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访宜昌抗战老兵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30552
  • 作      者:
    编者:郑泽金//吴建勋|责编:张春霞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对宜昌抗战老兵访谈口述整理类的图书,内容主要收录了采访时仍健在的45位抗战老兵口述资料,包括曾经参加宜昌抗战的老兵、宜昌籍抗战老兵,及目前居住在宜昌的非宜昌籍抗战老兵;14位曾经参加过宜昌抗战的将领后代的口述访谈记录;及多处抗战烈士遗址的寻访与调查资料。通过这些访问,不仅挖掘了大量丰富而鲜活的抗战史料,也极大地丰富了宜昌抗战史的内容。
展开
作者简介
郑泽金,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致力于宜昌抗战史研究,发表了《宜昌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等论文,曾组织编写《宜昌抗战史料汇编》,并担任第一卷(上册)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川鄂咽喉、三峡门户的宜昌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1940年日军侵占宜昌以来,中日两军在宜昌西部地区进行了长达6年战略相持。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驻宜中国军队和宜昌人民团结一心,用鲜血和生命筑起血肉长城,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宜昌抗战研究中心课题组历时3年,足迹踏遍宜昌各个县市区,寻访健在的宜昌抗战老兵,抢救性地收集整理他们参加抗战的亲身经历;寻访宜昌抗战的英烈和将领后代,重新梳理英雄故事;寻访抗战烈士遗址,还原曾发生在这里的历史瞬间。英雄远矣,英名常在,英气长存。宜昌是英雄之城,宜昌是英雄的故乡。 寻访抗战人物,不仅为我们触摸和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资料,也为传承宜昌抗战,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提供了坚实而鲜活的史实基础,因此,本书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生于1927年农历七月初九。父亲是一名水手,母亲是裹着小脚的家庭妇女。父亲在世时,家境尚可,我5岁就进入私塾念书,能认识许多字,毛笔字也写得很好。1939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无力养家,刚刚12岁的我被送到南正街一家机器维修店当学徒,修机器的师傅名叫沈万发,曾在汉阳兵工厂工作。
1940年农历五月初五,宜昌城外传来了隆隆炮声。师傅一家四口决定过江躲避战火,在点军桥边、曹家贩一带靠摆配钥匙的小摊维持生计。我无处可去,只能跟着师傅一家。由于战事纷乱,已经买不到粮食,只能买到红薯,加上师傅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常常要靠熟人接济,有时还要挖野菜充饥。我成了师傅一家的累赘,到后来吃东西的时候,师娘总是把我支到一边。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到三斗坪去投奔外公,但是外公一家也不知去向。
参加宜昌保卫战
我四处寻找可以谋生的地方,正当我不知所措时,碰到了一队在太平溪挑盐巴去宜都的队伍,押送队伍的国民党官兵得知我与家人失散很是同情,领头的连长问我多大了,愿不愿意跟他们走。我虚报了几个月的年龄称已经14岁多了.连长决定收下我。于是跟着队伍一直走到磨市,被编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一〇三师三。七团一营三连一排三班。
当时,我所在的部队在宜都一个叫老牛湾的据点驻防,后来又调整到点军一带,因为我年纪小,没有参加专门的军事训练,也没给我配枪,只发了四颗手榴弹。
一次,连队接到了到前线侦察的任务,考虑到要穿过日军布下的铁丝网,副排长和班长带上了个子比较小的我。日军在铁丝网上挂了很多空的铁皮罐,只要稍微碰一下就会发出声响,我灵机一动,在旁边抓了很多草,轻轻塞进罐子里,顺利地完成了侦察任务,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一天深夜,我排奉命悄悄潜到对面山上偷袭日军。我和战友们一直潜到离日军很近的地方,都能清晰地听到他们的说话声了,排长一声令下,我们一起向日军猛烈开火,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我把身上的手榴弹全部投了出去,然后就地躺F往山F滚。
之后,我还参加过好几次偷袭。有一次,日本人向我们投放毒气,我的双脚全都溃烂了,又缺医少药,拖了好久才痊愈。至今,双脚上还留有伤疤。
由于我读过几年私塾,不仅识字,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所以大家都叫我“小秀才”,很多人都托我写信念信,我记得有一个叫杨周毕的战友,18岁的样子,是四川秀山人,结婚刚三天就被抓了壮丁来我们部队当兵,每次接到家信我替他读信,他就大哭一场,他被抓走后他母亲的眼睛都哭瞎了。他一哭,其他的战士也跟着哭。
