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运动史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035520
  • 作      者:
    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者:沈以行|责编:包纯睿|整理:陈雁//马军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于1925年正式设立,目前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2018年,中国史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设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上海史五个研究室与《史林》编辑部等。该所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学研究重镇。


展开
内容介绍

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沈以行主编,陈雁、马军整理的这部书稿,充分反映了1927年前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轨迹。此书原本是向196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40周年献礼的,却出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现将其正式出版,一来旨在纪念1960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组青年教师、1956级学生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深度合作,保存这份珍贵的历史见证;二来也是为了向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以遂一个甲子前当事者们的未竟之愿。


展开
精彩书摘

出版说明

1952年至1958年上海总工会曾在其内设立了一个名曰“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的机构,旨在搜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资料并加以研究。1958年年底因机构精简,该委员会被撤销,副总干事沈以行与成员姜沛南、郑庆声、李伯毅、徐同甫、徐承祖、余卫平、倪慧英、王天筠,遂携带6年中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调动至新成立的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但因国家经济形势日渐困难,筹备处不久后亦告撤销。1961年年初,沈以行又带领姜沛南、郑庆声、徐同甫、倪慧英,以及除照片、文物等之外的大部分资料(约1500万字)再调至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成了该所工运史组(后来发展为工运史研究室)。本书即成稿于这一时期。

根据郑庆声先生晚年的回忆,就在沈以行一干人等尚在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忙于中共一大会址的陈列工作时,“记得那是1960年夏”,“复旦大学历史系党总支书记余子道同志来访,与沈以行同志谈妥,组织高年级同学来实习,编写上海工运史。于是,该系教师赵清、黄美真带领十几位同学到纪念馆参加编写工运史。记得学生中党支部负责人有吴维国、李华兴、宋国栋。在沈以行同志的指导下,编写了上海工人运动史初稿,其中1927年以前部分比较成熟,后来铅印成册,送到第一次全国工运史工作座谈会上,征求意见”。

这份铅印本是在1960年10月制成的,随即送交11月中旬北京举办的工运史座谈会,“会上意见认为,内容突出叙述了上海工人反帝斗争的革命传统,是其优点;但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如工人阶级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变等缺乏科学分析,对全国革命形势的结合也有所忽视,总的说来,科学论据不足,是其主要缺点”。在之后的修改过程中,“补充了早期工人阶级状况的资料,并对自在、自为的转变问题做了专门研究”,后者主要体现在两篇正式发表的论文里,即《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李星(李华兴笔名)、赵亲(赵清笔名)、黄杜(黄美真笔名),《学术月刊》1961年2月号,1961年2月10日]、《再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李星、黄杜,《学术月刊》1962年7月号,1962年7月10日)。

按照最初的计划,该《上海工人运动史稿》将分为上编(1840—1927年)、中编(1927—1949年)、下编(1949—1960年),准备在1961年7月之前,“一齐拿出成品,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四十周年诞辰献礼”,但实际上,中编部分在1961年1月曾写出一个草稿,而下编部分拟在该年上半年定出一个提纲,留待稍后再行撰稿。所以,原先的献礼意图并未实现,整个项目后来也因故中辍。

目前,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1998年由原工运史研究室和原现代史研究室合并而成)只发现了上编(铅印本)和中编的部分蓝印誊抄本。由于前者相对成熟,我们现将其单独正式出版,定名为《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运动史》,一来旨在纪念1960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沈以行等人)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组青年教师、1956级同学)的深度合作;二来也是为了向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以遂一个甲子前当事者们的未竟之愿。

必须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沈以行、姜沛南、郑庆声又曾领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运史研究室集体撰写了扛鼎之作——《上海工人运动史》(上、下两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996年版)。这两部相距二三十年的工人运动史虽然没有直接关联,但学术史上的相互呼应却是有目共睹的。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李华兴先生,20世纪60年代初他是参写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学生,不久留校任教,20多年后则出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他本人的学术历程,就是历史学系与历史研究所双方长期协作的缩影。据说李先生生前曾多次有意出版本书,但均未果。

借此,请允许我们向所有为本书做出过贡献的师长、系友们致敬!

 

马军、陈雁

2021年3月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上海工人阶级的形成与早期的自发斗争(1840—1919年5月)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的上海社会与人民斗争
一、上海有悠久的历史,在鸦片战争后被帝国主义据为侵华基地
二、上海人民早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第二节 上海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初期的反抗斗争(1840—1895年)
一、上海近代工业的出现和工人阶级的产生
二、上海工人身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三、上海工人的初期反抗斗争
第三节 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1895—1914年)
一、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工人反帝斗争的发展
二、上海工人追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辛亥革命后上海工人的政治要求和资产阶级在工人中的活动
第四节 上海工人阶级的壮大和从自发斗争向自觉斗争过渡(1914—1919年5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工人阶级的壮大
二、上海工人阶级的特点
三、上海工人从自发斗争向自觉斗争过渡
本章结束语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海工人运动的高涨(1919年5月—1923年)
第一节 上海工人阶级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五四运动和“六三”爱国大罢工
三、“六三”大罢工后上海工人的继续斗争
第二节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及其活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对上海工人运动的领导
第三节 上海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
一、上海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的形成
二、上海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及其特点
三、上海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本章结束语
第三章 上海工人反帝斗争的新高潮——五卅运动(1924年1月—1926年4月)
第一节 上海工人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
一、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二、党的工作深入工人群众中·上海工人运动的恢复
三、五卅运动的序幕——日本纱厂二月大罢工
第二节 伟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爆发
一、帝国主义枪杀工人顾正红·反帝怒潮的掀起
二、“五卅”惨案·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三罢斗争的展开
三、党在上海工人中的组织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工人阶级战斗力量的壮大
第三节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于五卅运动的镇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投降·工人阶级的坚持斗争
一、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于五卅运动的镇压与破坏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投降·工人阶级的坚持斗争
三、反帝统一战线的分裂·工人阶级斗争策略的转变·大罢工的逐步收缩
四、五卅运动后上海工人的继续斗争
本章结束语
第四章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6年5月一1927年4月)
第一节 三次武装起义前夜的上海工人运动
一、反帝运动的重新高涨——五卅周年纪念
二、6月至9月的罢工浪潮
第二节 上海工人第一、第二次武装起义
一、第一次武装起义
二、第一次武装起义后上海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
三、第二次武装起义
第三节 胜利的第三次武装起义
一、党对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
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
三、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第四节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运动转向低潮
一、帝国主义与蒋介石相互勾结的阴谋
二、“四一二”大屠杀和上海工人的英勇反抗
本章结束语
附录
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
再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