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东的王国和帝国(精)/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0.00     定价 ¥ 7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9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399028
  • 作      者:
    编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责编:裴郁//张瑾|译者:周恒涛
  • 出 版 社 :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 中东地区何以能成为“世界火药桶”?这一地缘政治意义,可以从本书的历史讲述和解读中得到印证与理解。自古以来,中东一直是一个政治上支离破碎,文化上同质的地区。这里曾经散布着多个小王国。坐拥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重要海陆贸易交汇点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里一直为大国势力所觊觎。

 

★政治上的弱势却让文化蓬勃发展。在迦南或闪族传统占主导地位的中东地区,其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至今仍对西方文化产生着影响。字母文字诞生在这里也绝非偶然。此外,在中东,或者更准确地说以色列,是一神教的摇篮,这种宗教观念通过犹太—基督教传统成功得以保留。本书通过专题研究的形式,对字母文字的源起、讲述的历史真伪等进行辨析和解读,相信可以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历史认知。

 

★浸入式阅读体验。丰富的考古发现、古典文献、建筑以及各种文物真迹、复原图、画作、地图、战役示意图等,直观、全面、细节地呈现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300年以色列王国、犹太王国、腓尼基城邦、阿拉米王国、吕底亚王国、新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到最后波斯帝国文明的瑰丽与奇伟。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有史以来规模宏大、前所未有的一次历史丛书项目。100多年历史文化内容的培育与积累!30种图书的丛书规模前所未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历史内容的精髓。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国际顶级学府中的历史学家组成了编委,前沿、权威的历史解读和阐释。真正以全球化视野观照人类历史与文明!编委分别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高等社会科学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高等学府与研究机构。

 

★ 极具视觉冲击效果,拥有丰富的地图、绘图和历史图像资源——共计5000幅珍贵四色历史图片,来自世界著名博物馆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赖以成名的图片库——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佛洛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梵蒂冈美术馆;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本书装帧为四色精装,双封面采用烫金及烫银工艺,高端质感,极富典藏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1888年1月13日,于美国华盛顿的宇宙俱乐部成立,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学会创办了自己的会刊,这便是如今享誉全球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此外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还拥有国家地理频道等包含电影、电视节目、图书、网站等一系列跨媒体品牌,如今学会现已经成为全球的非盈利的教育与科学机构。

 

本丛书顾问编委: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剑桥大学文化史荣誉教授。

约翰·艾略特爵士(Sir John H. Elliott):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荣誉教授、牛津奥里尔学院荣誉院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荣誉院士。

其余编委都为来自全球著名学府的历史学等相关学科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品的、规模宏大的历史丛书项目,共有30种图书,是其:100多年历史文化内容的培育与积累。本套丛书内容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心创制。立足于历史与文明的思索,以时间轴展开对世界各地文明及人类历史发展变量的解读和记录。 中东地处亚非欧大陆的核心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政治上支离破碎的地区,为大国势力所觊觎和掌控,但这种政治上的弱势却让文化蓬勃发展。其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至今仍对西方文化产生着影响。 本书梳理了中东地区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300年的历史。讲述了以色列王国、犹太王国、腓尼基城邦、阿拉米王国、吕底亚王国、新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到最后波斯帝国崛起的历史脉络和瑰丽恢宏的文明。这一地区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地缘政治意义,可以从这种历史的讲述中得到印证与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圣经,考古学与历史

 

对于古以色列历史的爱好者来说,最常遇到,也是最令人苦恼的问题恐怕就是:圣经中的话全是对的吗?或者说: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旧约全书》中记载的所有或者绝大部分事件,都按照书中所述那样发生过?这个常见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且充满争议。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研究,专家们已经确认了圣经的编撰结构、大量不恰当的言语、年代错误、前后矛盾、含混不清甚至抄袭的内容。这样的事实足以提醒我们圣经只是一部宗教典籍,将其视为历史文献是非常危险的。

让我们通过一些描写历史问题的简短片段,来认真思考一下圣经作为历史资料的可靠性。

根据《创世纪》和《列王纪》中的记载,亚伯拉罕是来自迦勒底(Chaldea)地区的乌尔(Ur)。如果按照专家们的考证,先祖们的传奇故事始于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初期,这里就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时间错误,因为迦勒底人一千年后才占领乌尔。在亚伯拉罕生活的年代,这座城市的名字不应该是乌尔。

在《创世纪》中还提到亚伯拉罕的牲口中有骆驼,这也是很让人诧异的,因为骆驼直到公元前1500年后才被驯化。

另一个重要的例子是摩西(Moïse),关于他出身的叙述与公元前7世纪尼尼微(Ninive)书吏所写的阿卡德王萨尔贡(Sargon of Akkad)的故事出奇地相似。这个故事说的是萨尔贡是一个女祭司和一位山区牧民之子。受其社会和宗教地位所限,女祭司不能拥有孩子,无奈只能放弃这个新生儿。婴儿就这样被放入沥青包裹的竹篮中,抛弃于幼发拉底河(Euphrate)上。摩西与萨尔贡两个情节极其相似的故事也非常有说服力。

关于大卫王也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描述。举个例子,按照《列王纪》第一卷的说法,是大卫在一次战斗中杀死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Goliath),而第二卷则说杀死歌利亚的是一个叫伊勒哈难(Elhanan)的人。《历代志上》的最后还提供了一个信息:据说以伊勒哈难杀死了歌利亚的一个兄弟。

圣经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旧约全书》中的每一卷中几乎都有。随着在以色列和近东考古发现的不断深入,更多相关的问题也会浮出水面。选取的部分例子足以说明考古学中的困难。

