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特色和创新
第一章 语言的体验性
一 引言
二 语言的体验性
三 结语
第二章 汉、英语言表层结构对比
一 引言
二 汉、英语言产生于不同的心理体验
三 悟性语言与智性语言
四 刚性句法和柔性句法
五 繁杂句法与简洁句法
六 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
七 名词化倾向与动词化倾向
八 灵动句法与精准句法
九 结语
第三章 汉、英语言与思维对比
一 引言
二 语言的物质性
三 汉、英语言所产生的物质基础
四 汉、英语言特点对比
五 汉、英思维特点对比
六 结语
第四章 汉、英语言特点与不同的文化效应
一 引言
二 汉、英语法特点对比
三 汉、英语言形式及各自文化效应
四 汉、英语法差异及思维模式
五 汉、英语言特点与艺术表现
六 结语
第五章 “to be, or not to be”的语言学理据
一 引言
二 中西语言所产生的物质基础
三 英汉语法特点与思维特点
四 结语
第六章 语言学视野下中西医思维模式对比
一 引言
二 英汉语言与英汉思维模式
三 英汉语言与中西医思维模式
四 结语
第七章 语言学视野下中西饮食文化对比
一 引言
二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
三 结语
第八章 “和”“合”文化的语言哲学意蕴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合”文化
四 中国“和”“合”文化的来源
五 “和”“合”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六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七 结语
第九章 西方文学二元对立叙事的语言哲学解读——以《红字》为例
一 引言
二 英语语言与二元对立的心理现实
三 英语语言系统中二元对立的概念结构
四 《红字》与二元对立叙事
五 结语
第十章 语言学视域下中西艺术及审美观念对比
一 毛笔与硬笔
二 中国画与西洋画
三 中西诗词对比
四 中西艺术的中和与激越
五 结语
附录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片面性的语言哲学依据
一 引言
二 英汉语言产生的物质基础
三 英汉句法及思维方式对比
四 结语
附录二 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及启示
一 引言
二 中西文化诞生的原始自然基础
三 中西文化及思维对比
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