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 重点难点
四 价值与创新点
五 主要结构
第一章 西方翻译学的发展历程
一 前理论期
(一)关于忠实
(二)关于通顺
(三)关于美感
二 语言学理论期
(一)雅各布逊的翻译对等观
(二)奈达的对等学说
(三)对等的各种延伸
三 多元理论期
(一)功能与交际
(二)文化与描述
(三)解构与颠覆
第二章 翻译学背后的元思维剖析
一 感性随意的即兴发挥
(一)基础:传统文艺学
(二)套路:灵感式点评
(三)优势与局限
二 基于对等的细化分类
(一)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套路:机械式谋划
(三)优势与局限
三 开放扩张的多元演绎
(一)基础:发散式思维
(二)套路:拓展式探究
(三)优势与局限
第三章 认知:翻译学元理论的建构支点
一 翻译学元理论:失落与反思
(一)尚不具备充分元理论配套的翻译学界
(二)放开意识与收拢意识的失衡:理论的碎片化风险
(三)元理论建构:从归结开始
二 趋向心理机制的归结方向
(一)“计划外”的理论尴尬
(二)症结:表象之囿
(三)瞄向心理机制
三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一)有意识与无意识
(二)无意识的集体性
(三)作为意识种子的原型
四 集体无意识理念下翻译学元理论的建构途径——立足于认知支点
(一)翻译学价值取向的集体无意识溯源
(二)至善原型:翻译学集体无意识价值取向的共同始发点
(三)翻译学元理论建构的认知支点
第四章 基于居中元认知的翻译学虚实观
一 重拾纯粹性
(一)德国浪漫主义的纯粹性概念
(二)本雅明的纯语言
(三)从“纯语言”到“纯理论”——纯粹性在翻译理论层面的延伸
二 理论万象:纯理论的坍缩后果
(一)关于“坍缩”概念
(二)相与非相:对翻译纯理论的摸象之途
(三)相关的翻译学元理论认知问题
三 居中元认知:不昧虚实
(一)翻译理论的实化倾向
(二)翻译理论的虚化倾向
(三)虚实之间的居中元认知
四 正念之途:从“心为论转”到“心能转论”
(一)翻译学界的各种“转向”
(二)被虚实观绑架的“转向”伪命题
(三)从被动到主动:立足于正念的人本主义元理论精神
第五章 关于翻译学的中国特色思考
一 中国翻译学的过去与现在
(一)经验期的摸索
(二)现当代的进展
(三)有待进一步彰显的中国特色
二 中国哲学传统的元理论启示
(一)向内而求的心学传统
(二)中立不倚的中庸传统
(三)翻译学元理论研究的两条重要线索
三 元理论建议一:直指人心的认知探索
(一)西方翻译学“凝滞于物”的元理论倾向
(二)依托于心学的元理论模式
(三)效果期许
四 元理论建议二:居中自在的思维建构
(一)中国翻译学界对于西方翻译理论的攀附问题
(二)依托于中庸的元理论思维
(三)效果期许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