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6171565
  • 作      者:
    作者:江育恒|责编:邱丽芳
  • 出 版 社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江育恒,男,1990年生,福建云霄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厦门市教育局。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科技创新政策等。近年来,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曾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研究评审中获优秀等次。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充分借鉴组织声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实际情境,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阐释了理性选择、社会网络、合法性认同三大机制在大学社会声誉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依托大学身份与大学形象提升其社会声誉的实践路径。本书创新性地构建“身份—形象—声誉”多维分析框架,旨在将大学的内部管理要素与外部参与要素统一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兼具理论启迪和实践导向的双重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研究型大学
1.4.2 社会声誉
1.4.3 形成机理
1.5 研究方法
1.5.1 案例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社会网络分析法
1.5.4 多元回归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大学社会声誉的相近概念辨析
2.1.1 大学品牌
2.1.2 大学竞争力
2.1.3 大学特色
2.1.4 大学排名
2.2 大学社会声誉的效应研究
2.3 大学社会声誉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过程研究
2.5 大学社会声誉的评价研究
2.6 既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的理论解释
3.1 理论基础
3.1.1 理性选择机制
3.1.2 社会网络机制
3.1.3 合法性认同机制
3.2 解释框架的构建
3.2.1 企业声誉形成机理的争鸣与启示
3.2.2 “身份-形象-声誉”分析框架的提出
3.2.3 大学身份建构是大学社会声誉形成的基础
3.2.4 大学形象传播是大学社会声誉积累的关键
3.2.5 大学危机管理是大学社会声誉维持的保障
3.3 整合框架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1.1 研究型大学资源要素与大学社会声誉的关系
4.1.2 研究型大学组织功能与大学社会声誉的关系
4.1.3 研究型大学科研合作网络与大学社会声誉的关系
4.1.4 研究型大学科研合作网络在大学资源要素、组织功能与大学社会声誉关系间的调节效应
4.1.5 研究型大学组织合法性与大学社会声誉的关系
4.1.6 研究型大学组织合法性在大学资源要素、组织功能与大学社会声誉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4.2 变量与模型设定
4.2.1 研究变量的选取
4.2.2 模型的设定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实证分析
5.1.1 当期效应
5.1.2 滞后效应
5.2 稳健性检验
5.3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形成机理的案例检验
6.1 案例选择
6.2 哈佛大学
6.2.1 哈佛大学发展概况
6.2.2 哈佛大学社会声誉提升策略
6.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 3.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概况
6.3.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声誉提升策略
6.4 上海交通大学
6.4.1 上海交通大学发展概况
6.4.2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声誉提升策略
6.5 香港科技大学
6.5.1 香港科技大学发展概况
6.5.2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声誉提升策略
6.6 跨案例比较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与建议
7.3 研究的创新点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美国卡内基高等院校分类标准中的Ⅰ类研究型大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