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以色列部落征服迦南地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占领艾(Ai)和杰里科 (Jericho)两座城市。按照《约书亚记》中的记载,以色列人带着约柜绕着耶利哥的城墙转了六天。第七天,在绕城七圈后,祭司们吹响号角,百姓们也齐声发出战吼。随后,以色列神雅威出现并掀翻了城墙将城池相送,以色列人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里。在近代在杰里科和艾(今埃特废丘,Et-Tell)完成的挖掘却证实这两座城市从未曾被以色列人征服,推翻了圣经中的说法。

如今的杰里科是一座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城市,它的名字源于闪米特语中“月亮”一词,意味着这座城市是最早的月神崇拜中心之一。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杰里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但这种说法也时不时会受到质疑。按照考古学界的说法,此城在新石器时代曾经历过一段辉煌时期,但到了公元前1200年左右居民已经所剩无几。

艾城的例子更为明显。虽然这座王城是在一片硝烟中被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仍指出,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比约书亚王生活的年代早了一千多年。城市被摧毁以后,直到公元前1200年这里都是一片废墟。一座荒废了一千多年的城市显然不可能是被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用武力征服的。

 

不同的解读

频繁出现的时间错误让一些历史学家坚决地捍卫一些颠覆性的理论,例如《旧约》中各卷编纂年代实际上非常晚,可能在波斯或古希腊时期,而且圣经的内容与史实无关,只是一些文学叙述。在这些人看来,圣经不是基于历史资料而是参考远古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所著,此外关于古以色列历史的资料并不存在。因此《旧约》无论如何都不能被视为可靠和可信的史料来还原古以色列的历史,它只是后来编写的一些故事,用于证明以色列远古历史的存在并做出一些解释。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大卫王与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Gilgamesh)、希腊的阿喀琉斯(Achilles)、凯尔特的亚瑟王(Arthur)这些大名鼎鼎的英雄很像,他们只是在传说中的人物,真实性值得商榷。

回到我们最初提出的那个问题:圣经中的话全是对的吗?对于那些最具有批判精神的历史学家来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这样的预先假定也会遭遇到一些明显的问题,因为《旧约》中也有一部分资料和故事参考的是考古学和非圣经文献这样的“中性”信息源。

 

亚述和巴比伦

我们找到了一些亚述和巴比伦的文献,其中也提到了圣经中出现过的以色列和犹太国王,这些都是重要的例子。其中一位国王的名字甚至被刻在了黑色方尖碑上,下方还有描绘以色列国王耶户(Jehu)向亚述君主萨尔玛那萨尔三世缴税情景的浮雕。

圣经还与著名的米沙石碑也有部分内容相符。1868年在底本发现的米沙石碑上刻有与腓尼基文非常相似的文字。石碑由米沙本人下令建造,这位摩押国王也曾出现在《列王纪》的第二卷。虽然在一些事件的阐述上,石碑上和圣经之间仍存在相当多不同点,但足以证明圣经中的某些人物并不是作者纯粹的凭空想象,而是有据可靠。

考古学家们也证实,部分圣经中提及的城市确实存在。例如《列王纪》的第二卷中提到了公元前701年,亚述国王西拿基立曾入侵犹大。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当年那场军事行动的确凿证据。西拿基立在尼尼微的宫殿遗迹中遗找出了大量的证据见证了犹大王国继第二大城市拉吉被围攻和陷落的过程。考古学家对位于今以色列境内的这座古城的挖掘工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城池被摧毁的细节,包括破城的准确时间公元前701年。我们甚至还找到了亚述军队为将战争机器推上城墙而搭建的斜坡。


展开
目录

概述

 

公元前 1200 年的大危机

公元前 1200 年,是近东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社会紧张局势和气候突变,这给整个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在这个时期,赫梯帝国覆灭,埃及丢失了迦南的领土,许多城市毁于一旦。

 

档案 :字母的诞生

作为人类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的字母就是由中东人创造的。

 

巴勒斯坦王国

公元前 1200 年的危机过后,巴勒斯坦经历了一场政治变革,很多小王国和城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整个变化过程是独立发生的,当时该地区的大势力埃及和亚述正处于低谷期,没有能力来干预他国的事情。

 

档案 :圣经, 考古学与历史

对于 2000 多年前发生在混乱的近东地区的一些事件,圣经和考古学给出了不同的描述。

 

黎巴嫩、 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

公元前 12 世纪初至公元前 9 世纪中叶,黎巴嫩、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经历了与巴勒斯坦非常相似的政治发展过程。由于没有强大的霸权帝国,这些地区出现了自治的政治实体。这导致了叙利亚—赫梯和阿拉米王国的出现,以及腓尼基人的商业扩张。

 

档案 :腓尼基商船与战船

自公元前 9 世纪开始,腓尼基人为了控制地中海的殖民地,在商业和军事方面与希腊人展开了竞逐。

 

帝国的回归

公元前 1200 年的危机让近东的民族和政治形势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最终导致一众独立小王国的出现。这些王国在公元前 8 至公元前 6 世纪期间全部消失,它们的结局是很突然的,有时甚至充满了血腥暴力。新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帝国不可阻挡的军事和领土扩张,直接导致了这些城邦的灭亡。

 

波斯的征服

波斯人在近东的统治似乎改变了该地区居民的命运,使他们摆脱了新巴比伦帝国的枷锁。波斯人在新占领领土实施的政策与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截然不同,而这种全新的统治模式为近东地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口数量的大幅上涨。

 

档案 :波斯帝国恢宏的首都——波斯波利斯

作为古代遗留下来的最壮观的遗迹之一,波斯波利斯见证了灿烂辉煌的波斯文明。

 

附录

近东的王国和帝国 (公元前 1200—公元前 319 年)

对照年表 :近东、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其他文明

王朝列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