参加松山战役
1942年春夏,中国人缅作战的10万部队,由于英美先欧后亚既定战略,中英美三方矛盾重重,步调不一,战场指挥失误,全线溃败。溃败的大部队在野人山热带雨林中九死一生,仅走出少量部队,其余全部都葬身于野人山,另一部分转入印度蓝姆伽整训。日军侵人滇西,并切断了中国抗战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为了收复滇西,打通国际通道,1943年初,重庆统帅部决定重新组建中国远征军,并决定在云南楚雄设立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同年2月,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并主政湖北省政府的陈诚被任命为远征军司令长官。
我所在的第八军奉命调往云南,参加中国远征军。在完成了宜昌据点的交防任务后,我们由松滋出发,经湖南、广西、贵州,到达云南。一路上,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步行,每天行军60到70里路,急行军时一天要走90里。走着走着,草鞋烂了,脚也磨烂了,我常常是边走边哭。走了半年多,才抵达云南,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个旧。
P3-5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宜昌抗战老兵寻访
一、宜昌城区抗战老兵
1.参加宜昌保卫战、松山反攻战
访抗战老兵屈克明
2.我选择了回家
访谈夷陵抗战老兵彭位明
3.自来成就好枪法活捉头领毙敌军
访谈夷陵抗战老兵朱义明
4.草鞋磨光当兵路右臂虽废心无悔
访谈夷陵抗战老兵杨年荣
5.抗战往事记忆犹新
记夷陵抗战老兵张清油
6.战争改变了他的一生
访谈夷陵抗战老兵王万义
7.八路军中娃娃兵踏实服务兵工厂
记抗战老兵马宝林
二、五峰县抗战老兵
8.抗战部队当工兵
访五峰抗战老兵潘文彦
9.抗日部队当通讯兵
访谈五峰抗战老兵张发达
10.青年抗战受训·老年心系两岸
访五峰抗战老兵胡文暄
11.年幼参军抗战踏实做好勤务
访五峰抗战老兵田太金
12.在师部手枪排当警卫
访谈五峰抗战老兵余秀清
13.工兵当作步兵奔赴抗日前线
访五峰抗战老兵文坤炳
三、长阳县抗战老兵
14.野战医院卫生员远征滇西克松山
访抗战老兵韩永寿
15.攻打松山敢死队两颗子弹仍在身
访滇西抗战老兵向大禄
16.反攻滇西前线侦察敌情
访抗战老兵李子仪
17.重修惠通桥攻打松山
访抗战老兵黄衍华
18.日军轰炸下的幸存者
访谈长阳抗战老兵严文全
19.只要炮一响,肯定要死人
访谈长阳抗战老兵肖运安
20.当兵保卫抗战后方安全
访长阳抗战老兵刘作雨
21.野战医院司药官松山战场大抢救
访谈抗战老兵郑延柄
22.九死一生风雨从军路
访谈长阳抗战老兵李强
23.天南地北打硬仗
访谈长阳抗战老兵田德群
24.替兄从军血染疆场
访谈长阳抗战老兵嗄道运
四、宜都市抗战老兵
25.滇缅公路上的优等驾驶员
访抗战老兵李远仁
26.嘹亮号声仍犹存
访暂编第六师司号员白传志
27.卫生队里勤务兵换药打针成护士
访抗战老兵王祖金
28.大勇部队大勇兵
访谈宜都抗战老兵郭圣正
29.抗战部队里的通信员
访谈宜都抗战老兵刘天财
30.坎坷当兵路平凡人征途
访谈宜都抗战老兵高兴甲
31.我亲身经历了天宝山伏击战
访抗战老兵李善诗
32.镂骨铭记
抗战老兵王启正的晚年回忆
五、枝江市抗战老兵
33.我参加敌后抗日
访抗战老兵邓席珍
34.放弃当连部通信员主动请战赴前线
访抗战老兵李支春
六、远安县抗战老兵
35.保卫军部抗日寇
远安抗战老兵韩培庚宜昌抗战轶事
36.抗日游击队的小兵
彭守政抗战轶事
37.投笔从军终不悔
访远安县抗战老兵谭昌达
七、兴山县抗战老兵
38.参加八路军在山东打击日伪军
访兴山抗战老兵刘树春
39.远征缅甸
访谈兴山抗战老兵万能斌
40.新四军里小鬼卫生员
访兴山抗战老兵耿春兰
八、秭归县抗战老兵
41.掌控机枪奋勇杀敌
秭归抗战老兵屈定乾的回忆
42.麻塘之战记终生亲送骨灰埋忠魂
访谈秭归抗战老兵宋克瑜
43.放弃文职上前线奋勇杀敌立战功
访秭归抗战老兵刘吉祥
44.自愿参军上前线
访秭归抗战老兵韩启开
第二篇 宜昌抗战将领后人访谈
一、抗战英烈
1.远征滇西血洒腾冲
记中国远征军李竹林将军
2.壮志未酬身先死,甘洒热血在疆场
记牺牲于宜昌五峰的抗日英烈叶迪
3.立志从军报国,宜昌抗战捐躯
抗战英烈荣超78年后魂归故里
4.抗战将领血战宜昌
记预四师师长傅正模将军
5.抗战中的兵站师长王锡町将军
访谈王将军之子王绍德老师
6.战前割毒瘤
尹心田智查宜昌军事贪腐案
7.当代花木兰
王宗秀女扮男装从军抗日
第三篇 宜昌抗战烈士纪念遗迹寻访
一、宜昌抗战烈士遗迹
1.重修南边抗日烈士陵园
2.馒头嘴鄂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与谭雄飞烈士之墓
3.肖家隘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传奇
4.寻访抗战时期桃山兵站医院遗迹
5.寻找陆军三十七师鄂西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
6.回忆驻蔡家垭第三十二军野战医院
二、鄂西会战忠勇烈士事迹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