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间再无张居正(2赌气的万历)
0.00     定价 ¥ 43.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5912835
  • 作      者:
    作者:清秋子|责编:崔晓旭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清秋子以老辣、雄健而又幽默的文字,将晚明政坛的几次诡异事件勾勒得扣人心弦,既有衰朽王朝的回光返照,也有末世君臣的苦苦挣扎,全方位地展现了晚明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貌,为读者送来了一道历史的盛宴。

展开
作者简介

清秋子,著名作家,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广东,以描写北漂底层生活的长篇小说而闻名,继而在人物传记、历史小说创作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我是北京地老鼠》《六莲》《百年心事:卢作孚传》《国士——牟宜之传》《惊艳与苍凉:张爱玲传奇背后的真相》《汉家天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世间再无张居正》是一部多卷本的通俗历史著作,该书从张居正出生写起,至崇祯皇帝缢死煤山为止,着重叙述晚明极富特色的重大历史事件,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

本卷描写张居正登上首辅之位后,开始他雷厉风行的新政改革,使国家重新走向强盛。而万历皇帝在亲政之后,因与群臣赌气,十几年不立太子,二十多年不上朝,给朝政埋下了隐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欲扫天下先扫庭院


从那无上荣光的平台上走下来,张居正并没有骄狂不可一世。正如他在隆庆五年(1571)担任会试主考时说的那样,一流人才必须严乎内外,审于应对,既不沾沾自喜,也不汲汲于追赶风尚。

干大事,就要有干大事的头脑。从这一刻起,他每走一步,都是精心所为。有很多的事,他要一件件先厘清,厘清了脚底下的事,才能安安稳稳去廓清天下。

他最初做的一件事,是要为今后准备做的事正名。

张居正费尽心机,夺来首辅的位子,就是准备干事的。要想干事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所说的话,最有实用性的,可能就是这句了。

在平台召见的时候,张居正于感激涕零中,也没忘申明要遵守祖制,这就是在做“正名”的工作。什么叫祖制?在当时条件下,就是一切以朱元璋说的为准。

朱老皇帝没做皇帝的时候,把人间的苦都吃遍了,为了避免儿孙再吃二遍苦,他制定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应该说,绝大部分还是有利于朱家江山永固的。但是近二百年下来,这套“洪武祖制”,几乎被他的后代扔了个精光。尤其正德、嘉靖两朝,皇帝为所欲为,宠信佞臣,把制度毁坏得相当彻底。国号虽然还叫“明”,但跟朱老皇帝的那个“明”,已是相去万里了。老皇帝那会儿,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就要杀头剥皮。到了嘉靖年间,但凡有个官职的,哪个不捞一笔?

张居正要扫清天下的颓靡之风,就必须革除现行的陋规。但是,历史上的覆辙有很多,假如他提出要从头创新制,全体官僚可能都要跳起来,跟他作对。他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也免不了最终做个王安石第二。

因此,他只说是“恢复祖制”。

“恢复祖制”,听起来就没那么刺耳了,官僚集团暂时不会视他为异端。但是,只要改革一启动,就不可能不割到文武官员的肉。当官吏们群起反对时,“恢复祖制”就成为道义上最强大的挡箭牌。贪官污吏的那些道理,是拿不到桌面上来的,所以无法在道义上压倒他。

这就是抬出朱老皇帝的妙处。

名既已正,其余的事,便可一步步来。张居正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处理好他自己与皇帝的关系。

他决心要好好培养小皇帝,在培养的过程中,要让小皇帝完全信服,不知不觉把绝大部分的皇权,让渡给他张居正。要改革,仅有相权的话,是远远不够用的。若想压服百官,你必须百分之百地代表皇帝。

有明一代,皇权与相权明里暗里,一直在互相制约和争斗,甚至有许多言官,就是靠这种争斗来吃饭的。皇帝、内阁两大权力中心的中间地带,就是他们最喜欢的飞短流长地带。

张居正不想把自己的才智,全部投入与皇帝斗智上。因此,他在平台召见时,向小皇帝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宫府一体”。什么是一体?这个话不好说得太直白了,其实就是,你得听我的!

万历年间的沈德符说:柄国者,如果不假手宫内,怎么能久擅大权?他说的就是首辅必须借助宫内力量,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张居正不知思考了多少个晚上,对当下这情势,他看得透彻,也想得彻底。他看准了,这是个好时机——趁着主少国疑,内廷心虚,正好把皇帝的权力,全部拿过来。

上天也非常照顾他,让他摊上了个娃娃皇帝。娃娃哪里能做皇帝?自然要由首辅来担任“帝师”。这个老师,既是老师,又绝非仅仅是个老师。张居正想的是,在担任老师的过程中,君臣之间的权力转移,就可以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完成了。

无非是一个人讲课另一个人听嘛,小皇帝本人,不会觉得有什么怪异。反而会以为,自己是遇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忠臣。

派系政争,掩盖了问题的实质。隆庆临终前担心的事,终究要发生。主少,皇权势必要被相权完全遮蔽。可是,冯保和李贵妃,都看不到这一点。在他们眼里,只要首辅这人看着顺眼就行。

