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钱江潮忆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6513857
  • 作      者:
    编者:步汉英|责编:杨清华
  • 出 版 社 :
    杭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钱江潮忆》是一本展示钱塘江历史文化的综合性通俗读物。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延续了《钱塘拾遗》《钱潮回声》《钱塘记忆》等书的一贯风格,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解读钱塘江的历史变迁、筑塘御潮及沿江百姓如何与江水共生共存的诸多方面,体现出江千先辈在长期治江抗潮斗争中的精神内核,应该说涵盖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全书六个板块的设置中,我们做了个新的尝试,保留了海塘史话、渡口塘埠、围涂筑堤、抗潮防灾等传统板块,使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证。在此前提下,我们新设置了沿江风情、往事访谈这两个板块。沿江风情这个板块的内容,意在展现沿岸百姓世世代代与钱塘江休戚相关,追求与钱塘江和谐共生的理念;而往事访谈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对有关当事人的访问或采访,既是当事人对某一历史的追述和回忆,也是执笔者的真实记录,读后让入耳目一新。这是难得的口述历史,彰显了政协“三亲”资料的特色,具有“存史,资政”的价值,也为今后的编辑工作提供了范本。
  《钱江潮忆》资料翔实,人物鲜活,语言通俗流畅,具有江千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是一本集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体,接地气的大众化好书,也是深入了解钱塘江文化的理想窗口,值得一读。
展开
精彩书摘
  《钱江潮忆》:
  以前潮水很大,还有上游的山水冲刷,所以渡船的航道没有固定的位置,后梢有两个人摇橹,把舵的称船老大。有的时候需要有人在船头用竹竿测量江水的深浅,这个人称领船老大。领船老大用的竹竿上扎有一道道棕丝,每一米左右一道,共四道。在测量水位时喊出的声音很好听,最上面一道棕丝称“上毛”,最下面的称“下毛”。如离上、下毛有点小距离就喊一声“一脚踝”,距离大的就称“一大腿”,连起来就喊成这样:上毛落水一脚踝,下毛落水一大腿。听起来蛮风趣,杭州话说起来还挺押韵的。
  家住五堡的屠老大今年50多岁,现在在干个体,他从事渡船工作快30年了,算得上老船工了。他说,早先在一堡、三堡都有渡口,都在1942年先后取消了,只留了五堡渡口正式归航运局管辖。到20世纪70年代后,手摇船换成了木制的柴油机船,速度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每次载的人不多。直到20世纪90年代有了浙杭303客船,载人多,价格便宜,速度快,安全才有了保障。那时候是五堡渡最辉煌的时刻。以前老百姓要过江,要么走钱江一桥、南星桥轮渡,要么走七甲渡和五堡渡口,下游则过七堡渡,单是五堡渡一天的载客量就达到千把个人。那时候,渡船是12小时不停地打来回,单趟船票只要几毛钱,后来水涨船高,但还是算便宜的,屠老大说,正因为开渡船,他才幸运地认识了江对岸的萧山姑娘,并结婚生子。他说在四堡、五堡这一带,像他这样萧山有亲戚的人家很多,轮渡停了四五年了,走亲访友要从三桥、二桥绕道过去,但现在条件好了,多数人家有了汽车,没有渡船也习惯了,只是总会想起那撑渡船的岁月。
  “我从小在五堡渡口旁边长大,记得五六岁的时候,经常在渡口边玩耍,朦胧地记得当时渡口的场景。渡船一靠岸,人真多啊,都是拖儿带女的,或者是推着自行车载着满满当当货物的。那时的船埠头很简陋,船是靠不到边的,以铺搭马凳跳板作挑埠,水涨船高时,一凳二跳,水浅时二凳三跳,长短不固定。胆小的乘客过跳板时摇摇晃晃,看得我心扑扑地跳。有时还能看到乘客因为晕船,一上岸就蹲在埠头旁边呕吐的。当时幼小的我就知道了乘船渡江是何等的艰难和吓人。稍长大后,听老人讲:‘一世不渡江是全福人。’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还记得小时候在渡口的沙滩上,有许多妇女冒着烈日,戴着草帽在补船帆。我出生时,母亲奶水不够,经常去隔壁沈大妈那里讨奶吃,沈大妈成了我的奶妈。稍大后也经常去沈大妈家玩,她是一位农家妇女,有时她去五堡渡口补船帆,我也跟着去玩。船帆即风篷,渡船上都装有高高大大的风篷,黄褐的颜色,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风篷在船上可以四面旋转,不管东南西北风,都可以借风力为动力。当船离岸后,把船帆扯起,快要靠岸时把船帆落下,因这样频繁地扯上拉下,所以船帆很容易撕破。补帆成了渡口的一项工种,但都是临时工,专门照顾船员家属赚点钞票,也算是一种福利。童年的我不知天高地厚,看到大人们在补帆时拉帆布,绕线头,我也七手八脚地去帮忙,给大人们忙里添乱,大人们都说我是‘夹忙炒螺蛳’。补到傍晚收工,每人能拿到8毛钱工资,那时候一天能赚8毛钱是很难得的事情。
  ……
展开
目录
渡口塘埠
土备塘上的盐埠头
沧桑五堡渡
六堡塘埠和长盘头
七堡渡口与航班轮船
四季青碑亭
四季青境内的古塘埠
乌龙庙塘埠的南北东西
远去的五堡渡口

抗潮防灾
军民合力奋战海塘决口
江边人家不看潮
漫说钱塘江岸线变迁
漫谈江干的气象灾异
钱塘江涌潮与弄潮儿
水火两劫难
沿江习俗之喊潮
忆防潮队的日子

海塘史话
潮起潮落八仙石
捍海石塘与秋涛路
六堡发现“西过字号”海塘碑
明清年代的钱塘江海塘
七堡的海塘遗迹
钱塘江北岸海塘概述
钱塘江海塘管理和塘兵
走马塘曾是古海塘

往事访谈
五堡轮渡的最后时光
抗台风护家园
从草舍到高楼
当年塘工局在七堡租工房
江南“飞地”的故事
钱塘江边说堡房
四堡里一位老塘工
鱼浦杨公村
……

围涂筑塘
沿江风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