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中九章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5118959
  • 作      者:
    编者:李国胜|责编:张剑英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基于对驻马店天中历史文化日益全面深入、系统清晰的了解体认,以《天中九章》为题,站位中华文化、中原文化历史的大坐标,立足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挖掘梳理天中大地源远流长、深滋厚渥的文化资源,研究总结天中文化所蕴含的丰厚价值,探寻透视天中文化的魂脉气运。 全书具体分为“盘古文化”“重阳文化”等内容。
展开
内容介绍
驻马店地处中原,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形成具有深厚文化特质的天中文化。近年来,驻马店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民间文化之乡”多达七个,即“中国盘古圣地”(泌阳)、“中国梁祝之乡”(汝南)、“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上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西平)、“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西平)、“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平舆)、“中国女娲文化之乡”(遂平)。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驻马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业绩,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驻马店红色文化。该书全面阐述和系统总结天中文化、盘古文化、女娲文化、嫘祖文化、车舆文化、冶铁铸剑文化、重阳文化、梁祝文化、红色文化九大文化形态的脉络、内涵、传承,是了解驻马店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展开
精彩书摘
驻马店市地处豫南,自古为华夏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几千年来,居住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创造了辉煌独特的历史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驻马店为什么又叫“天中”?我们为什么把“天中文化”作为驻马店地域文化的品牌?天中文化又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和特点?这是我们在研究驻马店地域文化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宣传和弘扬天中文化,让天中文化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我们有必要对天中文化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一节 “天中”的由来
“天中”这一概念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我们的祖先在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一、“天中”是怎样产生的
所谓“天中”就是“天下之中”的意思,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地域中心。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除自转的中心轴以外,是没有中心的。但这是我们今天的常识,在古代,由于人们地理知识的欠缺和时代的局限,不可能达到我们今天的认识水平。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最早是从对天的观察开始的。尽管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水平极端落后,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研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周易·系辞上》日:“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古人在观察天象时,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除一颗星星外,其他所有的星星都是运动的,而且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个不动的星星就是北极星,所有的星星都在围绕着它旋转。由此,古人得出结论:北极星是天的中心。所以,人们将北极星所在的位置称作“天之中”,就是“天中”,将北极星称作“天枢”,也称为“北辰”。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称:“北极谓之北辰。”
由于北极星的特殊地位,古人便由此产生了对北极星的崇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天”的初步认识。古代先民通过对天体运行的观察,认识到天空是规范而有序的,天与地是相对的。而天与地则又都是由对称和谐的中央与四方构成的,中央高于四方,是宇宙秩序的轴心。通过对天体运行模式的发现和体认,进而在先民中产生“尚中”观念和“择中”意识。在古人看来:天的结构就是“中+四方”,天的秩序是“中”领导“四方”、主宰“四方”。在此基础上,古人又把这种天文现象与人文地理联系起来,产生了“中心观”。古人根据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如此,地就应该有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就是“地之中”,或叫“土中”,它与四方的垂直距离应该大体相当。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天圆地方,国在中央”。地的结构同天的结构一样,也是“中+四方”。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古人认为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版图,就是所谓的“天下”。这个“天下”是由“中原”和“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四方”组成的。
