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作为经验科学的形式语言学:走向新描写主义
第一章 作为经验科学的形式语言学:思想与方法
1.柏拉图问题
2.儿童语言获得与可学性问题
3.归纳法与类推法在解释上的局限性:抽象的必要
4.经验科学中的数据与理论
第二章 什么是新描写主义
第二部分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
第三章 题元、论元和语法功能项:格标效应与语言差异
1.汉语主宾语的选择自由
2.格与语言差异
3.格与主宾语的浮现和解读
4.结语
第四章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1.理论思考
2.原型理论及其问题
3.题元的允准与连接:局部性与显著性之间的交互作用
4.非常规语序与题元
5.进一步的讨论
6.结语
第五章 “他的老师当得好”与论元的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1.引言
2.移位分析的一些问题
3.基础生成还是转换生成?
4.复杂谓语与受事主语句
5.南北差异与主宾不对称
6.论元选择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7.结语
第六章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论元和宾语:从抽象动词“有”到句法-信息结构接口
1.问题
2.一个形式处理方案:从动词的句法投射到句法和信息结构接口
3.讨论
第七章 宁波话与普通话中话题和次话题的句法位置
1.引言
2.宁波话和普通话中与次话题有关的语言事实
3.次话题与VP嫁接
4.话题的允准与语言间的差异
5.结语
第八章 孤岛条件与话题化中名词词组的允准
1.引言
2.孤岛条件
3.反例
4.名词词组的允准
5.结语
第三部分 名动之分
第九章 句法对称与名动均衡:从语义密度和传染性看实词
1.引言
2.语义密度与传染性:汉语是一种形容词性语言
3.名动之分的内在性
4.结语
第四部分 量化与焦点
第十章 否定、焦点与辖域
1.引言
2.否定的辖域
3.否定的对象
4.普通话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从与东干话否定结构比较的角度看
5.结语
第十一章 完句条件与指称特征的允准
1.引言
2.完句成分的范围
3.指称特征的允准
4.结语
第十二章 焦点与量化
1.“都”和“只”的右向量化与焦点
2.右向量化与事件变量
3.“都”和“常常”的句法位置与量化对象
4.结语
第十三章 A-不-A疑问算子与量化副词的转城
1.VP嫁接
2.INFL嫁接
3.在INFL和VP之间
第十四章 量化副词与动态助词“了”和“过”
1.量化副词与“了”和“过”:问题的提出
2.量化副词和动态助词的量化对象与辖域
3.结语
第十五章 指称性、离散性与集合:孤岛中的疑问句研究
1.引言
2.孤岛内疑问词的解读
3.疑问句的形成
4.结语
第五部分 约束与指称
第十六章 约束B原则与代词的句内指称
1.引言
2.约束B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3.约束B原则的作用范围:题元结构
4.结语
第十七章 NP显著性的计算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
1.引言
2.基点度、主题性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3.题元等级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4.新格莱斯语用理论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5.自我归属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6.NP显著性的计算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7.结语
第十八章 汉语复合反身代词与英语反身代词比较研究
1.引言
2.汉语复合反身代词与英语反身代词的约束特性
3.显著性和局部性
4.汉语与英语中的限制等级
5.阻断语
6.结语
第六部分 上古汉语句法
第十九章 “因不失其亲”的句法及其他:从句法语义分析到语用推理
1.引言
2.“因不失其亲”的句法
3.从关联理论看所谓的错简——“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辨惑
4.结语
第二十章 《秦风·无衣》篇诗句的句法语义及其他:对一种以并联法为重要造句手段的动词型语言的个案分析
1.引言
2.“袍、泽、裳”是动词
3.附着词与“无衣”的句法结构
4.“與、同、偕”也是动词
5.“岂日无衣”之言外之意的否定
6.余论:并联法造句
第二十一章 从跨语言比较视角看《诗经》“于V”结构:“王于兴师”“王于出征”的句法语义及其他
1.“于”有无语义?
2.解读“于”的关键之一:王是否亲自出征?
3.解读“于”的关键之二:王是否等于天子?
4.“于”与GO
5.“于”与英语中的a-前缀
6.结语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