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章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课题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移动事件的研究
一 词汇化模式
二 移动事件表达与语言类型
三 移动事件的构式类型
第二节 日语复合动词的语言学研究
一 复合动词分类的研究
二 复合动词结合条件的研究
三 复合动词后项意义的研究
四 复合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第三节 日语复合动词的教学研究
第四节 日语复合动词的习得研究
一 复合动词整体的习得研究
二 复合动词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 移动复合动词的习得研究
第五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
第一节 概念迁移假说
第二节 概念迁移分析框架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 空间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二 词汇化模式
三 主动移动、致使移动
四移动路径类型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步骤
二 判定迁移的标准
三 数据类型和统计方法
四 体例说明
第四章 看图作文产出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研究课题
第二节 调查设计
第三节 调查分析
一 移动表达类型产出分析
二 词汇化模式产出分析
三 移动事件产出分析
四 移动路径产出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移动表达选择倾向及使用意识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研究课题
第二节 调查设计
第三节 移动表达选择倾向分析
一 移动表达类型选择倾向分析
二 词汇化模式选择倾向分析
三 移动事件表达选择倾向分析
四 移动路径表达选择倾向分析
第四节 移动表达使用意识分析
一 最适合项分析
二 使用意识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出与选择倾向调查中的年级发展变化分析
第一节 移动表达类型年级发展比较
第二节 词汇化模式年级发展比较
第三节 移动事件年级发展比较
第四节 移动路径年级发展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空间移动表达概念迁移分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课题
第二节 概念迁移总体分析
一 概念变化类型与概念迁移
二 概念挪用
三 概念重组
第三节 概念迁移的发展变化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结果概述
第二节 启示
一 理论启示
二 教育实践启示
三 研究方法启示
第三节 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不足和未来的方向
附录
附录1 看图作文产出调查(汉语版节选)
附录2 移动表达选择倾向及使用意识调查(汉语版)
附录3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前15位日语单纯动词
附录4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复合动词(部分)
附录5 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复合动词
附录6 学习者产出的前15位汉语和日语V类动词
附录7 学习者产出的前15位汉语和日语V1+V2类动词
附录8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方式动词(部分)
附录9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路径动词(部分)
附录10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原因动词(部分)
附录11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方式+路径〉类动词
附录12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原因+路径〉类动词
附录13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路径+路径〉类动词
附录14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视觉+路径〉类动词
附录15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方式动词
附录16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路径动词
附录17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原因动词
附录18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方式+路径〉类动词
附录19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原因+路径〉类动词
附录20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路径+路径〉类动词
附录21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视觉+路径〉类动词
附录22 学习者产出的汉语方式、路径、原因动词
附录23 学习者产出的汉语〈方式+路径〉类动词
附录24 学习者产出的汉语〈原因+路径〉类动词
附录25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前10位日语主动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附录26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致使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附录27 三组学习者产出的日语虚拟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附录28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前10位日语主动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附录29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致使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附录30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虚拟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附录31 学习者产出的前10位汉语和日语主动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附录32 学习者产出的前10位汉语和日语致使移动事件移动表达
附录33 学习者产出的日语各路径类型移动表达
附录34 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产出的日语各路径类型移动表达
附录35 学习者产出的汉语〈进〉〈出〉〈上〉〈下〉类路径移动表达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