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思想引领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高校的传播现状和问题分析/刘澍
大中小法治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价值、方法与路径选择/黄天浩
高校国际化办学中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为例/杨明荃
面对00后法学生开展深度辅导的难点及其应对
——以“青·诉”个人深度辅导为例/吴杨洋
精准实施“一人一策”重点关注学生帮扶工作探索研究/李白
大学生矛盾新趋势探讨/孟祥滨
大学生“无聊”感现状调查及应对/齐轲
对大学生手机游戏及手游消费的调研分析
——以中国政法大学部分在校生为例/李琼华
二、全面发展
浅议优化大学生教育评价导向
——兼论大学生“唯分数论”现象及克服/施春梅
依托学生组织建设提升学生骨干综合素质的探索与思考/李蕾
外部监督与加强自律: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提升路径/李嵩
高等院校大学生廉政教育研究/刘江涛
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以商学院为例/王晓曦
新时代政法院校“以美养德德美融合”思政育人体系研究
——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美育实践为基础/刘亦阳 荣振铎
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共青团美育工作建设/孙璐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
——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树人学堂”为例/刘瑞琴
“三全育人”视角下探索建立法学院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
实践教育体系/孙毅
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育人路径探析
——以中国法大学图书馆为例/夏振华
“大思政课”视阈下志愿服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赵中名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路径研究制“可天”
基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青少年群体社会融入调研分析/付睿智 刘禹舟 赵嘉伟
三、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共青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述论
——以中国政法大学团学组织1952年至2022年的历史
沿革为线索/朱林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于丽
碎片化与重构:“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青年文化建设转型初探/张力元
学生活动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开展与创新研究
——以“中华文明季”活动为例/张宇飞 王培
高校红色档案育人铸魂
——挖掘校史档案资源,培育校史文化自信/王子聪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研究
——以高校共青团思政引领工作为视角/黄子洋
四、协同育人
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吴冕君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高质量建设长效机制探索
——以比较法学研究院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为例/周方正
当代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研究/柏懿娜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姚瑶
充分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铸魂育人作用
——以我校本科教材建设为例/朱亚峰 姚桐林
关于完善“直博生”培养管理的思考和建议/刘凯
五、就业创业指导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探索/高菲
全面提升精准化就业工作机制,促进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何新宇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贾娜琳
双专业双学位本科生就业工作提升路径探究
——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为例/刘彦君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实习去向调查研究/卢迪
“四史”学习教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性研究/苏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职业指导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王家启
关于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吴静
对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吴紫夷
后疫情时代大学本科生就业工作思考和研究
——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19级本科为例/代丽丹
职业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关系解析/杨婷婷
本科生就业选择的困境
——以法学为例/姚国强
六、心理健康教育
青年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与困难解决方式的关系/陈肖悦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状态及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方向探究/胡佳丽
团体辅导在文科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魏旭晨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团体心理辅导实践
——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苑阳
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以心养心教学模式的探讨/许晶晶
七、队伍建设
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培养体系/许慧芳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制度合理性论述/唐铭泽
提高斗争本领
——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研究/王彤
基于“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下新手辅导员困境的几点思考/高凯杰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邱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