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等收入陷阱及其跨越:概念辨析与国际比较
中低收入阶段和中高收入阶段统称为中等收入阶段。当一国的人均 GNI水平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而不能顺利跨入高收入水平阶段时,就意味着该国陷入了世界银行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国内外学术界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形成机理与跨越战略等进行了研究。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和中国人均 GNI水平的变动情况,可以判断, 21世纪初期中国开始进入中低收入阶段,并于 2010年左右成功迈入中高收入阶段。
第一节 中等收入阶段与中等收入陷阱
在探讨中等收入陷阱及其跨越的理论之前,我们先对中等收入阶段与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界定,以厘清国际社会(主要是世界银行)是如何对国家和地区进行收入阶段划分的,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的,以及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处于哪一收入阶段,哪些国家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哪些国家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一、中等收入阶段划分
2012年,中国的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了一份题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1960年的 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到 2008年,只有 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分别是欧洲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东的以色列,美洲的波多黎各,非洲的赤道几内亚和毛里求斯,其余的 88个中等收入经济体要么继续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要么成为低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 2013)。按照该报告中提到的比例, 87%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 1960—2008年的将近 50年的时间跨度里,都没能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从该报告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进入高收入阶段的现象似乎很常见,也就是说,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阶段不能短时期跃升的概率非常大。这也意味着,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则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发展可能将会长达几百年时间,而如果能有效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则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迅速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姚枝仲, 2014)。
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于一国收入阶段的顺利跃升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已经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体而言,该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呢?如何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呢?
为分析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体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首先要厘清中等收入阶段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如何根据这一标准判断一国是否进入或跨越了中等收入阶段。对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划分,国际社会公认的权威划分标准是世界银行提出的国家收入分类标准。这一标准不仅是国际社会分析研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和发展差距的重要工具,也是世界各国进行全球合作治理、行政决策、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统计依据。在这一标准中,世界银行对国家收入分类所使用的核心指标是人均 GNI。
人均 GNI反映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年)按人口计算出来的平均国民收入占有量。 1993年前,世界银行用的是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指标; 1993年后,世界银行用 GNI代替 GNP。GNI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总额。通常来说,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是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了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的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中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了该国的常住单位,由此产生了 GNI的概念。 ①严格说来, GNI不完全等于 GDP,在计算方法上, GNI=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②
世界银行以人均 GNI指标作为国家收入分类的标准,主要源于如下理由:一是作为国民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之一,人均 GNI指标核算的统计基础较好,各个国家和地区能按时提供该数据,便于及时更新和实际操作;二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遵循和执行国际组织制定的这一套完整的国民核算体系标准开展国民核算,人均 GNI指标的国际可比性较强;三是人均 GNI指标与其他指标,如国际贫困发生率、中学净入学率、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等的相关性较强,有利于全面综合衡量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余芳东, 2016)。
世界银行于 1987年首次在其发展报告中发布了国家收入分类的人均 GNI标准,并按人均 GNI的高低,将所有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低收入阶段、中低收入阶段、中高收入阶段和高收入阶段。由于一国人均 GNI会随经济增长而不断变动,相应地,一国在不同时期就会处于不同的收入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世界各国人均 GNI的相对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世界银行对上述四个阶段进行分类的临界收入标准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按照通货膨胀水平、各国汇率等不断进行动态调整。虽然有反复,但总体来说,各阶段的临界收入标准在不断提高。以 2011年发布的标准为例,按照 2010年的美元价格衡量,人均 GNI小于等于 1005美元的经济体处于低收入阶段,人均 GNI为 1006—3975美元的处于中低收入阶段,人均 GNI为 3976—12 275美元的处于中高收入阶段,人均 GNI为 12 275美元之上的则处于高收入阶段(表 1-1)。
中低收入阶段和中高收入阶段合称为中等收入阶段。按照世界银行 2018年公布的划分标准,在 218个经济体中, 2017年,人均 GNI为 996—12 055美元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有 103个(47%),其中,人均 GNI为 996—3895美元的中低收入经济体有 47个(22%),人均 GNI为 3 896—12 055美元的中高收入经济体有 56个(26%)。①
表1-1 1987—2017年世界银行划分经济体发展阶段的人均 GNI临界标准 ①
二、中等收入陷阱及其跨越国家和地区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与争论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而不能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时,就出现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一般意义上,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 GNI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陷入停滞或长期低迷的一种状态(林岗等, 2011;郑秉文, 2011;王一鸣, 2011;张德荣,朱翔宇, 2013;田国强,陈旭东, 2015)。
通过查询现有文献,“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早见于世界银行总结亚洲金融危机十年来东亚经济表现的一份研究报告①中。该报告由时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印德米尔特 吉尔和世界银行经济顾问霍米 卡拉斯共同主持撰写,并于 2007年出版发行。这份报告指出:历史表明,许多经济体常常都能迅速地达到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但只有很少的国家能够跨越这个阶段,因为实现这一跨越所必需的那些技术、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变化更复杂、更具挑战性,许多拉美和中东经济体数十年都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根据报告原义,我们不难理解,许多步入中等收入的经济体往往会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这些经济体既无法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