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2 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相关研究
1.2.1 汉语动词是否存在及物与不及物之分
1.2.2 如何区分汉语中的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1.2.3 不及物动词前后的名词及其句法身份的认定
1.2.4 不及物动词可以带何种类型的宾语
1.2.5 针对某一类型的宾语所做的微观层面的考察
1.2.6 由归纳现象到探讨原因——不及物动词何以能带宾语
1.2.7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相关研究
1.2.8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1.3 本书的研究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重点
1.3.3 理论背景
1.3.4 研究方法
1.3.5 语料来源
1.3.6 相关符号说明
2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2.1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结构的句法特征
2.1.1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结构各部分的构成及其句法性质
2.1.2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结构的句法功能
2.2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结构的语义特征
2.2.1 不及物动词的原型性特征
2.2.2 原型范畴与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的多义性
2.2.3 宾语的语义类型
2.3 本章小结
3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结构的构式分析
3.1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结构的构式性与构式化
3.1.1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结构的构式性
3.1.2 构式化过程
3.2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构式与组成成分的互动
3.2.1 戈德伯格对构式与动词互动关系的阐述
3.2.2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构式与动词的互动关系
3.2.3 构式作用下宾语指称抽象化或类义化
3.3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构式的家族类聚与承继联接
3.3.1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构式的家族类聚
3.3.2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构式间的承继联接
3.4 本章小结
4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能力差异原因之探讨
4.1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具体情况
4.2 足部位移不及物动词带宾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4.2.1 动词的音节数量与带宾能力强弱的关系
4.2.2 动词的使用频率与带宾能力强弱的关系
4.2.3 主观性视角对动词所带宾语性质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结语
5.1 本书的主要内容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水平方向类足部位移不及物带宾构式用例
附录2 垂直方向类足部位移不及物带宾构式用例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