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止”
第一节 止:足趾——“止”的原始义与衍生力
第二节 止:停止——“止”的基本义与辩证法
第三节 止:最高准则——“止”的引申义与典范性
第四节 止:坚守、栖居、回归——“止”的终极义与伦理学
第二章 “六经”皆“止”——“六经”与“止”义的生成
第一节 “诗”可以“止”——诗有三训,其义皆“止”也
第二节 《书》与“止”——“安汝止”和“钦厥止”
第三节 “礼”与“止”——从“人而有止”到“止于至善”
第四节 “易”与“止”——“艮止”——成终成始,止生万物
第五节 “乐”与“止”——止而复始与叹为观止
第六节 《春秋》与“止”:“获麟”“麟趾”与“止笔”——史书撰写的起与止
第三章 先秦儒家与“止”
第一节 “需。止翌也”榷——“止”与儒的性格塑成
第二节 “不可则止”——“止”与孑L子的行为判断及伦理选择
第三节 “可以止则止”——“止”与孟子的生命范式及价值认同
第四节 “中声之所止”——“止”与荀子的价值标准
第四章 道家与“止”
第一节 老子之“止”与“足”——“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二节 庄子“止”学
第三节 “止足”之学
第五章 “止”与宋明理学
第一节 “止乃光明”——张载“止”论
第二节 朱熹新“止”——《大学》“止善”大义解
第三节 致良知止至善——古本《大学》与阳明心学的建构
结语——尚待经典化的“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