中国古代典籍对中华民族这片栖息地所做的较确切的宏观描述,首见于《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这大约是战国时期华夏族的“四至”观,它已相当明晰地概括了一个面向海、其他方向因“流沙”等屏障而难以逾越的东亚大陆的地理特征。《尚书·禹贡》的“四至”观之所以沿袭久远,是因为它正确地把握了东亚大陆的基本地理形势。在二三千年前,中国古人能有如此概括,是很了不起的。继《尚书·禹贡》“四至”观之后,大约在战国末期成文的楚辞《招魂》《大招》诸篇,则有“四极”之说。所谓“四极”,是指东有大海,西有流沙,南方炎炎千里,北有寒山,增冰峨峨,飞雪千里,还有卓龙(烛龙)翱翔。这种关于东、西方的描述大体同于《尚书·禹贡》,关于南、北方的描述则有所发展。战国间即已形成的“四至”观、“四极”观,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于当时中国实际疆域及其自然特征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还是笼统、模糊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宏观把握地理形势的卓越能力①。
更为重要的是,古人把这种对天地的认识推广到人类社会。在他们看来,人类社会的结构是“中+四方”,人类社会的秩序也是“中+四方”,“中”领导“四方”、主宰“四方”。这便是中国早期建国理论的萌芽,也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在这种理论的支配下,古人认为,既然“中”领导“四方”、主宰“四方”,那么,最高权力机构必须居“天下之中”,必须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相传,黄帝即居天下之中。《淮南子·天文训》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这种以“土”居中央、以黄帝统领四方的理论,在思想上所遵循的即是“尚中”原则。由于缺乏实物材料,难以确证夏代是否出现了关于“中心”和“四方”等方位的概念,但夏人在国土划分和都城建设上,已表现出相当的“尚中” “择中”意识。有学者推测,天下、中国、四方、四海、九州岛、四夷等地域概念,似乎在夏代以前人们的头脑中就已存在。司马迁根据《尚书·禹贡》等书的记载,记述说夏禹平水土,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天中文化
第一节 “天中”的由来
一、“天中”是怎样产生的
二、“天下之中”是如何测定的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天下之中”
一、洛阳
二、登封
三、汝南
四、对“天下之中”的几点认识
第三节 天中文化及其内涵
一、什么是“天中文化”
二、天中文化的基本特质
第四节 天中文化的传承
一、驻马店天中文化资源
二、天中文化的研究及传承
第二章 盘古文化
第一节 盘古神话的起源与流变
一、盘古神话的起源
二、盘古神话的流变
三、学界关于盘古神话来源的不同观点
第二节 盘古文化的内涵
一、盘古文化与英雄文化
二、盘古文化与哲学
三、盘古文化与民间习俗
四、盘古文化与文学艺术
第三节 泌阳盘古文化的传承
一、泌阳盘古文化资源
二、泌阳盘古文化的传承
第三章 女娲文化
第一节 女娲神话的起源及流变
一、女娲神话的起源
二、女娲神话的流变
第二节 女娲文化的内涵与分布
一、女娲文化的内涵
二、女娲文化的分布
第三节 遂平女娲文化的传承
一、遂平的女娲文化资源
二、遂平女娲文化的传承
第四章 嫘祖文化
第一节 嫘祖生平及传说
一、嫘祖及其历史贡献
二、嫘祖形象的发展及演变
三、孕育嫘祖文化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嫘祖文化及其分布
一、嫘祖文化的内涵
二、嫘祖文化的分布
第三节 西平县嫘祖文化的传承
一、西平县嫘祖文化资源
二、西平县嫘祖文化的传承
第五章 车舆文化
第一节 中国车舆文化的起源及流变
一、车舆的发明
二、车舆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车舆文化的内涵
一、车舆科技文化
二、车舆农耕文化
三、车舆军事文化
四、车舆卤簿文化
五、车舆商贸文化
六、车舆民俗文化
第三节 平舆车舆文化的传承
一、平舆车舆文化资源
二、平舆车舆文化的传承
第六章 冶铁铸剑文化
第一节 中国冶铁铸剑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一、中国冶铁技术的起源
二、中国冶铁铸剑技术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冶铁业的发展
四、冶铁铸剑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冶铁铸剑文化的内涵
一、冶铁与农耕文化
二、冶铁铸剑与军事文化
三、冶铁铸剑与民俗文化
四、铸剑与民间传说
第三节 西平冶铁铸剑文化及传承
一、西平冶铁铸剑文化
二、西平与九大名剑
三、西平冶铁铸剑文化资源
四、冶铁铸剑文化的传承
第七章 重阳文化
第一节 重阳的发展与流布
一、重阳的发展过程
二、重阳文化在全国的流布
第二节 重阳文化的内涵
一、敬老文化
二、郊游文化
三、祭祀文化
四、饮食文化
五、诗词文化
六、民俗文化
第三节 上蔡重阳文化的传承
一、上蔡的重阳文化资源
二、上蔡县重阳文化的传承
第八章 梁祝文化
第一节 梁祝故事的发生与传播
一、梁祝故事
二、梁祝故事的发生与传播
三、梁祝文化在国外的传播
第二节 梁祝文化及其内涵
一、梁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梁祝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第三节 梁祝故里之争
一、梁祝故事在汝南
二、梁祝故事在浙江
三、梁祝故事在济宁
四、梁祝故事在宜兴
五、梁祝故里之争
第四节 梁祝文化的传承
一、汝南县梁祝文化资源
二、汝南县梁祝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九章 红色文化
第一节 红色文化概述
一、什么是红色文化
二、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三、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
第二节 驻马店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驻马店红色文化的形成
二、驻马店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驻马店红色文化的特点
四、驻马店红色文化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驻马店红色文化的传承
一、学术研究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三、文艺创作
四、红色旅游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