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色宿州/安徽红色历史记忆丛书
0.00     定价 ¥ 8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690199
  • 作      者:
    编者:胡北|责编:魏飞建//张长举|总主编:陆发春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丛书设计的学术旨趣,是在全省党史研究工作原有成果基础上,充分吸收近现代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真实全面地反映安徽红色文化重点市县革命斗争光辉历程。首批选取安徽省红色革命历史传统的十个县市,即金寨、岳西、六安、泾县、无为、定远、合肥、寿县、黄山、宿州,对1912至1949年间这些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重大主题予以详细梳理、叙述。    本册为《红色宿州》。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吸收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宿州革命史进行专题式梳理,以期擦亮这张红色名片,使红色宿州的底色愈加鲜红,进而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暗夜宿州
(一)帝国主义魔爪
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寻找种种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把魔爪伸向中国的四面八方。
通过传播基督教教义和精神,来摧毁中国人民的伟大爱国心和革命热情,是帝国主义侵略者企图征服中国的一种手段。据《皖政辑要》记载,“皖省设立教堂,以五河(原属宿州)为最早,实创于道光季年。度其教必从淮扬传人,观于泗属教堂仍有隶扬司铎管理可知也”。而后,外国传教士以五河为跳板,逐渐向凤阳、泗县以及皖北其他地区扩张,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耶稣教堂已遍布宿州各县。传教士所到之处,洋人和官府、强盗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在当地推行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仅萧县一地,自1888年开始,就先后有法国、意大利、美国、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的传教士来传教。他们疯狂发展教徒,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在萧城、黄口、马井、九店、王寨、丁里、朔里、郑庄、孟庄、程楼、吴庄等地发展教徒一万多人,并建立了教会组织。洋人一方面以教堂为依托,通过传教、办学校、开医院、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到处散布迷信,鼓吹“洋人好”,对当地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另一方面,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幌子,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残害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如:萧西马井天主教堂倚仗县府卫队的保护,公开窝藏土匪,坐地分赃。被他们一手扶植起来的马良科、马达子等土匪,抢掠萧西大半个县,被群众捉拿送县府后,教堂神甫勾结县知事,反诬百姓“有意侮辱教徒”,当即将土匪释放。黄口一传教士见教徒祁秋长得漂亮,就不准她结婚,对其进行诱骗奸污,逼得祁秋自缢而死。泗县一教徒同人打官司,见了县知事说:“我是天主教徒,只跪神不跪地方官。”平时传教士、教徒遇有诉讼事,只要神甫一张名片即可解除官司。
帝国主义势力在进行文化渗透、攫取政治特权的同时,加紧经济掠夺。洋人除利用教会霸占民田出租放债外,还通过办洋行、商业,倾销外货,排斥民族工商业。1908年,英国以200万英镑投资修筑津浦铁路南段,在宿县符离集黄山头建采石厂。铁路修通以后,外货大量流人萧县,萧城、黄口、郝集、曹村等较大集镇遂成为外货倾销的主要市场。仅萧城、黄口两地,1919年前后就有大小商店170余家,这些商店都先后成为各国洋行的经销店或代销店,外货量一般达到70%至80%,个别商店经销的商品甚至全是外货。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地方手工业纷纷倒闭。1909年,英国商人在宿城设立大同蛋厂,收购鸡蛋,加工出售。1914年,德国商人在蚌埠建了两个货栈,专门收购鸡蛋和芝麻。1916年,美国美孚洋行在蚌埠设经销处,向皖北等地倾销煤油、洋烛、火柴等商品。洋货大量进入宿州市场,迫使地方民族工商业、农民家庭手工业破产。
(二)封建势力盘剥
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掠夺中国的社会基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江淮平原上,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支柱的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剥削,变得更加严重。一些官僚、地主巧取豪夺,大肆兼并土地,凭借土地所有权,不仅对农民进行封建地租剥削,还有名目繁多的附加租等额外剥削。
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淮北各地乡绅地主“其擅作威福,鱼肉农民者,盖多数矣”。宿县东南乡的大地主陈道辉、东北灰古的赵铁牛,宿县城里的邵德府、黄灿府,都占有数千亩乃至数万亩以上的土地,占有几顷、几十顷土地的中小地主更多。缺地、无地的农民日益增多,他们全靠租种地主的土地或扛长工艰难地生活着。由于地主残酷的剥削,官府惨重的压榨,各种税收多如牛毛,农民一遇天灾人祸,只有逃荒要饭或借高利贷、卖儿卖女,过着艰难凄惨的生活。当时,农村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农民头上三把刀,税多租重贷息高;农民面前三条路,逃荒要饭卖妻少。”即使逃荒要饭到城市的游民和城市居民,生活也很艰苦,不仅政治上受歧视,时常挨打受骂,在经济生活上也非常困难。有的出牛马力当搬运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披星戴月,工资低得可怜,难以维持温饱;有的当一生建筑工人,仍无席地安身,常年寄居在富人屋檐下;有的终生安不上家,或者安了家生下子女无法维持其生活,子女很小就要到街上要饭、拾破烂,或到商店当童工、学徒工,操奴婢之役,吃猪狗之饭,度日如年。当时,学徒中流传着一首歌谣:“人家坐着咱站着,人家吃饭咱看着,洗衣做饭哄孩子,端茶端水提尿壶,稍有怠慢打屁股。”
宿州广大农村呈现一片凋敝破败的景象,广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由于丧失或缺少生产资料,他们只能靠出卖劳力、逃荒要饭维持生活,加上各种黑暗势力的残酷压榨,长期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P12-15
展开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早期党团组织的创立
一、暗夜宿州
二、五四风雷
三、建立组织
四、建党先驱
第二章 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一、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二、农民暴动方兴未艾
第三章 日军在宿州的暴行
一、日军入侵,宿州沦陷
二、血债累累,罄竹难书
第四章 开辟抗日根据地
一、发动群众,团结抗战
二、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三、创建淮北抗日根据地
第五章 共筑淮北抗日根据地坚强堡垒
一、对敌斗争
二、根据地各项建设
第六章 中流砥柱夺取抗战胜利
一、四师西征
二、局部反攻
三、夺取伟大胜利
第七章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一、自卫反击
二、全面恢复
第八章 决战双堆宿州解放
一、决战前夜
二、阻击合围
三、准备攻击
四、阵地歼灭
结语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