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奴隶社会大一统--兼论龙山时代五帝的历史地位/走进释古时代丛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0765143
  • 作      者:
    作者:谢玉堂|责编:楚洋洋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在学习《中国奴隶社会大一统:兼论龙山时代五帝的历史地位》过程中,感到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对理论的重视。“前言”是该书的纲,在“前言”第一部分,他们经过讨论得出的“五千多年的中国文明社会历经了四次大的统一”的结论,即“一次是黄帝对氏族部落的大统一,第二次是尧、舜、禹对奴隶社会的大统一,第三次是秦始皇对封建社会的大统一,第四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英明领袖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大统一”,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为指引,勾画并指出了五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领袖人物在社会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颇有新意,而且不是把“统一”看作一时一事的孤立事件,而是看作一个过程,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在“前言”第二部分中,“关于蚩尤的历史地位问题”“关于对少昊的评价问题”“关于对颛顼和帝喾的论述”“关于虞朝是否存在的问题”“关于对大禹的地位评价问题”等,有些具体细节虽然还需继续深入讨论,但都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对其基本论断,我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过去有些史家站在所谓华夏正统的立场对来自非华夏族系的蚩尤、少昊加以贬斥,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正确的。虞在尧后,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已被推定为“五帝”之一尧的都城遗址,在那里已发现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城墙、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只在这类建筑上使用的板瓦,只有王才能享用的随葬有丰富器皿和玉钺、玉戚的大型墓葬,大型仓储设施,铜铃、铜环、铜齿轮形器等红铜器群,彩绘陶器、陶鼓、石磬等礼乐器,观象台址,测量地中的圭表和早的朱书汉字,用我提出的文明和国家形成的十项标准来衡量,应该就是中原地区继河南灵宝铸鼎原西坡“古国”之后早出现的“王国”的典型实例。从唯物史观来看,对照文献记载,舜和尧基本同时,而且是受尧的禅让而登上帝位的,既然尧时已进入文明和国家阶段,那么舜建立的虞朝也必定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不过现在考古学上尚未发现而已!至于第二部分的第六、第七两个问题,即“从皇甫谧、邵雍到当代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和“如何评价中华民国创始阶段的黄帝纪年说”,我虽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成员,有时也会翻一翻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和邵雍的《皇极经世》,但我作为一个考古人员,主要关心的是夏、商、周遗存通过地层叠压关系透露出的相对年代及其包含的含碳样品碳十四测定结果,并不从文献记载的王年出发研究古代的年代问题,对清末民初刘师培、章士钊诸位前贤所做的工作,更甚少了解,既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更没有什么研究,对他们在年代学上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我由衷地钦佩,但并不敢从学术上作出什么具体的评论。“前言”第三部分谈的是“本会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我注意到,书中说的主要研究课题,一个是谢玉堂会长的这部书,另一个就是赵立银先生的《中国氏族部落大一统》。
展开
精彩书摘
  众所周知,在秦汉时期,秦始皇果断废除了分封制而采用了中央集权式的郡县制。“汉承秦制”,整个汉代(包括东汉)也一直推行集权制,并仍然沿袭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路线,强化农业抑制商贸。在“重农”这条主线的贯穿下,城市经济有了快步发展,但充其量只是在狭小范围内实行商品交换而已,城市经济并不能主导整个社会。即使到了兴盛的“唐宗宋祖”时代,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主流仍旧没有改变,农业是否稳定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满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集中。综观古今中外,很少见到朝代变更是由城市商民来完成的。笔者在上小学时曾学过这样一首诗:“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当时老师自然是从贫富差别上讲述了养蚕人的贫苦,而那些遍身穿丝绸的人却不是劳动者。多少年来,笔者一直受这种教育的影响。但是现在转念一想,不得不令笔者这样思考:这首诗一方面道出了养蚕人的穷苦;但另一方面诗人受“重农”思想的影响,可能认为只有养蚕人才能穿绫罗绸缎,城市人是不应该穿的。这说明商品和商品交换在诗人头脑里是根本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是诗人的过失,而是时代的局限。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关于读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笔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惊世名著。恩格斯在书中把摩尔根划分的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不同时代归结为三大奴役形式,即奴隶制、农奴制和雇佣制。其中,封建社会所处的野蛮时代即以农奴制的统治形式出现。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①正是这种重农抑商的封建经济孕育了我国历史上兴盛发达的封建帝国和辉煌灿烂的封建文化,然而从中世纪开始,它却严重阻滞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遭受西方列强一个半世纪侵略和压迫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则是依靠中国广大农民,在短短二十八年内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使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因此,笔者认为何先生以城市经济兴衰来确定“私家主体社会”是值得商榷的。
  与众不同的是,何先生避开或否定了奴隶社会。他认为这四个字不能完整表述古代社会中复杂的阶级构成,并认为这个社会有军事贵族、富豪贵族,有依附于这个政权的大量宾客,还有大批奴隶和自由民,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对立是不存在的,因而用“私家主体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把“早期国家”向后推延了许多年,这在我国史学界肯定会引起很大争议。
  以上三种“早期国家”说,笔者认为前两种学说是理在其中的。它是对我国文明社会前期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的正确总结和概括,也是对上自司马迁下至当代历史学者探讨的理论性肯定。尽管“酋邦”说和“聚落”说在论证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从理论上对夏王朝之前有个虞朝作了肯定。
  著名史学家田昌五先生在《古代社会形态研究》-书中也曾明确提出在夏以前有一个部落方国时代的观点。他还指出在商代卜辞中多次出现的土方、鬼方、夷方等方国,就是由地区性部落发展形成的国家。
  我们力求把尧、舜所处的虞朝搞清楚,其目的是寻求夏王朝诞生的理论基础,进而把“夏王朝的奠基人”这一课题推向史学界,以共同研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虞朝初探
——兼与当代“实事求是”派的商榷

第二章 五帝时代概述

第三章 龙山时代早期的黄帝
——兼论蚩尤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黄帝纪元考
第二节 黄帝时代的物质生活状况
第三节 黄帝时代的文化发展状况
第四节 华夏族对东夷族的征服

第四章 龙山时代中期的颛顼
第一节 颛顼人物考
第二节 颛顼“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

第五章 龙山时代中后期的帝喾
——兼论良渚文化突然消失之原因
第一节 史书对帝喾的记载
第二节 帝喾入主中原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帝喾上台后的执政表现
第四节 帝喾集团与良渚集团的大战
第五节 帝喾晚年的治水

第六章 龙山时代后期的唐尧
第一节 武力平乱
第二节 建国立制
第三节 制定四时
第四节 为民治水
第五节 以姻联族
第六节 文字的出现
第七节 禅位于舜

第七章 龙山时代晚期的虞舜
第一节 苦难的少年时代——胸怀大志
第二节 磨砺的青年时代——锻炼成才
第三节 辉煌的中年时代——建立虞朝
第四节 舜葬九嶷的新思考

第八章 龙山时代末期的大禹
第一节 大禹出生年代试探
第二节 尧执政时期的大禹
第三节 大禹治水的重点
第四节 舜执政时期的大禹
第五节 简评涂山大会和禹的禅让

第九章 夏王朝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大禹的政治领导核心已经形成
第二节 国家雏形已经有了明显轮廓
第三节 已经有了一支比较完备的军队
第四节 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五节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夏王朝诞生的重要基础
第六节 城市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第七节 文字已出现并开始应用
第八节 宗法制度开始形成
第九节 浅谈夏王朝文明诞生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
附录 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邵雍的《皇极经世》与当今的断代工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