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亚洲简史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6818917
  • 作      者:
    编者:(法)勒内·格鲁塞
  • 出 版 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既权威又角度新奇的亚洲史,创见性解读亚洲兴衰历程,尽览亚洲千年的文明流脉。

○全新插图珍藏版,版本稀缺加持,亚洲史泰斗勒内·格鲁塞的经典之作!

○知识含量丰富,历史脉络清晰,图文结合有趣,让你像读小说那般轻松、好看!



展开
作者简介

勒内·格鲁塞,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亚洲史研究界的泰斗,以研究中亚和远东著称。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历史系。最初在法国美术部工作,一战期间服役于法国军队,1925年任巴黎集美博物馆的助理管理委员,1933年成为色努斯基博物馆的指导及该馆亚洲艺术藏品的负责人,1946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52年去世于巴黎。他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著述颇丰,代表作《成吉思汗》《草原帝国》等均系世界历史名著。他还专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世界历史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回溯古老时代,将亚洲看作是人类文明诞生之地其实并不过誉。亚洲早期的农耕民族先于整个世界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进而出现了最早的政治雏形、中央国家,几乎事事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头。亚洲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或者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中,亚洲就是历史的代名词。

勒内·格鲁塞是亚洲史研究界的泰斗,对于亚洲历史的研究,格鲁塞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艺术。艺术是文化最精彩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不受时间的限制,能够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民族,而是先从整体对亚洲做出一个定义,然后再根据事实逐步拆解,进而勾勒出一幅幅清晰的亚洲历史画卷。笔者根据格鲁塞对于亚洲历史的研究成果,将亚洲历史归纳为五个阶段,这五卷历史讲述了亚洲从引领世界到被世界甩在身后的过程,读后让人扼腕叹息,令人深思警醒。

在我们中国和平崛起的当下,了解亚洲、感知亚洲是我们每一个有志于走向世界的中国人都必须要有的情怀。跟着格鲁塞回顾整个亚洲的兴衰,了解形成今天的亚洲格局的历史脉络,相信对于每一位读者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华夏的统一

一、华夏先民的扩张

随着农业的发展,华夏先民们在商朝时期开始形成紧凑的团体,簇拥着走出了中原的边界,到更广阔的地区去开垦新的耕地。

在这个过程中,华夏先民们征服了周边的“蛮夷”。这些所谓的“蛮夷”要么被同化加入到先民开拓的队伍中,要么被先民战胜后驱逐出这块土地。通过征服蛮荒、驯服江河、开垦山林,华夏先民们将自己的领地扩张到长江流域和渭河流域。


长江流域靠着捕鱼和打猎为生的部落在中国的先民们开拓到长江附近时,追随着华夏先民的脚步,逐渐放弃了渔猎,转而采用农耕的生活方式,他们被同化了,然后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几乎是同一时期,在渭河流域,一个自称“周人”的华夏先民部落也强大了起来。他们奉掌管农业的“后稷”为先祖,开始在这片富庶的冲积平原上开垦耕种,后来的长安城就是在这里建立的。

扎根在渭河平原的“周人”们,担负起了在这片土地上清理和耕种的任务。肥沃的土壤使得这片土地盛产稷粟,中国的先民们驱赶了附近的蛮夷,开垦了这片在当时还处在蛮荒状态的土地,然后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十分简单的生活。

同时与华夏在西部土地开垦的移民相邻的半游牧部落曾经令华夏先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周人的首领为了抵御周围不断攻击他们的部落—戎狄,拿出了一套“屯垦”的制度,保卫他们开垦出来的耕地。古代史书中记载,他们曾在“野蛮”部落的猛烈进攻下被迫撤退,等这些“野蛮”部落退去后,再从黄土高原下来,迁回渭河流域。

此时,华夏部落的主体是“商”这个原始政权,周人作为商政权西边的开拓者和保卫者,一直以来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戎狄不断地进行着战斗。

公元前 11 世纪中叶,商政权的最后一位君王纣因为残暴和荒淫受到了百姓的憎恨。当时周人中的领袖武王领导不满纣王行为的百姓发起了叛乱,击败纣王的军队。纣王逃回王宫,投身大火自杀了。武王获得了胜利,进入都城,成了中国先民新的王。

《史记》记载:“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遂入,至纣死所。”

