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0.00     定价 ¥ 1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6991
  • 作      者:
    编者:王茹//熊静|责编:张佳仪//马晓琳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在课程思政理论及实践方法的指导下,立足体育学门类下运动健康类相关专业实际,从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维度及代表性课程思政具体内容等各个层面,系统架构了运动健康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组织、实践、评价的理论及实践框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教育策略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和巩固高校立德树人能力建设是高校履行时代赋予育人使命的中心任务。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教育导向下,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提升自身立德树人教育能力、丰富立德树人教育资源、优化立德树人教育方式的必由之路。课程思政总体而言是一种更为积极开放、更面向时代、更贴近学科、更具获得感的“课程教育观”,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高德毅.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讲求立足**课堂,将“授人以渔”与“传道”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人生价值与知识技能相结合,从而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相匹配的“三位一体”育人立体模式,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落实、落小、落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成才、谋划青年工作发展进步,激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上海体育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的**所体育高等院校,中国**位体育学女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育教育和运动荣誉奖”获得者张汇兰先生在此开创了运动解剖学,从而奠定了中国运动健康类课程的建设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岁月积淀,如今已经形成学科体系齐备、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社会服务能力强劲的良好势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促进体育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运动是良医、良药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以运动促进健康成为历经改革开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建设,明确提出:“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为运动健康类课程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与价值立场和建设方向。
  一、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运动健康类课程本身有着深度融合的学科交叉性,是面向时代需求,立足国家战略,进行体医融合一体化建设的成果,就其源流而言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融合体。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的建设是将运动科学学科的知识性、科学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理论路线、人民的价值立场、创新发展的时代风貌等理想信念的价值追求相统一,从而在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统一”。
  (一)知识技能与理想信念相统一
  运动健康类课程自张汇兰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草创运动解剖学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打磨,学科自身的科学性与知识性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应用体系。同时,张汇兰先生创办运动解剖学就是从解决我国体育科学学科建设起步晚、学科内涵建设差、服务国家体育发展能力低的问题开始的,这就决定了在运动健康类课程建设伊始,其初心与使命就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国人自己的体育科学学科,服务中国人民健康,培养既有运动科学学科储备技能又兼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想信念的复合型人才。在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建设中,运动科学的科学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追求有机统一在**课堂育人环节之中,实现育人效果的有机叠加。
  (二)体育特色与立德树人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是人的特有的生活方式,是人社会性与自然性的有机统一,中西文明伊始体育就是人德行培养的关键方式。体育既反映着大时代、全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承载着无数个体全面发展、追求自由个性的梦想。体育更是当今时代人类文明整体性发展的世界语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成功也印证了体育自身拥有着丰厚的德育教育资源。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的建设本身就是通过体育特色课程思政建设为立德树人教育宗旨提供特色化的落地方式,将体育天然蕴含的家国情怀、拼搏精神、全球视野及全面发展的德育素养资源和德育价值追求自觉地和体育科学所蕴含的科学家精神、唯物论、历史观资源相结合,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情怀里论道育人。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统一
  促进当代大学生知识技能培养与道德素养提升是我们从事课程思政工作的时代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思政工作的重要资源宝库,对其利用和开发必须同时代社会实践相贯通。“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所以,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掉书袋,空讲道理,而是必须要在实践中实现学思践悟。要破除在运动科学课程思政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关键在于社会实践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实现**、第二课堂的有机贯通。学生接受课本的理论教学后,无法在实践中直接检验,同时当下的社会实践环境和对象都已经截然不同,所以这才是传统思政工作遇阻的根本原因。我们应从当代学生普遍进行的实践方式入手,心怀“国之大者”,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与理想信念入脑入心。
  二、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育策略
  (一)体育情,进历史,育情怀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兴体报国”为主线,以培养和传承中国体育人家国情怀为载体,以情动人,强调在中国近现代体育漫长发展的历史时空中,以史为鉴培养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当代体育人情怀。将体育情怀教育与唯物史观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紧密联系,自近代以来,从“东亚病夫”的污名到体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的作用,讲述体育自身寄托的家国情怀;在红色体育的发展史中讲述党如何用体育进行现代政治启蒙,引导农民群众走向革命,讲述体育所承载的政治使命;在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史中,在前北京奥运时代与后北京奥运时代、北京冬奥会的历史变迁对比中,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赋予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动能。
  (二)思政情,进课堂,育信仰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学界先贤、学科发展中里程碑性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从学界先驱一次次的人生选择中,从体育事业的奋斗故事中,阐释体育人的使命,阐释体育人的人生价值,从而浇铸信仰之光,讲授信仰的力量。立足**课堂,提升课程内涵,以文化育人的思政工作方式,充分将学科资源融入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当中,汲取榜样的力量,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同时,注重师资培养,将其作为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本位意识的有效武器,通过岗前培训、业务学习、带教制度等,将习近平同志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殷切嘱托、高校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传承中国体育人精神,将一颗赤诚报国之心倾注在课堂中,成为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后文简称运健)教师的思政情怀。
