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师范生职前培养研究
0.00     定价 ¥ 4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3967421
  • 作      者:
    作者:马贵俊|责编:刘卫珍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要阵地,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教师已经是当务之急。本书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师范生职前培养研究”为选题,以核心素养基础理论为切入,主要探讨教师职业素养理论与创造型教师职前培养、中国乡村教师职前培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卓越教师职前培养以及师范生培养策略相关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考试评价改革的理念及目标
  对考试评价的理念进行改革,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1.确立统一的学业质量标准
  保证教学和考试评价在总体方向和具体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否则教学过程会变得混乱无序,在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无法形成真正的学科核心素养。目前,我国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最新版本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的统一标准,从而保证教学内容和评价指标是一致的。具体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或者结束各个学习阶段的教育之后,所必须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且这些素养应当达到某一具体水平。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则是指:对学生在完成某个学科的学习或某学科的某些模块的学习之后,应该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在这些素养上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实际上是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具体内容的结合,或者说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各个模块上的体现。学业质量标准既是考评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教学的标准和依据,从而使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业质量标准进入考评,进入教学,并使两者在方向和内容上保持一致。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是实现教学与考评一致性的重点和关键,也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突破和创举。现行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什么和学多少讲得比较详细,但对学到什么程度要求不够明确,也不够清晰,因而难于量化和分级。这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科教学活动不好把握,容易出现偏难、偏深等教学问题;二是评价缺乏统一、具体、可操作的能力表现标准,各地各校不同教师评判学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不一致。研制、建立学业质量标准,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两个问题。学业质量标准有利于教师确立正确的标准意识、目标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让教师从容地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将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相结合
  通常情况下,考试评价可以根据时间和功能的不同,分成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两大类。过程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反馈,从而促进学生进步。对核心素养的形成而言,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十分重要。因此,应当重视和发挥过程评价的功能,将过程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发展评价体系,从而使评价系统突破“绑架”教学的模式,真正用于诊断和改进教学问题,能够真正为教学和学习所服务。终末评价指在某一课程或某一学习阶段完成之后,进行的学业质量评价,通常用于对高中学生的学分及学业水平认定、高校的招生录取等。
  考试评价体系应当围绕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建立学习质量统一标准,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和表现设计评价方法,将过程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核心素养发展评价体系真正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考试评价改革的要点
  考试评价改革主要从提升核心素养的命题改革与有力推进综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进行。
  1.提升核心素养的命题改革
  试题的命制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方面,立意是试题的考查目的,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
  (1)立意。所谓“千古文章意为高”,可以说,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命题的灵魂。要确立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命题理念,致力于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即有价值的学业成就;要改变强调碎片化知识和孤立技能的习得,改变过分关注确定性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状;要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结构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念,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从关注碎片化和固定化学科知识的获取,到关注复杂学科问题的解决;从关注对学科知识的复制和理解,到关注学生自身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解读;从关注学习内容,到关注学习方法。命题人员应当根据学业质量标准及核心素养内涵的要求,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并充分认识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课程内容的学业要求,从而在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预期目标和评价标准,最终突破传统学业质量评价,以学科知识为出发点,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评分标准的评价体系,突出核心素养的主体地位。
  (2)情境。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情境,核心素养的考查也离不开情境。应对各种复杂的、开放的现实情境,不仅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也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托。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很多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学校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过于人为地简化和抽象化,失去与现实生活的连接。教师和命题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生活情境在评价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情境要实现生活问题与学科问题、原始问题与课本习题的统一。所谓原始问题,是指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客观存在的、能够反映科学概念和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的科学现象和事实的描述。而课本习题则是把科学现象和事实经过一定程度抽象化后加工出来的练习作业。
  核心素养的考试和评价题目应来自真实生活而不是凭空想象。好的试题情境在内容上应该是学科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统一,要防止戴帽子和机械叠加的做法。真情境是问题的真正来源,假情境只是问题的外套。好的试题情境在形式上应该是语言简洁、表述有趣、结构新颖的。
  (3)设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通过设问不仅可以促进素养形成,还可以参与素养评测。好的问题应当兼具灵活性、开放性及深度,即不能依靠死记硬背,而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鼓励有创造性、有个性的回答;能够充分体现学科的本质,对学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甚至其精神和文化内涵方面都要有理解和感悟。此外,核心素养命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立意具有层次性及方向性;第二,情境具有真实性;第三,设问体现思维活动并具备开放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核心素养概论
第一节 素养与核心素养概述
第二节 核心素养的演变与共识
第三节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核心素养探索
第四节 国际视角下的核心素养探索

第二章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机制与核心素养教学观
第一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机制探索
第二节 核心素养教学观——立德树人
第三节 核心素养教学观——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
第四节 核心素养教学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第三章 教师职业素养理论与创造型教师职前培养
第一节 现代教师职业及其能力体系构成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专业发展概述
第三节 创造型教师的内涵与创造教育目标
第四节 创造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

第四章 中国乡村教师职前培养探析
第一节 中国乡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国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分析
第三节 中国乡村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第一节 卓越教师的产生背景及标准界定
第二节 卓越教师职前培养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定位
第三节 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合理价值取向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卓越教师职前培养阶段课程设置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

第六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师范生培养策略探讨
第一节 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核心素养探析
第二节 核心素养视角下师范生教育课程重构
第三节 核心素养视角下师范生实践教学现状及路径选择
第四节 核心素养视角下师范生培养改进研究
第五节 核心素养视角下师范生教学领导力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