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中文发展研究(第1辑)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042412
  • 作      者:
    编者:全球中文发展研究编委会|责编:孙莺//朱华华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刊聚焦全球中文发展研究,涵盖广泛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注全球中文使用,推动全球中文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全球中文的发展和研究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焦点。本刊聚焦全球中文发展研究,涵盖广泛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推动全球中文发展的研究,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刊将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个开放、公正、公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全球中文发展研究的推进和学术研究的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
作者简介
潘文国是著名语言学家、中英双语专家,在汉英对比研究、汉语字本位理论、汉语等韵理论、汉语构词法史、西方翻译理论等方面均具重要影响。出版有《韵图考》《汉语的构词法研究》《汉英语对比纲要》《字本位与汉语研究》《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翻译专业用)中文读写教程》《朱熹的自然哲学》《赫兹列散文精选》等专、译、编著4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全球中文发展研究》旨在以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为特色,关注全球中文学习的政策与方略、全球中文发展的话语创新与舆情研判、全球中文语言生活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积极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本刊聚焦全球中文发展研究,涵盖广泛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刊通过推动全球中文发展的研究,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刊将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个开放、公正、公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全球中文发展研究的推进和学术研究的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书为第1辑。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上的中文国际传播,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第一,中文在中国四周的传播;第二,中文在南洋的传播;第三,西方汉学。
1. 中文在中国四周的传播
秦汉之前,汉族就曾经与北方的阿尔泰语系的民族接触,汉语北传;汉族也曾与岭南的少数民族接触,汉语南传。秦汉以来,汉语不断向周边少数民地区及周边国家传播,东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北达蒙古高原一带,西涉中亚地区,南到越南等地。今日看来,由于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兴亡、国家意识的强弱嬗变、国界的更动迁移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汉语向四周的传播有些属于国内民族间的传播,有些属于国际传播。传播成效也各有差别,如国内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采用了本族语和汉语的双语制,满族、畲族、土家族等则转用了汉语;而国外的日语、朝鲜语、越南语中存有大量的汉语借词,日语还在使用一定量的汉字。
中文(汉语)古代在中国四周的传播,也许有中国政府的某种推力在起作用,但主要是来自中文、中国的吸引力,是拉力在起作用。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构成的综合吸引力,构成了对周边的民族、方国、国家的拉力。如日本当年不断遣派遣唐使来华,唐朝鉴真和尚(688—763年)东渡日本弘法,成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 中文在南洋的传播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近代中国内地人外出打工的三大路向,而其实中国人下南洋谋生当发生在更早的时期。历史上,中国人与南洋诸地早有来往。明代郑和自1405年(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七下西洋,经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一路上就有船员及其家属留在当地。在琉球有“闽人三十六姓”的说法,据《明史•琉球传》载,公元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琉球的中山国国王察度曾向明朝请求,派遣一些人丁去中山,以便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发展贸易。明太祖朱元璋颁旨,命福建地区派舟工移居琉球,这些前后到达琉球的舟工,定居在首都首里那霸港周边的久米村。若由此算起,到达南洋及琉球的华侨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数百年来,华人踏浪南下,或旅居,或定居,形成了汉语的社团,也将汉语传播到当地,并影响了当地民众。
除了琉球和南洋,华人早就因各种原因流布到世界各地。例如: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地区的回族发起反清暴动,最后辗转定居在中亚地区,形成东干族,东干语便是汉语陕甘方言的中亚变体。19世纪80年代,北美大陆修建太平洋铁路,一批华人劳工参与修建,之后留在北美生活,是北美地区的最早华人之一。南美国家苏里南盛产黄金,1853年就有华人来此淘金,之后华人逐渐增加,截至2021年,苏里南总人口61.7万中有华人5万多。1975年苏里南正式独立,首任总统由华人陈亚先担任。汉语(客家话)是其官方语言之一,建有中文学校,办有《洵南日报》《自由日报》《中华日报》等中文报刊和中文电视台,2014年,春节成为全国法定的永久性假日。
华人把中文带出中国,带到他们谋生的新地方,属于中文的跨地域传播,是拉力和推力双重作用的结果。拉力来自母语母文化,清末以来的历代政府皆重视华文教育和华侨工作,形成了华语延续的推力。华人把中文带到世界各地,不仅自己的社团使用,也会程度不等地影响到身边的其他社团,故而也有跨社团传播的性质。这种跨社团传播,也主要是拉力在起作用,是华人社会对身边社团的吸引力。
3. 西方汉学
汉学(Sinology)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的研究。汉学最初主要研究中国的文字音韵、哲学、文学等,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故而又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汉学可以粗分为东亚汉学、欧美汉学两大板块,欧美汉学可以再分为欧洲汉学、俄罗斯汉学、美国汉学。东亚汉学主要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汉学,可以归入前面“中文在中国四周的传播”中的讨论范围。俄罗斯汉学因俄罗斯地理和历史原因,兼顾东方和西方,视野阔大,有自己特色。美国汉学是后起之秀,以研究现代中国为主要内容,最符合“中国学”的称号。
欧洲汉学是有400 余年历史的传统汉学,萌芽于十六七世纪来华传教士的著述。传教士为向中国传教,从南洋陆续登陆广东、浙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制度与文化,并不断把中国的相关情况传向欧洲,引发了欧洲学人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开始建立汉学,出现所谓的“中国热”。早期研究中心在法国的法兰西学院,之后英国的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及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荷兰的莱顿大学、瑞典的哥德堡大学、德国的腓特烈•威廉帝国大学等也相继开展汉学研究,设立汉学课程,建立研究机构,出版汉学杂志,改变了法国垄断汉学的局面。在汉学的发展过程中,来华传教士一直在发挥作用,并记录了当时的汉语及一些方言、一些中国的民族语言,为了发展中文的铅字印刷和研究中文打字机,还深入研究了汉字的结构、常用字、常用词等,为中国的铅字印刷和中文打字机的应用做出过贡献。
汉学的产生与发展,属于中文向世界的跨社团传播。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推力非常弱小,几近于无,清政府还曾在广东禁止国人教授传教士中文,禁止给传教士做翻译等。汉学发展的拉力主要是中国文化的,当然传教士的动机还有宗教方面的。
综上言之,历史上中文传播的动力,推力是较为微弱的,除了对侨民教育的支持外,主要是拉力在起作用。拉力的类型主要有四:第一,面对周边的中国综合国力;第二,面对移民的母语母文化之力;第三,面对古代欧洲等地的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第四,向中国传教的宗教之力。
展开
目录
发刊词
关注全球中文使用推动全球中文发展(代发刊词)/潘文国
中文应用与传播研究
中文国际传播的动力问题/李宇明
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本地化策略研究/方小兵
海外中文应用对中文国际传播工作的启示
——以阿联酋中文应用为例/贾昊 丁安琪
迈开汉语拼音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在《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5周年纪念会上的主旨发言/冯志伟
跨国收养中国儿童语言相关问题考察/王春辉 丁雅哲
国别语言政策与中文发展研究
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及其对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影响/[澳]洪历建
南美洲语言生态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吴勇毅 王露锦
新西兰基础外语教育与中文教育再思考/戴岚
越南汉语的语言角色与功能:以越南汉语景观为考察中心/孟凡璧
全球中文教育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陆俭明
中文还能怎么养成?
——语言的受限与养成和全拼音教学与掌上课堂/史有为
《全球中文发展研究》征稿启事
《全球中文发展研究》杂志刊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