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投入“三维共进”激励策略研究》:
3.社会经验和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在其所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知识的积累也是在此背景下主动建构而成的。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虽然尚未真正进入社会,但其对思政课学习投入的时间、精力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大学生在与社会交往中获得的经验和感知,是其思政课学习原有经验、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社会对思政课的认识、观念、态度、评价、主流价值观、社会风气等,都会对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社会无疑是多元化的,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深造都有多种多样的设计和个性化选择,但多元化的社会对物质和经济均非常看重,这使得对成功的评价变得相对单一且现实,影响了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因此,他们更多的是直接为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名次、专业技能、奖学金而学习。思政课目的在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其政治素养和自身修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而课程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的“效益”或“效用”,这种现实落差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投入。
(二)学校环境因素对思政课学习投入的影响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学校与其关系最为密切、最为持久。进入大学以来,大学生时刻接受校园的文化氛围、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熏陶,接受制度规范的教育和影响,这些同样会影响到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投入。
1.学校对思政课重视程度和教学管理
学校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对于大学生学习投入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因学校重视程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管理方面,自由放松的教学环境和宽松的管理制度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思政课的学习。比如,在教学安排上,有的学校将思政课安排为集体大课,以致教师对于课堂纪律、课堂出勤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的把控存在较大问题;在教学检查方面,很多学校更注重对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逃课缺勤等相关情况检查却比较少。另外,课程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考勤制度与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行为选择。课堂考勤严格,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投入程度就高,反之就低。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是,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和教学管理,更多的应该是实质的、内涵式、科学的、持续的,要以促进学生自主主动投入、自觉投入、内涵式投人为导向。
2.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程度
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的交流,多是以课程作为载体的,因此学校课程安排、课程内容和特点等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大学阶段思政课教学内容较繁杂,且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均开设思政课,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之前学段的内容客观上存在较多重复,因而现在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成为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热点。课程知识的重复,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大学阶段思政课知识大多是中小学思政课程知识的具体化展开的错误认识,因而实际学习时容易对课程产生厌倦和排斥,进而影响其学习投入程度。可以说,大学阶段思政课课程内容与之前学段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度越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就越低,反之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就越高。
3.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高低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整个学习过程,其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强调教师的指导和主导作用。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上更多的是与思政课专业教师在进行互动,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等,都直接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投入。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投入有着较大影响,教师教学能力越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通常越高,反之就越低。教师的教学态度越好,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就越高;反之,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随之变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有较多交流互动,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较高,反之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则较低。总体来说,教学是一种互动和交流的动态过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投入程度也就越高,教师综合素质越低,学生对课程学习投入程度无疑也就越低。
4.思政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作为普遍采用的评价手段,一定的考试压力可以促进大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考试的结果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阶段性效果的检验方式,对于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盲点有一定的帮助,但过分重视考试或考核不严格又都会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程度。
就思政课而言,考试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高校采取相对较为轻松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缺乏相应的考试压力,经常考前临时突击以求过关,以致学生平时对课程学习投入严重不足,课程的实效性较差。有的教师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这对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作为平时成绩的课程作业较多和分布均匀时,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越高,反之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就越低。考核次数的多少和考试方式的严格程度不同给学生带来的紧迫感和压力也不相同,采取更为相对较为频繁的平时考核和较为严格的期末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投入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
展开