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已很难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毕业生缺乏对社会的适应性,使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之间的矛盾显现。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培养目标过于单一、专业设置不尽合理、高等教育规模扩招使得毕业生人数剧增、一些学校教育质量滑坡,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发挥高校在就业教育功能上的积极作用,使得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一方面可以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对就业岗位的社会适应性,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发挥聪明才智。另一方面,通过高校就业指导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所形成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加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毕业生择业的意识和积极性,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理性择业和顺利就业。当前,学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中还存在着严重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高校或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一些社会上已经饱和甚至需要淘汰的专业却还在大量招生,造成人才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二是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不尽合理。一些高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过细过窄,专业设置重复或长线专业过多。三是课程设置比例欠妥。专业课偏多,普通课程偏少,片面强调“专”而忽视了“博”,课程内容陈旧、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四是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一些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滞后,以及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五是就业指导效果欠佳。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强,就业指导教师中还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老化、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教科研能力较低等现象。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滞后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着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只有切实转变办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素质,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