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前文字研究
0.00     定价 ¥ 1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28824
  • 作      者:
    作者:黄亚平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把古文字起源这样一个比较艰深的知识,融入到艺术考古和文字起源这样几个通俗的知识中去,让读者读起来兴趣盎然。


展开
作者简介

黄亚平,男,1958年4月生,甘肃天水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青岛市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教学督导。长期任职于高校,主讲《古代汉语》、《文字学》《广义文字研究》等专业课以及中国海洋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国文化传统》,撰著有《注释学基础》《汉字符号学》(合著)《典籍符号与权力话语》《广义文字研究》(合著)《广义文字学研究自选集》《文字与文明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市级各种学术奖5项。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广义文字学研究与训诂学注释研究,是“广义文字学”概念的首倡者,与德国学者白瑞斯、王宵冰主编的《广义文字研究》为该领域发轫之作。主编的“文字与文明”译丛(商务印书馆,2011)深受读者欢迎。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融原始艺术、神话、考古于一炉,体大思精,见解独到,文字起源研究别开生面。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艺术图片与相关神话,并一一作了解读,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本书后半部分重点讨论了前文字与汉字起源关系问题。明确提出汉字字符的传承性、字符演变的理据性是以汉字为代表的世界上所有表意文字的本质特征,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在很大程度就体现在汉字字符的来源、发展与演变过程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字符的传承与中国文明的延续始终存在着高度一致的辩证发展关系。汉字史研究理应包括前文字阶段,充分展现汉字的来龙去脉,深入挖掘中国文明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贯通学术史研究的脉络。
展开
目录

上编 前文字研究

绪论

一、前文字的概念

二、前文字的性质 

三、前文字的功能 

四、前文字的研究价值

五、广义文字学的文字分期与分类 

第一章 前文字材料的梳理 

第一节 欧洲前文字材料

一、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

二、欧洲中石器时代 石

三、欧洲新石器时代

四、欧洲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早期

第二节 西亚、南亚和中亚前文字材料 

一、西亚地区 

二、安纳托利亚地区 

三、南亚次大陆

四、中亚地区

五、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第三节 东亚、东南亚前文字材料 

一、中国境内 

二、日、韩境内

三、东南亚陆地国家

四、东南亚岛国

第四节 大洋洲前文字材料

一、太平洋诸岛

二、澳大利亚

第五节 非洲前文字材料 

一、北部非洲 

二、东部和中部非洲

三、南部非洲

四、非洲部落艺术

第六节 美洲前文字材料

一、北美地区

二、中美洲地区

三、南美洲地区

第二章 前文字发生时的社会语境及其与神话叙事的关联

第一节 前文字材料发生时的社会语境

一、氏族社会的组织结构

二、氏族社会的观念形态

第二节 前文字与早期口述文学——神话的关联 

一、欧洲史前“维纳斯”小雕像与“大母神”神话叙事的关联 

二、亚洲史前女神像与女神信仰神话

三、大洋洲原住民部落艺术与神话 

四、非洲原住民史前艺术与神话 

五、美洲原住民部落艺术与神话 

第三章 前文字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语境还原 

一、狭义的语境还原 

二、广义的语境还原 

第二节 标准图案和标准器

一、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

二、良渚文化的“神人纹”

三、石家河文化“红陶斜腹杯”和“太极纹”图案

四、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的“陶鬶”

五、龙山时代黄河流域地区和周边的“陶鬲”

第三节 符号考古

一、聚合关系符号考古

二、组合关系符号考古 

三、变异关系符号考古 

第四章 前文字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物件型前文字

一、物件记事

二、结绳记事

三、契刻记事

四、筹策(八卦)记事

五、陶筹记事

第二节 图画型前文字

一、单个的表意图画

二、复杂的记事图画

第三节 象征型前文字 

一、象征的岩画 

二、象征的陶器图画 

三、象征的人物、动物小雕像及巨型堆塑

四、象征的“玉神器”与“玉礼器”

第四节 图案型前文字

一、几何形岩画图案

二、几何形陶器图案 

三、几何形文身图案 

第五节 记号型前文字 

一、单个记号

二、记号组合

下编 汉字起源专题研究

第五章 前文字与汉字起源关系研究 

第一节 文字起源研究的必要条件

一、东西方古典语言研究中的不同范式与研究倾向

二、西方现代语言学的言文观

三、东西方普通文字学的言文观

四、广义文字学的言文观

第二节 汉字字符的来源

一、前文字与汉字字符的来源异质而同构

二、前文字与古汉字有共同的“表意图式”

第三节 古汉字最可能的直根系

一、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及其后中原地区的图像叙事

二、中原系龙山文化原始汉字

三、山东大汶口—龙山系原始文字

四、良渚文化的“先行汉字”

第四节 商代陶文

一、商代前期陶文

二、商代后期陶文 

三、商代陶文的构成

第六章 文字制度的建立与汉字的激发扩散

第一节 文字制度的建立 

一、文字制度的功能 

二、“文字制度”的几个要素

第二节 殷商甲骨文文字制度探索 

一、宗教观念 

二、巫、史混合的祭祀制度 

三、围绕占卜活动的技术发展程度 

四、书面语对口语成熟度的提升与规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