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统称为辛亥革命战争,性质上属于推翻清朝帝制的战争,主要包括辛亥年武昌首义和各省武装起义。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晚,武昌新军起事。经过一夜激战,于次日凌晨占领藩署,接管藩库,十八星旗飘扬在武昌城头。恩格斯曾说,革命之际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武昌首义看似猝发,却并非偶然,它是之前武装起义和革命宣传造势的能量聚集的总爆发。自1895年孙中山举行第一次广州起义后的十来年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连绵不断,主要有惠州起义、湘赣边界起义、萍浏醴起义、西南中越边境中华革命军起义、皖浙起义、广州庚戌起义和辛亥黄花岗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均以失败告终,却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悲壮、惨烈的黄花岗起义更为民主革命事业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稍后的蜀中发难实为辛亥年革命战争的序幕。
武汉三镇光复后,“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政府”的“民军”与北洋清军主力在汉口、汉阳鏖战,此为辛亥革命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战争,也是持续时间较长、最为激烈的战争。由于武汉是长江流域华中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武汉保卫战实属现代城市之战。40多天的奋战,革命军誓死守卫汉口、汉阳,吸引了北洋军的主力,为各省起义宣告独立、脱离清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超出人们的意料:湖南率先宣告独立,使湖北免去腹背受敌之忧,此时距离武昌起义只有12天;到10月底,陕西、江西、山西、云南四省相继宣告独立;11月上旬,在上海起义带动下的南方诸省——江苏(除南京外)、浙江、安徽、福建、贵州、广西、广东相继起义给予清政府第二次决定性的打击;11月下旬,西南重庆、成都也宣告独立。各省起义有力地声援了武汉,使得革命在全国成遥相呼应之势,清朝专制帝制大厦之倾覆成为定局。
南京之争夺事关“挽武汉垂危之局,开南北统一之基”。12月初,江浙联军攻取南京城后,南北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南北议和时,双方有战有和,在对峙中存在着极大的变数,构成了以军事为基础的政治博弈。议和成,战争终。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将辛亥革命战争推向辉煌。
辛亥革命战争是胜利的,它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从此,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