  (三)大国情,进头脑,育担当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国情教育”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为载体,塑造广大师生的“大国情怀”,促进师生将投身时代洪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作为自身使命与责任。马克思主义的鲜活性、时代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和证明的,课程思政内容必须通过**、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方能达到知行合一。丰富教育方式与教育方法,学生学习应始终围绕中国当代现实,关注中国当代发展,面向中国当代问题。运动健康类课程所培养的价值情怀、知识技能都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方能入脑入心。实践是*好的老师,通过“行走中国”来探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亲身走访调研的形式来形成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客观认识,夯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形成积极投身党和国家各项伟大工程的强烈意愿。
  第二章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功能与教育维度及其诠释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围绕自身体医融合的学科特点,通过强调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以体育特色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使命。经过课堂教学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八个主体性功能维度,进而构成了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德育功能矩阵。
  一、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的八个主体性功能维度
  (一)政治认同
  1. 概述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并能形成自我约束来规范自身的政治行为。塑造学生意识形态,使之充分认识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展开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的政治教育功能,奠定课程的根本政治基调。
  2. 功能内涵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党对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认识日益全面深刻,行动日益执着坚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更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教育策略001
一、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002
二、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育策略004
第二章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功能与教育维度及其诠释006
一、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的八个主体性功能维度006
二、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维度014
第三章“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016
第一节“运动解剖学”课程概述016
一、课程介绍016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016
三、课程思政教学主要目标与设计017
第二节“运动解剖学”课程各章节思政教学指南018
一、绪论018
二、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021
三、运动系统概述024
四、全身骨的形态特征与体表标志025
五、上肢的结构与运动027
六、下肢的结构与运动029
七、躯干和颅骨的结构与运动031
八、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与应用033
第四章“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036
第一节“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概述036
一、课程介绍036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037
三、课程思政教学主要目标与设计037
第二节“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各章节思政教学指南039
一、绪论039
二、机体的化学组成041
三、酶与运动043
四、运动时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045
五、糖代谢与运动048
六、脂代谢与运动051
七、蛋白质代谢与运动053
八、供能系统的运动生物化学分析056
第五章“运动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059
第一节“运动营养学”课程概述059
一、课程介绍059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059
三、课程思政教学主要目标与设计061
第二节“运动营养学”课程各章节思政教学指南066
一、绪论066
二、运动与能量069
三、运动与糖071
四、运动与蛋白质073
五、运动与脂类075
六、运动与水、电解质代谢076
七、运动与维生素078
八、运动员的合理营养080
九、运动员在比赛期的营养081
十、运动员减控体重的科学方法及营养措施083
第六章“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指南085
第一节“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概述085
一、课程介绍085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086
三、课程思政教学主要目标与设计087
第二节“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程各章节思政教学指南090
一、绪论090
二、健康体适能测评的科学性092
三、运动风险评估094
四、身体成分测评与体重控制096
五、身体姿势测评与脊柱健康098
六、心肺适能及其改善100
七、肌肉适能及其改善103
八、柔韧性及其改善105
九、身体活动与公共健康106
十、探究型试验设计分享107
第七章“运动疗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110
第一节“运动疗法学”课程概述110
一、课程介绍110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110
三、课程思政教学主要目标与设计111
第二节“运动疗法学”课程各章节思政教学指南112
一、绪论112
二、关节活动技术115
三、体位转移技术116
四、肌肉牵伸技术117
五、关节松动技术118
六、肌肉力量训练技术119
七、牵引疗法120
八、软组织贴扎技术122
九、平衡与协调训练123
十、步行功能训练125
十一、神经发育疗法127
十二、运动再学习技术129
第八章“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创新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指南132
第一节“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创新与实践”课程概述132
一、课程介绍132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132
三、课程思政教学主要目标与设计133
第二节“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创新与实践”课程各章节思政教学指南135
一、绪论135
二、运动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138
三、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赛事概览140
四、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142
五、“走近”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一)(二)144
六、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创新案例研讨(一)(二)147
第九章“运动急救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150
第一节“运动急救学”课程概述150
一、课程介绍150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151
三、课程思政教学总体实施思路151
四、课程思政教学主要目标与设计154
第二节“运动急救学”课程各章节思政教学指南157
一、现场急救概述及心肺复苏157
二、止血与包扎现场急救159
三、临时固定现场急救技术及脊柱损伤现场急救技术161
四、搬运现场急救技术及骨折损伤现场搬运162
五、软组织和关节损伤的现场急救164
六、骨折损伤及其他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165
七、头部、胸部、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166
八、现场急救技能比赛167
第十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指南170
第一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概述170
第二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各章节思政教学指南171
一、了解大学生涯全景,清楚阶段奋斗目标171
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熟悉职业价值观173
三、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175
四、运动健康类职业生涯规划和实现路径177
五、如何获取职业信息179
六、理性决策,采取行动180
七、角色转换:职业适应182
八、我们身边的故事1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