在边境开垦拓荒的周人战胜了在中原骄奢淫逸的商,成了中原的新王,他们称这个国家为周。周人认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都来源于在渭河流域近 300 年的开拓和坚持,在这里,他们便可以俯瞰中原。

周人的统治时期(前 11 世纪—前 7 世纪),周人的艺术风格由商代流行的奢华炫目,回归到了简单朴素的原始风格,周代时期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带有简朴、粗犷的线条图案。

公元前 771 年,周人的都城遭到了西方犬戎部落的突袭和劫掠。周人抵抗失败,被迫放弃了渭河流域的都城,迁到了当时中原的中心洛阳地区。他们发现在这里不用再受到“野蛮”部落的侵袭,于是定居了下来。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安逸的生活很快就让他们丢掉了他们祖先坚守的战士品格,周人慢慢变得文恬武嬉,而最终周天子也成了华夏诸侯的傀儡。

二、混乱的诸侯争霸

周人在击败商之后,建立起了周政权。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和开垦更多的土地,扩大国家的领土面积,周政权的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度,分给了许多有功之臣土地,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诸侯国,从而实现帮助周政权对国家进行统治的目的。

但是,周朝的统治者没有想到,当周政权的王权衰落时,各诸侯便不再遵守他们与周王的约定,把周王当作一个傀儡,并窥视着周王的位置。

中国古代诸侯国的划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地理因素形成的。

比如,在西北的渭河流域—现在的陕西省,周王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天子的宝座。周王离开了这块土地,于是把这里分封给了诸侯秦伯,秦伯就在陕西黄土高原上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在山东东部,从泰山一直到山东半岛,有另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在此建立,那是传奇人物姜尚的后代建立的齐国。

被汉人文明吸引的“蛮族”部落慢慢也自发地加入汉人的队伍,采用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长江中游的湖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楚国。

周天子权力衰落,无法约束诸侯的行为,各个诸侯国之间开始发生争斗。起初这些诸侯之间的战争是充满侠士风度的战争,两军之间完全遵照着礼法进行战斗。开战之前,双方会站在战车上,互相致以问候,战斗时乘着战车互相冲锋。如果战败的一方能够证明自己的勇敢,那么他们还会得到赦免。

但是当几个诸侯国从这场诸侯混战中脱颖而出后,周天子彻底失去了地位。他们开始把国王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诸侯之间的战争失去约束。早期战争中的侠士精神和怜悯精神被抛弃,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被卷入到战争之中。

军事技术开始更新,战车这种竞赛式的武器被更适用于战争的骑兵取代。诸侯之间从谦恭有礼的骑士战争转变成你死我活的征服。

争夺霸权的诸侯国中,秦国因地处渭河高原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优势。此外,生活在中国当时蛮荒的西部边境的秦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充满了尚武的精神,秦国的士兵是各国中最骁勇善战的,他们凭借着敌人的头颅来获取功勋。

中国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这样形容秦国:“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国为了征服各诸侯国耗费了 150 年的时间,他们在战争中施行了各种阴谋诡计和残酷的暴行:

公元前 331 年,秦军处死魏军 8 万人;公元前 318 年,秦军粉碎了韩、魏、赵的联盟,斩 8.2 万个首级;公元前 312 年,击败楚国,杀 8 万人;公元前 307 年,斩杀 6 万人;公元前 293 年,击败韩国和魏国,斩首 24 万人;公元前 275 年,斩魏国 4 万首级,同年再战魏国,斩 15 万首级;公元前 260 年,击败赵国,杀 40 余万人。

此后差不多 10 年的时间,中国版图的统一者—未来的始皇帝,登上了君主的王座,华夏历史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百家争鸣大时代

在诸侯争霸这段混乱的战争时期,华夏古代的智者先贤们率先看到了战争动乱对社会的伤害。为了改变这个残酷的社会环境,华夏的先贤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思想主张。他们的学说在这个动乱的时代相互碰撞,形成了当时华夏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

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孔子在各诸侯国之间奔走并建立了他的学派—儒学,教义的主要特征是道德。

孔子的思想像苏格拉底一样都是倾向于教人认识自己,在认知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孔子也像苏格拉底一样是不可知论者—拒绝探索命运的奥秘:“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这一学派的所有圣贤哲人都宣扬孝道,提倡祖先崇拜。孔子认为人们应该恪守传统,但不应该完全被礼仪所束缚,尊重礼仪是为了追求心灵的纯洁和诚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