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导论》:
(二)应用语言学理论发展的趋势
在对应用语言学理论看法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国内对语言学研究及语言工作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事业逐步迈入新局面,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考察的范围和方式一般都是静态的。学者们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对语音、词性、用法的辨误和语义的追根究底上,这些工作一般难以深入语言研究的内部和机制的探讨上。综合起来说,实际做的是一些“规范化”的标量,而有的学者对尺度的把握过于严苛,就会导致凡是当下语言运用中使用起来略显“别扭”的,都将之算作不规范的。那时的语言文字工作中,人们往往没有考虑到语言发展的动态性,很多早期打入使用禁区的语言形式,在后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经过大量质化的探索发现,这些语言形式可以通过某种理论来疏通和理解。这就使得语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陷入尴尬的境地。
再如,普通话普及初期,人们一味地崇尚普通话,认为自己使用的方言土语过于土俗,于是开始纵向地抛弃方言。众所周知,方言是语言研究的活化石,有其独特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如果继续摒弃它而没有长久留存的意识,那么我们终将失去这片语言滋生的沃土。
此外,我们观察周围的语言使用环境便可发现,很多口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语,甚至书面语,正在打破传统规范的认知,改写着语言应用的范本,不断冲击过去我们总结出的所谓正确的语法。如“很可”(“我很可”“这部剧其实很可”)、“赞”(“这个功能超赞”)、“996女孩”、“857女孩”等,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而且几乎每天都在以飞快的速度被创制。因此,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出现时,我们不应先急着否认,而是应多观察一段时间,看它的活跃能维持多久。如果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种用法固定在了我们目前使用的语言系统中,那么大致可以正式接纳它了;但是,如果它只在某个语言社团集中被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便销声匿迹,那么基本可以将其剔除出规范的使用圈。
所以,语言是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基于语言产生的模式,它在不同时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相互洽接,不断地解构又重构,最终以新的样貌出现在人们的口中、笔端。这些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如今,国内学界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在汉语的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中,我们只有打破过去单一的文本内视域和研究情结,建立起以生活世界为理解背景的多维的、动态的、非线性的意义建构体系,并将之投入生活,倡导进行多元对话与交流,才能在个人实践的有限性与人类生活的共同性,以及感受的个人性与语言表达的普遍性之间找到平衡与突破,从而促进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杜亚明,2013)
(三)应用语言学理论建设的意义
十五大报告很强调学习和发展理论的重要意义,报告说:“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中的几个报告不仅吸纳了思想、理论和语言研究以及语言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而且在应用语言学的语言规划理论上贡献突出。
在1997年底举行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有的学者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语言文字不能“纯而又纯”,并提出要妥善处理语言特征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还有学者从理论上讲了对语言的理解和写作政策等,对应用语言学理论贡献巨大,对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语言工作和语言生活,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应用语言理论的建设,并有责任为世界作出进一步的贡献。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春秋战国和汉代,中国的语言学理论在世界上达到了顶峰。近年来,我们的语言学家非常重视理论建设。我们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但目前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理论研究,特别是应用语言学。
1997年1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语言学研究所进行了语言哲学对话,讨论“怎样发展我国的语言学”,邢福义说:“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已经到了须要更多地进行理论思考的阶段。”萧国政说得更加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语言哲学研究的语言学就会是‘失魂’语言学,相对而言,没有本体研究的语言学是‘落魄’语言学,没有应用研究的语言学是‘丧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兼及了“魂”和“胆”两个方面。(于根元,1998)
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语言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的宏观方面提出了许多理论。宏观探索的下一个主题是提炼和系统化,特别是为了提供支持这些理论的实际结果和实现这些理论的指导,我们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语言理论方面与实践相结合。
在语言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不应单独列出,而应全面开花。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理论的多样性允许研究视野更广阔、更完整、更科学。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理论的不断参与为教学带来了活力,并帮助教学通过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理论在实际中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从学习外语的角度来看,有学生自己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如情感能力和认知技能,后者如学习的资源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等。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更加自如。因此,认知理论和社会构成理论的有效整合,将在未来成为应用语言理论的研究趋势。
这种趋势对应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意味着什么?
第一,将应用语言研究的类别与传统语言研究的类别相结合。理论研究模型已经转变为多元性、多态化的理论研究模型。联合跨学科研究丛书,认知理论和社会训练理论的结合意味着未来的理论研究不仅将基于研究模型,还将有新的创造,研究方法也将具有新的视角。应用语言研究是一种传统经验,而推理的类型已改为经验科学研究,“话语”分析已成为应用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话语分析也将成为在实际应用中探索语言的主要研究方法。因此,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有效结合将成为未来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随着各种理论继续介入应用语言研究,语言教育的概念和模型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比如在中国,随着教育改革逐步加强,外语教育的概念和模型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外语教师将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理论研究的综合教学能力。这意味着外语教师必须持续工作、学习和交流,同时教学方法也要及时改善以提高学习质量。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外语研究人员应该在研究成果中提到外语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介绍实际应用和经验理论研究。
第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语言教育的需求空前强烈,这就为语言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就中国而言,中国经济正蓬勃向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正在提高。正是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地位显示出对语言教育空前强烈的需求。因此,外语教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焦点,成为研究的中心主题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专家学者的合作研究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