当然,张居正打算这样培养小皇帝,也不尽然是为了功利目的,他抱定的想法是,这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如果小皇帝缺少教养,有人养没人教的,最后混成正德皇帝(明武宗)那个样儿,恐怕大明又将不得安宁。如果皇帝从小就被好好教导,那么他本人对于改革的努力,就不至于人去政息。

从这以后,张居正就做了大明这驾马车的独掌车夫,轻扬鞭,慢催促,一点点地教万历怎么当皇帝。

张居正对皇帝的要求,第一就是要视朝,要去开朝会,也就是“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那种碰头会。

在过去,明朝的皇帝不上朝,不见群臣,几乎成了遗传病,不开碰头会久矣。君与臣隔得远,小人使诡计,就很容易游走于其间,到最后,搞出来一个谗言生态圈。可以说,后来大明的亡,也就亡在这个病根上。

道理很简单,皇帝不能只混在宦官圈里,要常和大臣接触,这样对于外廷情况如何,才能有所了解,才不至于造成宦官势力外溢,借助皇权压倒外廷。外廷的大臣不受气了,才会神清气爽,有心情替皇帝管好天下。

君臣若想常见面,没什么别的更好的途径,只要坚持早朝制度就好。

明代上朝的时间很早,是在每天的天亮之前。皇帝和大臣都要起五更爬半夜的,极为辛苦。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一开篇,就活龙活现地描述了上早朝的情形,确实辛苦,甚至比庄户人家起得还早。正德和嘉靖这两位皇帝,就是因为吃不了披星戴月上班的苦,才闹怠工的,遗传到隆庆也这样。

张居正对这个事的纠正,没有硬来,而是做了折中。他说,皇帝是小孩子,就不必天天上早朝了,每一旬,只需三、六、九日上朝,其余日子,可以睡懒觉。

万历没费什么踌躇,就同意了。小皇帝此时虽年幼,却是冰雪聪明,知道这是坚持朱老皇帝作风的基本要求。从平台召见的第二天起,一下子就坚持了十五年。霜打三六九,他要来;雨淋三六九,他也来。这样,就使得外廷和皇帝,始终保持了一个沟通机会。对方有什么想法,我全知道。宦官夹在当中,也就别想再做滥权的梦。宦官的作用,在万历初年,就这么被大大削弱了。

万历皇帝开始视朝了!这在当时,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明代正德、嘉靖、隆庆接连三朝,竟没有一个皇帝是正经上班的。现在,万历初年,可算有个有模有样的皇帝了。虽然刚刚脱了开裆裤,小皇帝对各种奏疏,都看得很仔细,有前后矛盾的,有格式不统一的,都能看出来,并亲自予以批驳。

他亲笔拟的批复,文字上有理有据,温文尔雅。不像他的一些老祖宗,动不动批个“拖出去着狗吃了”“先打了再问”之类的流氓语言。

万历处理事务,也颇近情理。有这样几件事,能看出他的分寸感来。隆庆先帝的遗孀恭妃,惦记着娘家人在外面吃苦受累,就派人把宫中的一个金壶,偷偷送到娘家去。结果事机不密,被守门太监发现了,当即举报。此事一出,宫内哗然,有人等着看热闹。小万历看了奏折,想了想批道:“她家贫,赐给她一百金。先帝赐她的器具,则不能拿出去。”就这么,既处理了,又恩赏了,两边的面子都给了。

有一天,文华殿角门的础柱上,突然现出“天下太平”四个字,擦都擦不掉。不用问,是人写上去的嘛,不是宫女就是太监干的。内阁却认为是祥瑞,是老天爷写的,请万历去看。万历去看了看,一脸不高兴:“假的!”专门奉承主子的下人,想点儿别的什么词儿,也许我还能信——智力比他爷爷不知高了多少倍!

就连当时的朝鲜使臣,也在传回国内的情报里,告诉他们的皇上:“天朝民情,甚为欣悦,都认为新皇帝年虽幼冲,但绝非隆庆可比。”

小皇帝有励精图治的苗头,张居正就抓紧了教育。万历对他,也是事事依赖,开口闭口“元辅张先生”,好一对儿融洽的师生!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欲扫天下先扫庭院

第二章  凌晨刺客直奔皇帝而来

第三章  治国怎能不以治吏为先

第四章  遥看戚家军旌旗猎猎

第五章  为政者怎能杀鸡取卵

第六章  孔圣人只说过一句真理

第七章  一代名相为何日渐专横

第八章  午门前顿时鲜血淋漓

第九章  此人终究不能为圣贤

第十章  显赫时忽然心生恐惧

第十一章  寿终正寝即有风卷落叶

第十二章  身后竟然是五十年沉冤

第十三章  皇帝家也有闹心的事

第十四章  皇帝一赌气也会罢工

第十五章  一本“妖书”搅动京城

第十六章  诡异万端的“梃击案”

第十七章  郑贵妃终于俯首认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