个流传极广的故事:一次,神农氏在当地采药尝百草时中毒,生命垂危,身不能动,身旁的灌木丛中几棵植物一股清香,他顺手扯下几片树叶嚼烂吞下去,用以解饥疗渴。奇迹出现了,这几片树叶救了神农氏的命。于是,神农氏将这种树叶命名为“茶”,并倡导植茶、喝茶。神农架也是因为炎帝神农氏在这片山林里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而得名,湖南茶陵更因茶而得名。
第一章 炎帝神农 人文始祖
一、炎帝神农的远古传说
二、炎帝神农的八大功绩
三、炎帝神农的文明曙光
四、炎帝神农的祭祖祈福
第二章 神农文化 璀璨浩瀚
一、神农文化的六大内涵
二、神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
三、神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
四、神农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五、神农文化的当代价值
六、神农文化的时代意义
第三章 继神农文化 开华夏新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纽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民族复兴的动力
三、神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神农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活水源泉
第四章 承神农文化 索环球大同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破解当今世界的困局
三、神农文化与中华新文明的精神内核
四、神农文化与中华新文明的中枢主旨
第五章 弘神农文化 展时代新篇
一、同心同德 传承弘扬神农文化
二、鼎新革故 创新演绎神农文化
三、携手并肩 建设神农主题文化体系
四、共誉共荣 打造神农文化平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