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第一章 莫卧儿王朝瓦解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第一节 早期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第二节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第三节 殖民统治的两种方式
第四节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第二章 近代的宗教与社会改革
第一节 罗姆摩罕·罗易与梵社
第二节 达耶难陀与雅利安社
第三节 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的改革
第四节 宗教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第三章 印度的觉醒与民族独立运动
第一节 国大党建立和“温和派”的改良政策
第二节 “激进派”与“印度自治”的政治纲领
第三节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印度独立
第四节 “两个民族”理论与印巴分治
第四章 独立后的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独立后的政治变革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方针
第三节 土地改革与乡村建设
第四节 1991年的经济改革与印度崛起
第五章 甘地的“真理”与“非暴力”学说
第一节 甘地的人生
第二节 “真理一神”一元论
第三节 “非暴力”学说
第四节 “坚持真理”学说
第六章 泰戈尔“普遍和谐”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泰戈尔的生平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节 人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第四节 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第五节 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六节 “人的宗教”
第七章 尼赫鲁的三大建国方略
第一节 尼赫? 车氖浪字饕?
第二节尼赫? 车拿裰髦饕?
第三节 尼赫? 车纳缁嶂饕?
第八章 新吠檀多哲学思潮的兴起
第一节 维韦卡南达的“行动吠檀多论”
第二节 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论”
第三节 薄泰恰里耶的“吠檀多认识论”
第四节 薄伽万·达斯的“关于‘自我’的科学”
第五节 拉达克里希南的“新吠檀多论”
第六节 新吠檀多哲学的特点
第九章 印度的多元宗教与神灵崇拜
第一节 印度的人口与现存宗教
第二节 印度教神灵的特点
第三节 印度教的多神崇拜
第十章 宗教祭祀、礼仪与圣地
第一节 印度教的家庭五祭
第二节 四种主要仪礼
第三节 众多的宗教圣地
第十一章 独具特色的节日与习俗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节日
第二节 独特的习俗
第三节 别具一格的服饰和饮食习惯
第十二章 现代印度文学
第一节 伟大诗人泰戈尔的文学成就
第二节 印地语文学的杰出代表——普列姆昌德
第三节 乌尔都语诗人伊克巴尔
第十三章 多彩多姿的印度舞蹈
第十四章 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印度电影
第一节 印度电影的产生与无声电影时期
第二节 印度步入有声电影时代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是印度电影发展的一个高潮
第四节 印度电影之城——宝莱坞
第十五章 高速发展的印度科技
第一节 空间与航天科技
第二节 原子能科技
第三节 信息科技
第四节 生物科技
第十六章 独立后种姓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贱民反对种姓歧视的斗争
第二节 贱民制度的废除
第三节 种姓关系的变化
第四节 “种姓政治”的兴起
第十七章 印度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第一节 近代以来印度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第二节 印度教社团在西方的兴起
第三节 走向全球的印度教
第十八章 日新月异的中印文化交流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
第二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