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是中国文论中的重要范畴。目前学界多以“体裁论”与“风格论”的二元阐释为主流范式。其中,体裁(文类、体类、体制)是对文章类型之文体范畴的理解;风格(体貌、体性)是对文章特征之文体范畴的理解。通过梳理,本书还发现,前人对于“体”的研究基本遵循了文本原则和语境原则,即以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文本材料的事实为依据,观照文体生成的传统历史语境,结合研究者身处的现实语境,做出合理的释义。因此,在对“网络流行体”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时,既要从历时性上辨识与其紧密相关的范畴、命题如何在传统语境中获得独特的内在规定性,如何给予新概念以一脉相承的质素;又要从共时性上考虑时代精神、文化背景、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如何影响新概念的形成,对其“属”与“种差”的认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观察“网络流行体”的特性,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网络热词”等常
与“网络流行体”混用的概念来描述其相互关系。从语言学视角来看,网络流行体可被视为网络流行语(广义)的一个分支。网络流行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盛行的词语,如“囧”“屌丝”等;广义的网络流行语是一个包含词、短语、句子、语段和数字符号等元素的语言集合体,如“剩女”“神马都是浮云”“吃切糕吗? 富二代的象征!切糕恒久远,一斤永流传。爱她就送她二斤切糕吧。”等。网络流行体主要由特定的句子和语段构成,在此意义上,它与广义网络流行语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既有研究来看,部分成果之所以会常常出现“语”“体”不分的情况,正是由于没有严格区别广义的和狭义的网络流行语,并且又常将“网络流行语”与“网络热词”混为一谈,以致使“网络流行体”“网络流行语”“网络热词”的研究界限模糊。
网络流行语(狭义)与网络热词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语汇,二者在出现频度、流通度和流行周期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区别在于:热词带有社会事件性,可以被称为社会热点词或新闻热点词,人们只有通过使用这些指称事物的词语,才能表达相应的看法,如“蚁族”“人肉”“围脖”“苹果手机”等。网络热词往往只具备指称性,不暗含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态度评价,遵循的是表达优先原则,即人们要表达对重要事物和事件的关注,就不得不选择相应的热词。① 而网络流行语(狭义)的使用则以语言优先原则为驱动,它自身的魅力总是促使说话者将其列于优先地位,并且词语本身往往就带入了个体情感与价值判断,如“抓狂”“正能量”“楼脆脆”。
在此意义上,狭义的网络流行语与网络热词是平级单位,二者以词为语法单位,是隶
属于广义的网络流行语系统的次级范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