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与翻译研究相关的两对主要“转向”
(一)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
(二)翻译研究中的“社会转向”和社会学研究中的“翻译转向”
二、翻译研究中的两对“转向”与本研究之间的关联
三、郭沫若翻译研究现状与态势
四、郭沫若的德语学习与德国精神给养
第一章 郭沫若与歌德
一、郭沫若翻译《浮士德》
(一)郭沫若翻译中的移情与共感
(二)《浮士德》郭译本的译文语言特色
(三)《浮士德》翻译与郭沫若创作和研究之间的互文性关联
(四)对张荫麟有关郭沫若译本的评论之研究
二、郭沫若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译本
(一)“纯粹语言”:《少年维特之烦恼》译本的语言之维
(二)“西为中用”的体裁:散文诗情调充盈的书信体小说
(三)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巨大阅读效应
(四)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形变:《少年维特之烦恼剧本》
(五)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谱系——兼及叶灵凤
三、叙事长诗、国防文学和“土纸本”:郭译《赫曼与窦绿苔》
(一)翻译大背景:作为“国防文学”的现代叙事长诗
(二)译本的出版发行及“副文本”考量
(三)郭沫若的翻译贡献和意义
第二章 郭沫若与席勒
一、郭沫若的《华伦斯坦》翻译
(一)翻译动机
(二)郭沫若对译本的修改
(三)郭沫若对席勒悲剧和史剧的接受
二、郭沫若所译席勒诗歌中的戏剧关联
第三章 郭沫若与尼采
一、中日两国竞相翻译尼采的文化大背景
二、“创造社”之命名与尼采精神的关系
三、郭译《查拉图司屈拉钞》:从狂热到淡化的接受历程
四、从翻译尼采作品到阐释尼采精神
(一)“毁灭一创造”二元论
(二)酒神精神、强力意志与尚力美学
第四章 郭沫若与德语诗歌翻译
一、作为译诗选集的《德国诗选》和《沫若译诗集》
(一)《德国诗选》和《沫若译诗集》的版本
(二)进入《分类白话诗选》的郭沫若译诗
二、郭沫若德语译诗补遗研究
(一)《迷娘》中的德语译诗
(二)《弹琴者之歌》
(三)《女神之再生》中的德语译诗
(四)《歌德诗中所表现的思想》和《三叶集》中的德语译诗
三、郭沫若的海涅译诗
(一)郭沫若与海涅之间的文学因缘:从翻译到模仿
(二)郭沫若和海涅诗歌的类比
(三)创造社同人的海涅应和
(四)不完整的海涅接受
四、郭沫若《茵梦湖》中的译诗
(一)郭沫若的翻译美学贡献——“风韵译”
(二)《茵梦湖》译本中的3首译诗
第五章 郭沫若与自然主义文学
一、郭沫若的《异端》翻译:与东瀛之关系考辨
二、自然主义与精神分析的影响
(一)自然的描写
(二)心理的解剖
(三)情欲的暗示
三、郭译《异端》与王实味译本的比较
第六章 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和美术考古著作翻译
一、郭沫若译《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郭沫若译本考释及翻译范式
(二)郭沫若的翻译与其唯物史观的紧密关联
二、郭沫若译《美术考古一世纪》
(一)“美术考古学”的术语翻译
(二)著作翻译与历史考古研究之间的紧密关联
第七章 德语世界的郭沫若
一、郭沫若作品的德译
(一)郭沫若诗歌的德译
(二)郭沫若其他体裁作品的德译
二、德语世界对郭沫若其人其作的评介和研究
(一)德语区文学史书系中的郭沫若
(二)德语区对翻译家郭沫若的关注
(三)德语学界对郭沫若的其他研究
三、国际“郭沫若学”的构建——以德语世界为例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