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理论与方法(上):社会科学的视角
第一节 什么是“历史事实”
第二节 从“拒斥形而上学”看历史学的科学化
第三节 实验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下):阐释学的视角
第一节 历史研究面临两大问题
第二节 阐释学对历史认识论的启示
第三节 阐释学对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走出古典:从人类学角度看中国国家起源独特性
第一节 古典进化论与“地域组织标志说”的终结
第二节 酋邦理论与中国古代国家产生方式
第三节 “亲亲”与“尊贤”:前国家时代的政治遗产
第四节 重新认识国家起源与血缘、地缘因素的关系
第四章 文明“早熟”与中国古代亲属称谓的泛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亲属称谓泛化举例
第二节 “早熟的小孩”与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盛行
第三节 亲属称谓泛化的影响:“推爱的家族主义”
第五章 用社会学方法阐释中国古代文明特质
第一节 孝道的社会学分析
第二节 乱伦禁忌与家庭组织之间的“共变”
第三节 东周时期的道德虚伪与周礼的名实分离
第四节 礼乐兴衰与中国古代相人术流变
第六章 人类学视阈中的宗教、图腾与巫术
第一节 宗教、图腾与巫术研究基本情况
第二节 弗雷泽“巫术时代论”与中国的巫术研究
第三节 “巫术时代论”对古史研究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四节 道家哲学庸俗化与早期道教巫术的形成
第七章 历史神话化:中国古代神话的基本形成路径
第一节 中国神话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从“乘蹻”术看古代神话流变的复杂性
第三节 禹步与大禹的神话化
第四节 老子长寿神话再认识
第八章 “大一统”含义流变的历史阐释
第一节 “通三统”与“大一统”说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三统说”在秦汉之际的遭遇
第三节 作为“大统一”的“大一统”及其合理性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